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抖音通古代,盘点短视频名场面! > 第161章 千古第一骈文!

天幕为之一变,出现了一个新的标题,

【他即兴创作,竟写出千古第一骈文!】

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文人墨客亦如繁星般闪耀。

曹植,正站在一座庭院之中,他的脸上写满了震惊。

“千古第一骈文?这究竟是哪位天才啊?”

曹植喃喃自语道,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他对自己的文学造诣有着相当的自信,尤其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然而,如今竟然有人被赞誉为“千古第一骈文”,这让他不禁想要一探究竟,看看这篇文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与此同时,站在曹植身旁的杨修,同样满脸诧异。

他与曹植相交甚笃,深知其才华横溢,堪称“建安七子”之一。

然而,面对这“千古第一骈文”的赞誉,杨修也不禁心生疑虑。

“千古第一骈文?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担得起如此殊荣?”

杨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他转头看向曹植,眼中闪过一丝挑战的意味,

“子建兄,以你的才高八斗,想必这千古第一骈文也未必能胜得过你的《洛神赋》吧?”

曹植微微一笑,他对自己的作品自然有着十足的信心,但对于这“千古第一骈文”,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想必这篇文章定有其独特之处。

“杨兄,且让我们一同看看这千古第一骈文的风采吧。”

曹植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北宋位面,黄州城中,苏轼看着天幕之中手视频想起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莫非是《滕王阁序》?”

他转念一想继续说道:“也是,只有这王勃的《滕王阁序》才能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

【他是高中生的噩梦,是大唐最遗憾的天才。他仅凭一顿饭,就带活了一座楼,仅凭一篇文章。

就震撼了后世1300多年,迄今无人超越,或许没有他的早逝,就没有李白的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他就是消失在盛唐前的流星,王勃!】

【王勃出生在公元650年,字子安。祖籍山西晋中,当我们六岁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只是能作诗,写文章。

12岁时王勃觉得学的东西太简单了,于是他又跟随名医学习,先后学了《周易》《黄帝内经》等书。

他的爷爷王通是隋末大儒,大名鼎鼎的魏征,房玄龄都是他的学生。

后来15岁的王勃开始向朝廷投简历,尝试进入仕途...被授予了朝散郎.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合起称初唐四杰。】

大秦位面,咸阳城皇宫之中,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始皇帝身着龙袍,

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紧盯着天幕之中播放的视频,脸上露出惊叹之色。

视频中,一个年仅六岁的孩童正站在众人面前,他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一般。

只见他摇头晃脑,吟诗一首,那诗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引得周围的人们纷纷鼓掌叫好。

“神童啊!当真是神童啊!”

始皇帝不禁赞叹道,

“如此年幼,便能作出如此绝妙的诗篇,实乃罕见!”

接着,视频中的画面切换,展示了这个孩子十二岁时的情景。

此时的他,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对其中的经典语句倒背如流。他在学堂里与先生对答如流,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学识和智慧。

“十二岁就学会了四书五经,这等天赋,实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始皇帝感慨道,“此子年纪轻轻,便已学富五车,这等成就,恐怕已超越了大部分同龄人啊!”

始皇帝越看越觉得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心中暗自思忖: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啊!若能加以培养,将来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大唐位面。

太极殿中正在批阅奏折的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毛笔看了起来,

“这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初唐四杰了?此子还真是天才啊!没想到,朕大唐真可谓是群星璀璨啊!

后世评价竟然对他如此之高,证明此人才华出众,不同寻常啊!”

长孙无忌脸上满是期待,“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倒是对他的千古第一骈文很是好奇啊!”

大宋,元佑年间。

汴京城内一所清雅的庭院中,苏轼正与几位文人好友小聚。忽见天幕显现文字,众人皆仰首观看。当那篇千古骈文徐徐展开时,苏轼手中的酒杯停在了半空。

“妙啊!”他情不自禁地拊掌赞叹,眼底闪烁着发现珍宝般的光彩,“千古第一骈文,当之无愧!”

他站起身,在天井中踱步,仿佛要借着步履的节奏来品味这文章的韵律。“你们听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声音里满是由衷的钦佩,“这全篇引经据典,出入古今,却毫无堆砌之感;辞藻华丽精工,字字珠玑,却又流转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友人黄庭坚在一旁点头称是:“诚如子瞻兄所言,此文用典之精当,对仗之工整,实在是骈文之极致。”

苏轼却摇了摇头,目光仍焦着在那天幕之上:“岂止于此!此文最难得的是,在严整的格律中竟能抒发出这般开阔的意境、这般真挚的情感。你看他写‘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哪里是在作骈文,分明是在以四六之言,道尽天下漂泊者的心声!”

他举起酒杯,向着天幕方向遥敬一礼,脸上洋溢着知音相逢的喜悦:“我辈作文,常苦于形式与内容的取舍。今日得见此文,方知真正的大家,是能让格律为性情服务的。这王勃,真乃天纵奇才!”

暮色渐深,庭院中的文人们仍沉浸在这篇骈文带来的震撼中。而对苏轼而言,这天幕展示的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启示——原来最严格的形制,也能承载最自由的灵魂。

喜欢抖音通古代,盘点短视频名场面!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抖音通古代,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