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 > 第87章 汉中富庶惊司马,巴东水师初扬帆

暮色渐沉,上郡太守府内灯火通明,擒获赵光义与张氏兄弟的喧嚣已然平息。

魏延抚掌大笑的余音似乎还在梁间绕绕,檀道济却已走到府内悬挂的关中地形图前,目光沉静如水,仿佛方才的辉煌胜利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伸手指向代表河西魏军大营的标识,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文长将军,此时高兴,为时尚早。眼前这个局,还远未到终盘。”

他环视在场众将,关胜、王镇恶、常遇春等人皆敛容静听。

“潼关前线,叶白夔与岳飞将军正与魏军主力浴血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军在此地,若能再进一步,便可为正面战场分忧。”

他顿了顿道:“赵光义部数千套魏军衣甲、旌旗信物,此刻皆为我所用。若我军一部换上这些衣甲,伪装成经历血战魏军残兵,重返河西……葛从周即便多疑,在潼关战事吃紧的压力下,也未必能洞察秋毫。”

魏延眼神一亮:“军师之意是……继续诈他?”

“正是。”檀道济颔首,“可惜张归霸兄弟乃葛从周心腹,难以劝降,否则直入河西大营,效仿今日之上郡,岂不美哉?既然此路难通,我等便退而求其次。”

他的手指重重落在河西位置上。

“派一员大将,引一部精兵,假称是张归霸派出的求援信使。目的在于,说动葛从周分兵!他若派兵,我便在半途设伏,一口吞掉;他若不派,至少也能搅乱其心神,使其不敢全力支援潼关。无论如何,都能达到消耗、牵制河西魏军之效!”

“此计大妙!”魏延抚掌赞同,“只要河西之敌被缠住,不敢妄动,岳将军他们在正面战场的压力必然大减!”

檀道济随即目光转向一旁:“此行需胆大心细,更要熟知魏军内情……”他的视线落在刚刚归降不久的花荣与秦明身上,“花荣、秦明二位将军新近归来,于魏军营中面孔尚熟,正可担此重任。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花荣当即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将愿往!必不辱命!”秦明虽稍显沉默,也重重抱拳,表明态度。

“好!”檀道济抚须,“你二人即刻挑选五百精锐,全部换上魏军衣甲,备好旗帜。稍作装扮,务要做出浴血奋战、突围求援之态!”

翌日清晨,河西魏军大营。

辕门守军远远望见一队丢盔弃甲、旗幡不整的“魏军”狼狈奔来,待到近处,认出为首二将竟是花荣与秦明,不由大惊,连忙放入。

只见花荣、秦明及其麾下士卒,个个甲胄染血,满面烟尘,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神情疲惫中带着惊惶,俨然一副刚从修罗场拼杀出来的模样。

消息迅速传至中军大帐。葛从周闻讯心中一沉,快步出营,见到二人如此情状,急声问道:“花荣、秦明!上郡情形如何?赵都尉与张氏兄弟何在?”

花荣抢上一步,语气急促而悲愤:“葛将军!上郡……上郡仍在苦守!赵都尉与张归霸、张归厚二位将军正凭借城垣与汉军血战,然汉军势大,檀道济用兵诡谲,城中兵马死伤惨重,情势岌岌可危!张将军命我等拼死突围,前来向将军求援!若援军迟至,上郡恐……恐将不保啊!”

葛从周眉头紧锁,又细问了一番汉军兵力、攻城手段,花荣早已与檀道济对好说辞,应答如流,将一场子虚乌有的惨烈攻防战描述得栩栩如生。

“末将等也是折损了近半弟兄,才侥幸冲破汉军的防线,赶来报信!”秦明适时补充,声音沙哑。

葛从周听完,面沉似水,仰天长叹一声:“唉!若非朱温大帅未至,本部精锐不得轻动,本将恨不得亲提大军,即刻奔赴上郡!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潼关方向军情如火,催促进兵之令已至,我军主力不日即将开拔,渡河与主力会攻渭南,实在无法抽调太多兵马。”

他沉吟片刻,终究不忍上郡有失,遂下定决心:“也罢!我便拔予你二人五千兵马,火速驰援上郡。不必与汉军硬拼,只需在外围牵制,缓解城防压力即可。待我主力击破潼关当面之敌,再回师解决檀道济!”

