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 第102章 中东事件(完)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第102章 中东事件(完)

作者:听雨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1 05:37:47

随着冬季的到来,东北军的处境更加艰难。缺乏冬装的士兵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瑟瑟发抖,枪械冻得无法击发。

11月,苏军攻占密山,东北军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张雪亮在沈阳大帅府里,看着战报双手颤抖。

“少帅,不能再打了。”参谋长痛心地说,“我们已经伤亡被俘超过万人,部队士气低落,装备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当中东路事件的战火在东北边境燃烧时,在华夏的另一边,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正在悄然兴起。在秘密印发的《红旗》杂志上,一篇题为《中东路事件与华夏革命前途》的社论明确指出:“苏联的武装干涉是对华夏主权的侵犯,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行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金陵国民政府所谓收回路权的行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伎俩。”

这篇文章在知识界和工人群体中广泛流传,引发深刻反思。在魔都大学的一间密室里,教授李答正与进步学生讨论此事。

“先生,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冲突?”一个戴眼镜的学生问道。

李答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我们要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待。金陵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所谓的革命外交,实则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而在满洲里的战场上,梁终甲带领残部最后巡视阵地。寒风吹过满是弹坑的草原,卷起细雪,仿佛在为逝者招魂。

“旅座,我们就这样认输了吗?”一个年轻的军官哽咽着问。

梁终甲望着远方苏军的营地,久久不语。最后,他摘下军帽,向着阵亡将士的方向深深鞠躬,随后兵败被俘。

寒冬降临,但民众觉醒的热潮却如火如荼。在金陵路上,示威群众与巡捕发生冲突,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后,魔都各大学校立即组织营救委员会,律师公会也派出义务律师为被捕学生辩护。

在狱中,一位学生领袖对前来探视的同志说:“不要为我担心。重要的是让更多同胞认清真相,明白谁才是真正站在人民一边的。”

同年12月,金陵政府被迫同意谈判。在苏联的压力下,华夏方代表蔡运生前往伯力。

谈判桌上,苏联代表西曼诺夫斯基态度强硬:“必须恢复中东路原状,赔偿苏联损失,严惩肇事者。”

蔡运生据理力争:“中东路本应属于华夏,我们收回自己的权益,何错之有?”

但实力的差距让外交辞令显得苍白无力。12月22日,《伯力协定》签订,华夏被迫接受苏方的全部条件。

在沈阳,张雪亮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三天。当他再次出现时,鬓角已经多了些许白发。

“少帅……”侍卫长担忧地看着他。

张雪亮摆摆手,走到窗前。窗外,雪花纷飞,覆盖了这座东北名城。

“今日之耻,永生难忘。”他轻声说,但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而当《伯力协定》签订的消息传来,更是印证了进步力量的判断。在一所工人夜校里,老工人赵师傅感慨地说:

“果然被说中了!国民党政府就是欺软怕硬,原先有李长官,可该死的国民政府居然把李长官撤职了。现在苏联面前低头,在日本面前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年轻工人小李握紧拳头:“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个政府来救国。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窗外,雪花纷飞,但教室里却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激情。

而在舆论阵地上,各种进步刊物纷纷发表文章,深入分析中东路事件的本质。《布尔塞维克》杂志刊登了一篇重要文章,指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武装保卫苏联的立场,因为苏联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堡垒。但同时,我们更要坚持维护华夏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这篇文章在党内引发热烈讨论。在一次秘密会议上,一位来自湖南的代表发言说:

“我们要建立的是最广泛的反帝反蒋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中,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要保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独立性。”

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中东路事件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推动建立民众联合的反帝反蒋统一战线。”

与此同时金陵的黄昏,委员长办公室内灯光昏黄。委员长将手中的战报重重掷于桌上,纸张散落间露出东北军惨败的伤亡数字。他转身望向伫立窗前的李宇轩,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

“景行,看到了吧,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空谈。张雪亮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如今自取其辱!”

李宇轩的目光越过紫金山巅,仿佛看见千里之外冰封的战场。他眼前浮现出一年前“济南惨案”时济南城头的硝烟,那些在日军炮火下倒下的将士,那些浸透街巷的鲜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沉声道:“少东家,我们的兵工厂,必须加快进度了。不仅要造枪造炮,更要造得出坦克飞机。今日之中东路,明日之东三省,都不能再任人宰割。”

委员长踱步至军用地图前,手指重重划过东北疆域:“去吧,去做你该做的事。钱款和机器,我会让子闻尽快拨付。”

夜幕低垂时,哈尔滨火车站的汽笛撕破凛冽的寒空。一列挂着苏联旗帜的火车喷着白雾驶出站台,驾驶室里苏联司机叼着烟斗,睥睨着月台上垂首的华夏铁路员工。信号灯的红光映在铁轨上,如未干的血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