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全村要逃荒?我建了个桃花源 > 第67章 暗流与砥柱

黑水寨幸存者踏入星火谷的第三天,谷里的风似乎都带着点不一样的气息。十一个人,像十一滴不同温度的水,慢慢融进谷里的生活流——没有敲锣打鼓的欢迎,却有实实在在的安顿。隔离区的茅草棚刚拆了一半,鲁木匠就踩着晨露找了过来,目光直勾勾落在那个叫石墩的铁匠学徒身上。石墩个子高,肩宽背厚,手上沾着洗不掉的铁灰,见鲁木匠盯着自己,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直到鲁木匠递过一把锈迹斑斑的凿子:“会磨吗?把刃开出来,要能削得动松木。”石墩眼睛一下子亮了,接过凿子蹲在磨石旁,动作算不上熟练,却透着股认真,磨了半个时辰,凿子刃泛出冷光,鲁木匠拿过试了试,对着木柴“咔”地刻下一道深痕,点了点头:“跟俺去工坊吧,正好缺个打下手的。”

另一边,林晚领着两个会织布的妇人站在晒麻架前。架上挂着刚沤好的葛麻,浅褐色的麻线垂下来,被风拂得轻轻晃。“咱们谷里的麻有点糙,”林晚拿起一缕麻线,指尖捻了捻,“之前采的野蚕丝还剩点,你们试试把丝混在麻里织,说不定能软和些。”其中一个叫春娘的妇人,手指上还留着织布时磨的茧,接过麻线凑到鼻尖闻了闻:“俺们在黑水寨织过粗布,混丝的法子倒没试过,俺们试试!”两人当即就在棚里支起简易的织机,木梭穿梭的“咔嗒”声,很快和不远处的锤铁声融在了一起。

懂草药的年轻人叫阿草,十七八岁的年纪,辫子上还系着根草药绳。周郎中的徒弟小秋领着她在药田转,指着刚冒芽的柴胡:“这个是柴胡,退烧用的,叶子边缘有锯齿;那个是蒲公英,全株都能入药,根挖出来要晒干……”阿草听得认真,手里攥着个小本子(是林晚给的废纸订的),用炭笔一笔一划记着,遇到不认识的,就蹲下来轻轻摸叶子,生怕碰坏了幼苗。这些幸存者,眼神里都带着股小心翼翼的珍惜——在黑水寨被黑虎洗劫后,他们以为再也找不到能安稳喘气的地方,星火谷的日子,哪怕只是每天有口热粥,都让他们觉得像捡来的福气。

可谷里原本的居民,心思就没这么简单了。大部分人见过逃荒的苦,对着新来的人总多了份同情——李婶给春娘送过热水,张老农教阿草认耕地的土性,连平时话少的阿力,都帮石墩搬过铁块。但也有像陈老抠这样的,总在私下里嘀咕。

这天晌午,陈老抠在粮窖旁撞见春娘去领口粮,手里攥着自己的粮袋,指节都泛白,凑到旁边的王大叔耳边:“又来十一张嘴!咱们去年冬天省下来的粟米,够自己吃两个月,现在分出去,万一冬天再闹饥荒,咋整?”王大叔手里拿着个窝窝头,咬了一口含糊道:“人家也干活了,春娘织布,石墩打铁,也不是白吃的。”陈老抠哼了一声,眼睛瞟着春娘的背影:“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真老实?黑虎的人那么狡猾,万一混个探子进来,咱们谷里的事不都露了?”这话一出,旁边几个纳鞋底的妇人也停下了手,你看我我看你,眼神里多了些猜忌——上次黑虎偷袭的阴影还没散,谁都怕再出乱子。

这种低低的议论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散在谷里,直到一场训练冲突,把这股暗流摆到了明面上。

清晨的练兵场还沾着露水,地上用石灰画着歪歪扭扭的队列线。赵铁柱穿着短打,手里拿着根木杖,正领着二十多个青壮练队列。“左脚踏!右手摆!都跟俺学!”他喊着口号,脚步重重踏在地上,溅起点点泥星。石墩站在队尾,脸涨得通红,手脚像不听使唤似的,别人迈左腿他也迈左腿,别人摆右手他还摆右手,同手同脚的样子,让旁边几个少年忍不住笑出了声。