“末将领命!”花荣、秦明压下心中暗喜,肃然抱拳。

望着二人引领五千魏军匆匆离营的背影,葛从周心头莫名掠过一丝不安。

但潼关战事的急迫感很快压倒了这丝疑虑,他转身回帐,开始部署主力渡河进攻渭南之事,浑然不知这派出的五千人马,正如檀道济所料,成了投向饿虎的一块肥肉。

与关中战云密布的紧张截然不同,巴东之地倒显出一派难得的安宁。

李靖轻车简从,亲自探望了自吴地迁徙至此的五溪蛮部族。他深入村寨,与蛮人首领、长者亲切交谈,嘱咐随行官员:“此间百姓,既归王化,便是我大汉子民。务须善加抚慰,一视同仁。若有孩童愿读圣贤书,皆可入当地学堂,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众多离乡背井、心中忐忑的蛮人无不感佩,纷纷拜谢。

李靖又对簇拥过来的蛮族青壮道:“诸位壮士,若欲凭力气养家糊口,而不惯耕种,可往永安城外新设的船屯。那里正需人手,砍伐巨木、搬运物料,皆可以工代赈,按劳取酬,或换钱帛,或易米粮。”

此言说中了众多不谙农事的蛮族青壮之心,应者云集。李靖即命萧摩诃负责统计愿往者名册,妥善安排,一并移交予负责此地民生协调的苏辙处置。

这永安船屯,正是大汉未来水师的基石。其筹建者,乃是经诸葛亮举荐,自长安远道而来的大匠宋应星。他一到任,便与李靖取得联系,勘定址、督造工棚、规划船坞,忙得不可开交。

其目的,便是要仿制并改良东吴战船,为大汉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水上力量。

李靖安排完蛮族事宜,便亲至江边船屯巡视。但见工地已初具规模,役夫、工匠往来穿梭,号子声与斧凿声交织一片。

他与宋应星相见,二人就造船技艺、物料选备、工期进度等深入交谈,相谈甚欢。

为磨砺自己新收的弟子萧凌尘,李靖特意下令,让他也投身船屯劳作之中。

“一者,体会匠人艰辛,与士卒、役夫同甘共苦,方知民生不易,兵甲之重;二者,熟悉战舰结构、营造法度,他日统领水师,方能如臂使指。”

李靖对宋应星与负责此地防务及水军编练的戚继光如是说。

如今汉军手中仅有四艘从东吴换来的新式战船,不仅战船奇缺,精通水战之将才更是凤毛麟角。培养水军人才,与造船同等紧要。

李靖明确指令,由戚继光全权主持造船及水军训练事宜,宋应星所需一切人力物力,必须优先满足,全力保障。

戚继光受此重托,不敢怠慢,一面监督船厂进度,一面沿江岸拉开阵势,操练那些大多来自北地、不习水性的新募水兵。

训练首日,他谨记李靖交代要磨砺萧凌尘之意,寻了个由头,趁其不备,一脚便将这位兴致勃勃的年轻小将踹入了冰冷的江水中。

岸上军士皆惊,以为这位公子哥要大大出丑。不料萧凌尘落入江中,非但没有惊慌下沉,反而如鱼得水,身形灵动异常,破开水面犹如一条白练,几个起伏便游回岸边,引得众人一片喝彩。

戚继光见状,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对左右叹道:“此子,真乃天生统领水军之良才也!”

李靖见巴东诸事已初步理顺,造船、练兵、抚民皆有人才负责,便不再久留,带着陈安、杨延嗣等将领,启程返回汉中镇所。

他的目光,已然投向了那个盘踞在上庸、始终按兵不动,却更令人忌惮的对手——司马懿。

然而,就在李靖返回汉中的路途上,一位不速之客,已先他一步,潜入了汉中。

司马睿扮作游学士子,漫步于汉中街头巷尾。但见市井繁华,商旅络绎,田间禾苗茁壮,百姓面色红润,衣着整洁,竟是处处透着一股安居乐业的富足气象,比之他熟悉的荆州富庶之地,竟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当真是那个曾被视作边陲贫瘠之地的汉中?”司马睿心中震骇难言。他多方打探,方知此皆因前任太守范仲淹大力推行新政,兴修水利,鼓励农桑,革除弊政。

而范仲淹升迁入成都后,继任者谭纶亦能萧规曹随,勤政爱民,方有今日之盛。

“蜀汉……竟有如此多的能臣干吏?”司马睿暗自心惊,“不仅有岳飞、李靖等能征善战之将,内政之上,亦有范仲淹、谭纶这等人物!看来,叔父所虑,绝非多余。”

与此同时,他带来的两位幕僚——王导与王敦,则假扮成欲投靠汉军的寒门学子,带着名帖与精心准备的“策论”,正前往太守府,欲拜会那位声名在外的现任汉中太守,谭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