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重头戏。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人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祭拜祖先,然后出门给亲朋好友拜年,互道“新年好”。
但何家兄妹没那么多事,早上去给母亲的坟头烧了纸钱就没什么事情了。
午饭后,何雨水洗净碗筷便捧着书本细细研读。
年龄虽小,但心智成熟。
何雨水很珍惜现在能够读书的日子,特别是知晓同学在家的境遇,更加明白自己如今学习是来之不易的事情。
即便正值新春佳节,何雨水也没偷懒,书页翻动的声音仍是最动听的年节乐章。
相信这一世的何雨水不会仅仅是高中毕业,混沌一生,考入大学的希望很大。
要知道,在影视剧中那般艰难岁月里,她都能凭实力考入高中,然后远离四合院;如今有何雨柱全力护航,少了那些腌臜事的干扰,全力以赴的她,笔尖流淌出的墨迹必将化作更璀璨的星辰。
考入大学不会是梦想,而是现实。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啊,想想都令人向往。
暮色如砚台里化开的墨汁,不知不觉便浸透了四九城的天空。
大年初一的饺子是雷打不动的传统。
何雨柱将午间特意留下的肉糜与白菜细细剁碎,雪白的面团在他掌心里翻飞起舞,转眼就蜕变成一张张圆月般的面皮。
他没让何雨水沾手——这丫头包饺子的手艺,简直是在糟蹋粮食。
愧对出身厨师世家。
待沸水翻起珍珠般的气泡,翡翠白玉似的饺子便在锅中翩跹,出锅时裹着层薄纱似的水汽。望着何雨水鼓着腮帮大快朵颐的幸福模样,何雨柱心底涌起奇妙的满足感。
虽然这副身躯才十七岁,内里却住着三十多岁的灵魂,此刻倒真像是老父亲看着自家闺女,连窗外的爆竹声都成了温馨的背景乐。
夜深了,四合院里的灯火渐渐熄灭,只剩下偶尔几声狗吠和远处传来的爆竹声。
何雨柱躺在床上,望着屋顶的横梁,心里盘算着未来的路。
他知道,聋老太太和一大爷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报复。但他也不是过去那个任人拿捏的傻柱了。
他握了握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低声自语道,“我倒要看看,你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四合院的青石板上,映出一片冷清的银白。
而在这片银白之下,暗流依旧在涌动。
第二天吃完早饭,何雨柱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何雨水出门拜年了。
大年初二的拜年队伍比往年热闹。
街巷比往年更添几分喧闹,爆竹声里夹杂着孩童的欢笑。
自从何大清离开了四九城,何雨柱也没有什么亲戚要拜访的。
不过之前和师兄弟已经商量好了,大年初二去给师父家拜年。
所以才有了今天出门一说。
师徒间的情谊胜似亲缘。
没多久,就到了师父李宝强的家。
推开师父李宝强家那扇斑驳的木门时,晨露还未散尽。
何雨柱将油纸包裹的礼品轻放在八仙桌上,青瓷茶碗映着他们跪拜的身影。
给师父师娘拜年了!兄妹二人郑重其事地叩首,额头触地的声响里盛满赤诚。
这几个月,师傅李宝强对于兄妹俩的照顾,兄妹两都懂,所以,这一拜,诚意十足。
此时何雨柱是最早到的,其他师兄弟还没来。
师父也是对何雨柱和何雨水非常看重,封了一个红包给何雨水。
对于小姑娘,师父李宝强和师娘也是非常喜欢。
何雨水甜甜的说了一声:“谢谢”。仰起脸道谢时,杏眼里漾着蜜糖般的光泽。
这个时代最注重礼节,尊师重道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一个徒弟半个儿是人人遵守的约定。
师父一家只有两口子,据说师父有2个儿子,但是战争年代已经牺牲了。
唯一的女儿也出嫁了。
所以,对于何雨柱那是真当做儿子来培养。
那么多师兄弟,对待何雨柱是特别的用心,特别的关照。
或许也是看到何雨柱身上的天赋,特别爱惜。
而何雨柱这大半年也是心有所感,给师父养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何雨柱肯定会对师父好的。
和师父师娘聊天了一会儿,师兄弟就都来到了,师父的女儿、女婿和小外孙也都来了。
大大小小有10几号人。
好在都是厨子,做一大桌饭菜也是轻轻松松的,甚至不需要师父、师娘出手。
食材方面也不需要担忧,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师兄弟都有带一些食材来,因此,一大桌饭菜的食材早已经准备好。
师兄弟们挽起袖管,灶台顿时成了比武的擂台。
大有一分高下的味道。
其中,何雨柱更是没有留手,做了两道菜,一道是四喜丸子,一道是葱烧海参。
四喜丸子在油锅里翻滚成金黄的元宝,葱烧海参则在琥珀色的酱汁中舒展身姿,那馥郁的香气仿佛能勾住过路人的衣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