“石墩!你咋回事!”赵铁柱的火一下子上来了,拿着木杖指着他,“俺教了三遍了!左脚踏出去,左手收回来,右手往前摆!你是木头做的?”石墩攥紧拳头,脖子梗得像块硬木:“俺……俺在寨子里只管打铁,没……没这么走过!俺又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就能错?”赵铁柱往前走了两步,嗓门更大了,“打仗的时候,队列走不齐,敌人一刀过来,你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到时候死了,别怪俺没教你!”石墩的脸更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是不肯低头:“俺知道打仗重要,可俺学不会……”

“你还敢顶嘴!”赵铁柱气得要抬手,旁边的王莽赶紧冲过来,一把拽住他的胳膊:“铁柱!别冲动!石墩是新来的,慢慢来!”赵铁柱甩了甩胳膊,却被王莽死死拽着,只能瞪着石墩,嘴里还骂骂咧咧:“今天不把队列走对,别想吃饭!”

这事没半天就传到了林晚和谢景珩耳朵里。林晚正在药田帮阿草整理草药,听说后放下手里的篮子,径直往鲁木匠的工坊走。石墩正蹲在角落里磨铁块,头埋得低低的,肩膀还在轻轻抖,手里的锤子砸在铁块上,声音闷闷的。

“石墩。”林晚走过去,递给他一个陶碗,里面盛着温水,“歇会儿吧,喝口水。”石墩抬起头,眼睛红红的,接过碗抿了一口,又低下头:“林姑娘,俺是不是给大家添麻烦了?”林晚坐在他旁边的木头上,看着他磨得发亮的铁块:“不是添麻烦,是咱们都需要适应。你想想,在黑水寨你只管打铁,不用管队列;可在星火谷,咱们是一家人,打仗的时候要互相护着,队列走齐了,才能知道左边是谁,右边是谁,万一有人受伤,旁边的人能立刻顶上,对不对?”

石墩点了点头,声音小了些:“俺知道赵大哥是为俺好,可他骂俺……”“他性子急,没别的意思。”林晚笑了笑,“下午俺跟你一起去练,俺陪着你走,咱们慢慢学,总能学会的。”石墩抬起头,看着林晚温和的眼神,眼眶又热了,用力点了点头:“嗯!俺一定学会!”

另一边,谢景珩正和赵铁柱在了望塔下复盘训练。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谢景珩手里拿着根木矛,在地上画着队列的形状:“你看,这队人要是走不齐,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散得很,敌人一冲就破。”赵铁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俺知道俺今天太急了,可他总错,俺看着就上火。”

“训兵像治水,堵不如疏。”谢景珩把木矛递给赵铁柱,“石墩懂打铁,鲁木匠说他是块好料子,以后咱们谷里要做铁器、修工具,都得靠他。你要是把他骂得不敢说话,他心里有气,干活也没劲头,反而不好。”他顿了顿,看着赵铁柱:“下次再教他,你别急着骂,先跟他说清楚队列的用处,再慢慢教,实在不行,你走一步,他跟一步,总能学会的。”赵铁柱摸了摸后脑勺,咧嘴笑了:“还是谢先生想得周到,俺下次注意!”

这事虽小,却像根刺,扎在了林晚和谢景珩心里。随着人越来越多,谷里的事也越来越杂,光靠工分制和营规,管不住人心;光靠严厉,也拢不住感情。晚上议事时,林晚提出了想法:“咱们得搞点集体活动,让大家多聚聚,熟悉熟悉。比如过几天粟米要收割了,收完咱们煮顿粟米粥,大家围着篝火一起吃,热闹热闹;晚上月色好的时候,让何先生给大家讲故事,讲些忠义的事,让大家知道,咱们聚在一起,比单打独斗强。”

何先生坐在一旁,推了推手里的木框眼镜(是用碎玻璃做的):“林姑娘说得对,老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讲故事能让大家心里有个念想,知道为啥要守着星火谷。”谢景珩点了点头:“这个主意好,你和何先生负责安排,需要什么就跟内务组说。”

