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 > 第120章 司马懿破防!

就在李靖奇袭上庸得手的次日清晨,郭子仪与俞大猷率领的汉军主力已抵达西城之下。

城头白旗高悬,城门洞开,刘良佐与刘泽清二人自缚出降,身后是垂头丧气的几千余魏军。

罪将愿降,恳请郭将军饶恕麾下将士性命。刘良佐跪伏在地,声音颤抖。

郭子仪下马亲自为其解缚,温言道:二位将军既愿归顺大汉,便是我等同袍。陛下与丞相仁德,必不追究过往。

俞大猷则雷厉风行,立即下令:传令三军,即刻整备,午时出发,兵发上庸!

受降事宜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郭子仪将降军打散整编,留下部分兵马驻守西城,主力部队则马不停蹄地向东推进。

沿途各城闻风而降,不过三日,汉军兵锋已至上庸城下。

此时的上庸城中,李靖正在府衙内与众将议事。听闻郭、俞二将军率军抵达,他亲自出城相迎。

药师用兵如神,真乃当世卫霍!郭子仪远远便拱手称赞。

俞大猷更是感慨:八百白毦破上庸,此战必当名垂青史!

三路大军在上庸城外汇合,旌旗蔽日,军容鼎盛。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新城的司马懿耳中。

报——!上庸失守,西城投降,汉军三路会师!

当探马跌跌撞撞冲进大堂禀报时,司马懿正在与部下商议军务。他手中的茶盏的一声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什么?司马懿猛地站起,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李靖...李靖他...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前的自己。那时他星夜兼程,八日奔袭至上庸城下,在孟达惊愕的目光中兵临城下。

而今,历史竟如此讽刺地重演,只是这一次,他成了那个措手不及的孟达。

父亲!长子司马师急忙上前扶住有些摇晃的司马懿。

侄子司马睿也劝道:叔父,事已至此,当早作决断。

司马懿颓然坐回椅中,喃喃自语:千防万防,没想到竟是孟达旧部,这就是因果循环么...他想起当年擒杀孟达时,那人临死前怨毒的眼神,不由打了个寒颤。

叔父,如今新城、房陵诸郡已成孤城,守军军心浮动,恐怕...司马睿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司马师紧接着道:为今之计,当速退往襄阳。曹文诏将军在彼处尚有数万精兵,可与汉军周旋。

司马懿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帅,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他目光渐冷,沉声道:传令各军,即刻准备撤退。记住,是有序撤退,不是溃败!

他站起身,在地图上指点:司马师,你率前军开路;司马睿,你负责中军;我亲自断后。将所有粮草辎重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

那城内百姓如何处置?司马睿问道。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裹挟青壮男女随军南下,一来可补充兵源,二来让李靖得到一座空城!

这道命令一出,新城、房陵等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魏军挨家挨户驱赶百姓,稍有反抗便刀剑相加。哭喊声、咒骂声响彻云霄,无数百姓被迫离开家园,踏上南迁之路。

三日后,当李靖的先头部队抵达新城时,只见城门大开,城内浓烟滚滚,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废墟中哀嚎。

好个司马懿!随后赶到的李靖看着满目疮痍的景象,脸色铁青,果然老辣,临走还要摆我一道。

郭子仪叹道:此贼裹挟百姓,实乃毒计。我军若追击,必伤及无辜;若不追,则纵虎归山。

俞大猷怒道:难道就任他如此猖狂?

李靖沉思片刻,道:传令下去,分兵两路。郭老将军率本部兵马安抚百姓,严守各城;大猷随我率领精锐,尾随司马懿南下。

他远眺南方,目光深邃:司马懿退守襄阳,与曹文诏合兵一处,这荆州将来怕是要有一场恶战了。

而此时正在南撤的司马懿,回望逐渐远去的北岸,对身旁二子道:今日之败,他日必当百倍奉还。传令全军,加速南下,我们要在汉军站稳脚跟之前,与曹文诏会师!

李靖与俞大猷,休整不过三日,便率精锐前出,欲乘胜追击,兵临汉水。

然而,当大军抵达汉水西岸,遥望对岸的襄阳城时,纵使是身经百战的李药师,眉头也不由深深锁起。

但见襄阳城依山傍水,城墙高厚,旌旗林立,戒备森严。更令人心惊的是汉水江面之上。

“都督请看,”俞大猷指着江面,语气凝重,“曹文诏果然名不虚传。”

只见魏军战船巡弋江上,队形严整,更在关键水道设下了拦江铁索,粗如儿臂的铁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犹如巨蟒横亘江心。

沿岸还修筑了无数箭楼与霹雳车阵地,控制了所有可能的登陆点。

“末将收到探报,”戚继光也已正从荆山方向赶来汇合,他补充道,“魏军不仅水防严密,陆路也极难突破。曹文诏和满宠在岘山、虎头山等制高点都设立了坚固营垒,与襄阳主城遥相呼应。我军若攻任何一处,必遭另外两处夹击。”

李靖抚须叹道:“曹文诏用兵,果然越挫越勇。他这是摆明了要凭借襄阳天险,与我军长期对峙,消耗我军锐气与粮草。”

回到中军大帐后,李靖即刻修书两封。第一封是呈报丞相的捷报与军情分析,详细陈述了上庸大捷的经过,以及目前被阻于襄阳坚城之下的困境。

在第二封密信中,他着重写道:“襄阳城坚,司马老贼深沟高垒,急切难下。我军顿兵坚城,恐失战机。为今之计,在于全局。若丞相能速克武关,则弘农震动,可分魏军之势,届时我军或可寻隙东出,与丞相大军南北呼应,则荆州可定,中原可图”

他将“速克武关,南北呼应”八字又圈画一遍,命最得力的亲信以八百里加急,星夜驰往潼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