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中再次出现了新的视频,
【一生为稻粮谋划,一世为民生计!】
东汉时期,
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刘秀正弯着腰在田间辛勤地种植着水稻。
他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手上沾满了泥土,但他的目光却不时地望向天空。
突然,天幕之中出现了一行行金色的文字,仿佛是上天的旨意一般。
刘秀惊愕地抬起头,凝视着那些神秘的文字,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震撼。
这些文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刘秀苦苦思索着,心中充满了疑问。他不禁自言自语道:
“这人究竟是谁?他到底干了什么?一生都在谋划老百姓是否吃得饱的问题?”
刘秀对这个神秘人物充满了敬意,他觉得这个人要么是一位忠臣,要么就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志士。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知道这个人是否真的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张角,这位头戴黄巾、手持拂尘的神秘人物,站在一片空旷的原野上,对着天空中的乌云密布,口中念念有词,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他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达天际。
随着他的咒语,天空中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场暴风雨似乎即将来临。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奇异的天幕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道天幕如同电影屏幕一般,上面闪烁着各种文字和图像,让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张角和他的弟弟张梁,看到这突然出现的天幕,心中都不禁为之一颤。他们瞪大眼睛,凝视着天幕上的文字,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一生为稻粮谋,一世为民生计!”
张角喃喃自语道,“这人究竟是谁?竟然如此伟大?他到底做了什么?”
张角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天幕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他想起了那些只知道鱼肉百姓、贪图享乐的大汉官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天幕之中的人竟然一辈子都在关心百姓是否能吃得饱饭。
张角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起义是为了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但现在看来,与这天幕之中的人相比,自己的努力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龙国工程院院士在长沙安详离世。
享年91岁,长沙街头超过万人雨中相送。
这位被14亿国人称为‘当代神农’的科学家,用一粒种子改写了人类饥饿的历史。
1959年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袁隆平意识到要吃饱饭,首先应当关注民生问题。
他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灵感开始在他的脑海之中闪现,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水稻哦,必将大幅增长。
袁隆平用手工的方式,一株又一株的检查了14万株稻穗,找到6颗水稻,杂交水稻的攻关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从亩产700公斤到1200公斤,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全球40多个国家,种植着超过8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每年养活全球8000万人。】
天幕上出现了很多弹屏,满屏都是‘恭送袁爷爷!致敬袁老!愿天堂没有饥饿,一路走好!’
“袁公千古!”
“要是在古代,袁老那是要进太庙,封神的伟人!”
大唐,
封神?当代神农?用一粒种子改写了人类的饥饿历史?
李世民看着天幕之中的视频,脸上满是震惊。
“这人竟然如此伟大!让龙国的14亿人吃饱饭!等等,龙国竟然有14亿人?”
李世民吓得差点步履不稳,他没想到后世竟然能人辈出!
房玄龄张大了嘴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袁公千古啊!这人竟然能种出亩产3000斤的粮食?真是一生为民为公啊!”
杜如晦重重点了点头,内心之中无比钦佩,
“封神?此人如此功绩,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足矣封神的功绩,不仅封神,还能进太庙永享世人香火!
若是此人在大唐,臣退位让贤,让他担任我大唐宰相!”
李世民摸着胡须,内心之中是无比震撼,“不,他若是大唐之人,寡人给他封爵,位列三公九卿之上,世袭罔替!”
大明,
朱元璋的内心深处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他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的大明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许多地方的百姓们生活困苦,甚至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