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 第85章 二次北伐结束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第85章 二次北伐结束

作者:听雨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1 05:37:47

徐州行营的作战地图上,代表第五军的蓝色箭头在津浦线北段停滞了整整十天。蒋校长用红铅笔在“沧州”二字上反复圈点,铅笔芯断了三根,仍没画出下一步的推进路线。帐篷外的参谋们踮脚张望,听见里面传来搪瓷杯摔碎的脆响——这已是委员长三天来摔碎的第七个杯子。

“委员长,北平方向来电,张作林的安**开始往关外撤了。”副官抱着电报,不敢走进帐篷。

帐内沉默片刻,传出蒋校长压抑的怒吼:“撤就撤!叫第五军衔尾追击,三天内必须拿下天津!”

副官为难地站在原地:“可...可第五军的电报说,侧翼发现日军关东军的动向,请求暂缓追击...”

“我是委员长还是他是委员长?”帐篷帘被猛地掀开,蒋校长的军帽歪在脑后,“传我的命令,违令者军法从事!”

远处的训练场边,李宇轩望着被副官揉皱的电报纸,上面“追击”二字的墨迹已被汗水晕开。他想起济南战役前那些鲜活的面孔,此时战场陷入焦灼,唉。

六月的华北平原已透着暑气,张作林的专列驶离北京站时,月台上的卫兵还在擦拭“安**政府”的木牌。这位统治东北十四年的“大帅”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指尖在翡翠鼻烟壶上摩挲——那是他刚从故宫带出来的玩意儿,壶身上“天下太平”的刻字被体温焐得发烫。

“大帅,日本领事馆又来电话,说希望您在出关前签署《满蒙铁路协定》。”秘书长弯腰汇报,声音发颤。

张作林将鼻烟壶狠狠砸在小几上:“告诉小日本,要铁路没有,要命一条!”他掀起窗帘一角,看着站台上零星的日本侨民,“老子打了一辈子仗,还能怕了他们不成?”

次日专列驶至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时,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张作林正哼着东北《月牙五更》,一声巨响猛地掀翻了车厢顶——预先埋设的炸药被引爆,钢铁碎片混着泥土倾泻而下,将豪华车厢炸得只剩扭曲的框架。

“大帅!”卫兵们从硝烟中扑过去,只见张作霖倒在血泊里,胸前的怀表被炸得粉碎,表盘的指针永远停在了5时23分。

消息传到徐州行营时,蒋校长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他捏着电报的手指发白,突然将纸页拍在桌上:“张作林被炸死了。”

满座皆惊。李宇轩望着地图上“皇姑屯”的标记,突然想起济南城那些未寒的尸骨——日本人的刀,终究还是砍向了更北的地方。

“委员长,张作林一死,东北必乱。”杨结上前一步,“此时应趁机命第五军北上,接管山海关。”

蒋校长看向李宇轩,眼神复杂:你觉得呢?

“日军敢在皇姑屯动手,就是想借乱局占东北。”李宇轩的声音沉稳,“现在北上只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容易跟张雪亮起冲突,不如先稳定平津。”

会议最终决定按兵不动。三日后,即6月8日,第五军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沿着张作林残部撤退的路线,开进了燕京城。

燕京的城门洞开,百姓们站在街两旁,看着戴着钢盔的北伐军士兵列队而过。他们的步枪上还缠着红布条,那是誓师时留下的印记。李宇轩骑马走在队伍最前面,望着正阳门上“大明门”的旧痕被“中华门”的新匾覆盖,忽然想起前世课本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句子。

“主席,故宫的人来问,要不要进去看看?”副官在马旁请示。

李宇轩勒住缰绳:“告诉他们,军队可以入故宫,但不要入民宅。”他指着胡同里晾晒的衣裳,“我们是来统一国家的,不是来抢地盘的。”

6月12日,天津的英国租界升起了青天白日旗。守在租界入口的印度巡捕看着列队而入的北伐军,悄悄收起了手中的警棍——他们从领事馆的电报里知道,这个国家,似乎真的要变天了。

最令人唏嘘的是接收天津军械库的场景。库内堆积如山的武器中,既有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也有北洋军的汉阳造,甚至还有前清的抬枪。李宇轩拿起一把刻着“光绪年制”的鸟铳,枪管上的铁锈早已斑驳,却在阳光下映出刺眼的光。

“这些都要登记造册。”他将鸟铳放回原处,“将来建个军事博物馆,让后人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928年6月15日,金陵的国民政府大楼前升起了崭新的国旗。孙终山的画像被挂在主席台中央,蒋校长站在麦克风前,宣读着《对外宣言》:

“华夏之统一,已告完成。从此,全**民将同心同德,致力于建设...凡我友邦,当予以正当之承认,而国民政府亦将依照国际公法,尊重友邦之权利。”

宣言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全国,传到燕京的胡同里,传到天津的码头边,传到济南的荒山坟前。李宇轩站在北平的电报局里,听着扬声器里传来的声音,忽然觉得眼角发潮。

他想起那些在济南牺牲的士兵,想起皇姑屯被炸死的张作林,想起这一路见过的流离失所的百姓——统一的代价,终究是用无数人的鲜血铺就的,只是这个和平终究走不长久。

“主席,委员长来电,叫您回金陵参加庆功宴。”副官递上电报。

李宇轩接过电报,却没有立刻看。他走到窗前,望着燕京城的天际线,那里的鸽哨声正穿透云层。

“告诉委员长,我在济南还有些事要处理。”他转身拿起军帽,“等安顿好这里的弟兄,我自会回去。”

副官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中年的主席肩上,仿佛扛着比统一更重的东西——那是无数未竟的生命,和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期许。

几天后,金陵的庆典还在继续,礼炮声震耳欲聋。而济南的夕阳下,李宇轩正沿着荒山坟地缓缓行走,荒山的地上长出了小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抚慰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二次北伐结束了,但他知道,这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