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暖阳刚给银杏苗圃镀上金边,星洲大学的育苗棚已飘起轻絮般的杨花。陆昭衍蹲在 “跨山童梦” 育苗区的畦埂上,指尖拂过陶盆里的沙藏种子 —— 橙褐色的种皮已裂开细缝,露出发白的胚根,像婴儿攥紧的小手。“晚晚,催芽要分两步走,” 他用竹镊子夹起一粒种子,“先把沙藏种子泡在 35℃温水里 6 小时,捞出后用湿纱布裹住,放在 20℃恒温箱里催芽,露白半厘米就能播。”
苏晚推着藤编工具车穿过育苗棚的竹门,车轮碾过碎木屑的轻响与棚外的燕鸣相和。车上码着分层收纳盒:装着育苗盘、竹镊子的工具格贴着 “萌芽套装” 标签,盛着腐叶土的陶缸配着铜铲,最上层的竹篮里卧着刚蒸好的春菜团子,裹着棉巾的保温桶飘出春笋排骨汤香。“工具都按你说的备齐了,” 她踮脚帮他把遮光布固定在棚顶,指尖蹭过他沾着木屑的工装袖,“儿童款育苗铲磨圆了刃口,你的那把刻着‘昭衍’,木柄缠了新的亚麻绳,握着手不滑。”
她突然从围裙口袋掏出个丝绒盒,里面是两枚银质新芽别针:“给你做的‘春种芽’别针,能别在工装袋上,另一枚‘叶初萌’是我的,针尾嵌了今早的杏花标本。” 陆昭衍接过别针,发现背面刻着极小的 “晚” 字,与春分簪、金果别针、饺子别针串起四季的印记。
棚外传来自行车铃铛声,顾言扛着摄像机快步走来,镜头包上挂着杏花挂饰,林溪抱着个银色智能箱跟在后面,机身贴满孩子们画的育苗漫画。“昭衍哥!春分育苗素材终于能拍全了!” 顾言打开三脚架,屏幕里正回放清晨的竖蛋延时摄影,“特意带了微距镜头,能拍清胚根破土的瞬间,还备了补光灯拍种子细节。”
林溪笑着掀开智能箱,露出叠得整齐的育苗手册和显微镜头:“昨晚和山里孩子视频,他们说带了自家采的春茶,还编了育苗口诀 ——‘春分泡种催芽急,配土定植要精细’。” 她帮顾言调试拍摄参数,指尖划过他冻红的耳尖:“按你说的带了智能显微镜头,能放大胚根细节,还备了备用存储卡,能连拍一整天。” 顾言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小锦盒,里面是枚杏花银胸针:“看你总捡花瓣做标本,特意找老银匠打的,和你今天的鹅黄色大衣很配。” 林溪别上胸针时,杨絮恰好落在她泛红的脸颊,像撒了层碎雪。
九点整,孩子们的笑声撞碎了棚内的静谧。双马尾女孩背着新换的鹅黄色书包,素描本最新一页画着 “春分育苗四格漫画”:第一格温水泡种,第二格基质配比,第三格扦插定植,第四格浇水覆膜,旁边写着育苗口诀:“泡种催芽露白根,腐叶珍珠土要匀”。“陆老师!我把育苗手册补了新页!” 她举起手册,里面贴着冬至防寒的照片和今早拍的种子特写,“还做了生长打卡卡,每个伙伴都有,正面画着新芽,背面写着结对编号!” 跑起来时,书包上的新芽挂饰与帆布鞋带撞出轻响,和棚外的燕鸣声应和着。
沉默女孩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捧着个竹制收纳盒,里面是山里孩子托她带来的春茶和育苗笔记,盒盖刻着 “共植春苗” 四个字。“苏姐姐,” 她的声音清亮如春日溪流,指尖划过笔记上的红圈,“山里的伙伴说他们的种子也露白了,想让我们远程教配土,还拍了胚根的视频发过来。” 苏晚蹲下来,发现笔记里夹着张手绘的育苗地图,红笔标注着每株苗的位置,旁边画着两个戴草帽的小人,正一起扦插幼苗。
陆昭衍已经在操作台上铺好防水布,旁边立着写有 “育苗三步骤” 的木牌。他举起一把育苗铲演示:“基质按腐叶土:珍珠岩:园土 = 3:1:1 配比,” 他手腕轻转拌匀土壤,“每个育苗孔放一粒露白种子,胚根朝下,覆土厚度刚好盖住种子,压实后浇水要浇透,直到底部透水孔漏水。” 他又指向恒温箱:“催芽时每天早晚各翻一次纱布,保持湿润但别积水,不然种子会烂掉。”
苏晚在一旁分发工具,给每个孩子递上配套的手套和打卡卡:“这是生长观察仪,能测土壤湿度和温度,每天记录一次,还能和山里伙伴的数据对比。” 她帮最小的男孩戴手套,发现他口袋里揣着个竖蛋:“今早和妈妈玩竖蛋游戏了?看这手劲,播种肯定稳。” 男孩晃着打卡卡笑:“奶奶说春分竖蛋能祈福,我们的春苗肯定长得旺!”
顾言正趴在操作台旁拍种子特写,突然 “呀” 地低呼一声:“微距镜头拍不清胚根!细节都糊了!” 林溪立刻打开智能箱,帮他换上显微镜头:“早说过种子细节难拍,特意带了智能显微镜头,能放大 20 倍,还能实时传输画面到平板上。” 她俯身调整镜头角度,发梢扫过顾言的手背:“从 45 度角拍,能照出胚根的绒毛,和基质的纹理配着特别美。” 顾言趁机按下快门,画面里林溪的侧脸与沾着水珠的种子重叠,像幅春日静物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