1902年9月15日,北京郊外的劳改营迎来深秋的冷雨。慈禧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抓着身下的粗布褥子——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劳改,加上每日仅六两的粮食供应,早已耗尽了她最后的精力。不远处,翁同龢坐在田埂上,咳得撕心裂肺,嘴角溢出的血丝混着雨水,滴在脚下的泥土里。
午后,一辆黑色汽车驶进劳改营,龙国共和国总统李鸿章身着便装,在看守长的陪同下,走到两人面前。看到李鸿章,慈禧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李鸿章抬手制止。
“不必动了,”李鸿章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复杂,“当年甲午胜后,日本赔的2.3亿两白银,你拿了五千万,翁先生代表的清流拿了四千九百万,水师系拿了一亿一千万,北洋务实派分了剩下的——可百姓重建、军队抚恤,只留了一百万。若不是水师系私下给百姓分了些粮钱,北方早闹饥荒了。”
慈禧张了张嘴,声音微弱:“李……李中堂,当年是哀家糊涂,不该贪那笔钱……后来停水师经费、阻洋务,也是……也是被身边人撺掇……”
翁同龢咳着摇头:“不是……是我们清流太固执,总觉得‘师夷长技’丢了祖宗脸面,处处跟水师系作对……连宣战十一国,都是我们逼着太后点头,差点把水师系坑得全军覆没……”
李鸿章看着两人奄奄一息的模样,叹了口气:“现在说这些,都晚了。龙国能有今天,是水师系和洋务派顶着压力拼出来的;灭日之战能启动,是四亿百姓凑粮凑钱撑起来的。你们当年贪的钱、拦的路,终究要还的。”
当天傍晚,慈禧在木板床上咽了气,临终前只说了一句“对不起百姓”;翁同龢也在一小时后离世,手里还攥着半块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粗粮饼。按龙国律法,两人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在劳改营的田地里——没有墓碑,没有祭奠,就像他们当年损害的百姓利益一样,归于尘土。
消息传到旅顺军港,李和站在海天号舰桥,对丁汝昌说:“他们的死,算是给甲午后的烂摊子画了个句号。接下来,该轮到日本了。”
9月16日,旅顺司令部召开登陆作战会议。李鸿章的电报摆在案头,核心指令清晰明确:
- 作战兵力:陆军总司令左宝贵率85万陆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邓世昌率15万海军陆战队,漂亮国派遣5万陆军,总计105万兵力。
- 登陆时间:9月18日凌晨4时,分两路同时登陆。
- 登陆方向:左宝贵率陆军主力从朝鲜釜山出发,进攻日本九州岛;邓世昌率海军陆战队从琉球那霸出发,登陆日本四国岛;漂亮**队编入陆军序列,协助攻占九州岛南部港口。
- 作战原则:优先夺取沿海据点,建立补给基地后,逐步向日本内陆推进。
“漂亮国的5万军队已在釜山集结,配备了120门75毫米山炮,”左宝贵指着九州岛地图,“我们的85万陆军分三批登陆:第一批20万,9月18日抢占长崎港;第二批35万,9月25日登陆福冈;第三批30万,10月5日从熊本登陆,三路夹击,先拿下九州岛。”
邓世昌补充道:“海军陆战队15万分两路:5万从琉球直接登陆四国岛的高知港,10万随威远编队绕至四国岛东部,登陆德岛——拿下这两个港口,就能切断日本本土与四国岛的联系,防止他们向九州岛增援。”
丁汝昌则强调海军配合:“海天编队负责掩护九州岛登陆,用305毫米主炮轰击日本岸防工事;定远、镇远编队掩护四国岛登陆;漂亮国俄亥俄号战列舰率领巡洋舰,封锁日本本州岛与九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防止日本从本州岛调兵。”
会议最后,李和着重提到粮钱问题:“登陆后,优先在占领区征收粮食,同时让日本战俘参与修建临时码头——每日两百万斤的粮食消耗,不能全靠国内供应。另外,告诉前线将士,对投降的日本普通民众,按每人每日六两粮食供应;对抵抗的日军,坚决消灭,绝不留情!”
9月17日,朝鲜釜山港一片忙碌。陆军士兵们背着步枪、拖着山炮,排队登上运输船;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则在甲板上进行登陆演练,模拟抢滩时的战术动作;漂亮国士兵穿着蓝色军装,与龙国士兵互相交流着武器使用技巧——虽然语言不通,但“灭日”的共同目标,让两支军队迅速拉近了距离。
邓世昌站在威远号舰桥,看着陆战队士兵演练。他想起甲午海战中,陈金揆驾驶致远号冲向日本吉野号的场景——当年的遗憾,如今要在登陆日本本土的战斗中弥补。“告诉弟兄们,”邓世昌对通信兵说,“明天登陆后,第一个冲上高知港的,我亲自给他记一等功!”
左宝贵则在釜山的临时指挥部里,检查着作战地图。他的85万陆军中,有30万是甲午战后招募的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把中日千年战争史给每个新兵讲讲,”左宝贵下令,“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日本,为什么要登陆——为了千年仇恨,为了不让甲午的悲剧重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