林晚还没闲着,之后每天吃完晚饭,她就拿着个小本子,在谷里转。遇到李婶在纳鞋底,就坐下来跟她聊两句,问问家里的孩子缺不缺衣服;遇到张老农在整理种子,就帮着他挑拣,听他说种地的窍门;遇到新来的阿草在晾草药,就跟她学认新的草药——她知道,只有听得多了,才能知道大家心里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谢景珩则忙着完善谷里的组织架构。议事会的木屋里,几个人围坐在地图旁,谢景珩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咱们设四个组,农事组管耕种、收粮、晒粮,张老农你经验足,就当组长;工造组管鲁木匠的工坊、织布、做工具,鲁木匠当组长;防卫组管训练、巡逻、了望塔,赵铁柱和王莽负责;内务组管口粮分发、伤员照顾、集体活动,林姑娘和李婶负责。”

张老农一听,赶紧站起来,手里还攥着把种子:“俺……俺能行吗?”谢景珩笑着点头:“您种了一辈子地,谷里的地您最熟,肯定行。每个组的事,组长说了算,但遇到大事,还得跟议事会商量,大家一起定。”鲁木匠也放下手里的锤子:“俺没啥说的,保证把工具做结实!”四个组定下来,谷里的事一下子清楚了,谁该干什么,谁该管什么,都明明白白,之前有些混乱的场面,渐渐变得有条理起来。

可谢景珩还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那天晚上,营地中央的空地上,突然燃起了三堆篝火,木头噼啪作响,火光映得周围亮堂堂的。谢景珩站在篝火旁,手里拿着个沙盘(是用细沙和木板做的),旁边放着几根树枝,对着围过来的年轻人喊:“想认字、想算数的,都过来吧,俺教你们。”

狗娃第一个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个烤红薯:“谢先生,俺想学!俺想认‘星火谷’这三个字!”石墩也凑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俺……俺想认‘铁’字,以后俺打的铁,能自己写上名字。”阿草、春娘的儿子,还有几个新来的年轻人,也都围了过来,蹲在沙盘旁,眼睛里满是好奇。

谢景珩拿起树枝,在沙盘上写下“火”字:“这个是‘火’,咱们烧饭、取暖都要用火,记住它的样子,像堆柴火。”他又写下“水”字:“这个是‘水’,咱们喝的水、浇地的水,像条小河。”狗娃跟着用手指在沙盘上画,画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石墩盯着“铁”字看了半天,嘴里念叨着:“左边是‘金’,右边是‘失’,铁……”

林晚站在不远处,看着篝火旁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走过去,坐在谢景珩旁边,轻声问:“你怎么想着教他们认字?”谢景珩放下树枝,看着眼前认真学习的年轻人,眼神温柔:“知识也是力量。他们现在不认字,传消息只能靠嘴说,容易错;记物资只能靠脑子,容易忘;以后学更复杂的手艺,比如修弩机、织好布,也需要看图纸、记方法。现在教他们,虽然慢,但慢慢积累,以后星火谷要发展,总不能一直靠嘴说、靠脑子记。”

林晚看着他的侧脸,火光映在他眼底,闪着坚定的光。这个男人,不仅会打仗、会规划,还想着谷里的长远——他不是在守着一个谷,是在建一个家,一个能让大家长远活下去的家。

日子一天天过,谷里的暗流还在——陈老抠偶尔还会嘀咕口粮的事,但看到石墩帮鲁木匠打出了新的锄头,春娘织出了混丝的粗布,阿草采到了更多的草药,他也只是皱皱眉,没再多说;训练时偶尔还有人出错,但赵铁柱再也没骂过人,反而耐心地一点点教,石墩后来不仅走对了队列,还能帮着教其他新来的人。

晚上的篝火旁,总是围满了人。何先生讲“岳飞治军”的故事,大家听得入迷;谢景珩教大家算数,教他们算自家的工分、算谷里的存粮;林晚偶尔会教大家唱逃荒时的歌,唱着唱着,有人哭了,有人笑了,却都觉得心里更近了。

星火谷的风,渐渐变得更暖了。那些细微的猜忌、排外的情绪,像被篝火烤化的冰,慢慢变成了水,融进了谷里的生活。林晚的温情像春风,吹暖了每个人的心;谢景珩的远见像砥柱,撑着谷里的未来。虽然外面还有黑虎的威胁,虽然谷里的日子还很苦,但这艘叫“星火谷”的航船,正稳稳地在风浪里前行,朝着更亮的地方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