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 第41章 芷君,定不负村主所托!

那一战的血,尚未被春雨完全冲刷干净。

桃源村外的土地,翻开半尺,依旧能看到暗红色的泥块。

黑山军两千五百人,最终逃回去的,不足三百。

刘辟的尸体,被阿萤一剑枭首,与那面破烂的帅旗一同,挂在了瓮城最高处的旗杆上,风干成了一具警示所有窥探者的丑陋风铃。

这一战,桃源村一战成名。

缴获的兵甲、马匹,以及从尸体上搜刮出的零星钱财,让孙芷君账本上的数字,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条目。

但最大的收获,是人心。

是那一百多名亲手将滚石推下城墙,将长矛刺入敌人胸膛的民兵,心中燃起的不灭火焰。

更是墙后那些递上箭矢、熬制金汁的妇孺,眼中亮起的,名为“家”的刻骨光芒。

经此一役,桃源村,才真正从一个聚落,凝成了一座,用血与火浇筑的,坚不可摧的堡垒。

当最后一捧顽固的积雪,在春日的暖阳下,融化成溪流,汇入山谷。

战争的阴霾,似乎也随之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加沉重,也更加汹涌的浪潮。

人。

无数的,人。

起初,只是三三两两。

一些被去年冬雪困在山中,侥幸未死的流民,循着商队留下的模糊传说,找到了这里。

当他们看到那高耸的石墙,看到墙头上精神抖擞的巡逻队,以及墙内那袅袅升起的,属于人间的炊烟时,几乎以为自己看到了海市蜃楼。

赵沐笙没有拒绝他们。

但也没有轻易接纳。

他设下了第一道门槛。

所有想入村者,必须在村外指定的区域,搭建窝棚,自行解决住宿。

村中每日,会定时,定点,发放足以果腹的土豆泥粥。

不多,饿不死。

但也仅此而已。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有吃的!

桃源村,真的有吃不完的粮食!

在这个春黄不接,连草根树皮都被啃食殆尽的乱世,这五个字,比任何法旨、任何金银,都更具诱惑力。

它就是神谕。

是所有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唯一能看到的,活下去的希望。

于是,传说开始发酵。

在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口中,桃源村被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演变成了一座存在于现实中的神话。

“听说了吗?太行山深处,有个神仙建的村子,叫桃源村!”

“那里的墙,比县城还高!黑山军三千人去打,一天就被灭了!”

“他们的粮食,堆得像山一样高!每个人都能吃上白面馍馍!”

“不!我听说,他们天天吃肉!村主是个活神仙,手一挥,地里就长出吃不完的粮食!”

流言越传越离谱。

但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却颠扑不破——那里,安全,且有粮。

这就够了。

于是,冰雪消融的官道上,山间崎岖的小路上,出现了一股股黑压压的洪流。

他们从被战火焚毁的村庄里爬出。

他们从苛政猛于虎的县城里逃离。

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背着全部的家当,朝着那个传说中的方向,汇聚而来。

那是一股,由绝望与希望共同推动的,求生的人口洪流。

开春后不过十日。

桃源村外,那片原本只搭建了十几个窝棚的临时营地,已经膨胀成了一个由上千人组成的,巨大而肮脏的难民营。

窝棚连着窝棚,几乎将村外的空地挤满。

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种混杂了汗臭、排泄物、与长期饥饿所特有的酸腐气息。

当孙芷君将最新的统计数字,放到赵沐笙面前时,她那张一向精明干练的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村主,九百七十四人。”

“而且,每天还在以数十人的规模增加。”

“我们的粮食储备,虽然足以支撑过这个春天,但如果一直这样无限制地发放下去,最多不出两月,我们就会坐吃山空。”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

“更关键的是,人一多,心就杂了。”

“这几日,营地里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为了一口吃的,为了一块取暖的木板,而大打出手的事件。”

“我甚至发现,有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灾民。他们身强力壮,眼神不对,总是在暗中窥探我们的城防和巡逻规律。”

赵沐笙静静地听着。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笃。”

“笃。”

“笃。”

每一下,都敲在孙芷君的心上。

他知道,考验,来了。

军事上的胜利,只是第一步。

如何将胜利的果实,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如何将这汹涌而来的人口负担,变成推动桃源村这架战车前进的燃料。

这,才是对一个领主,真正的考验。

“阿萤。”

他忽然开口。

一直像影子般,站在他身后的阿萤,抬起了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