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16章 基石奠立1. [据点]三进典当行

第二部分:基石奠立

1. [据点]三进典当行

突击搜查的风波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涟漪散去后,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水面之下,暗流愈发汹涌。德裕典当行在歇业整顿一天后,重新开门迎客。陆明远依旧是那个温文尔雅、略带书卷气的陆掌柜,只是眼神深处,比以往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慎与冷冽。

他知道,徐远舟的视线从未真正离开。街角那个监视点依旧存在,只是伪装得更巧妙,人员也轮换得更勤。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你仍在笼中。

被动防守绝非长久之计。既然“德裕典当行”这个据点已经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内,那么,与其让它成为一个脆弱的靶子,不如将它改造为一个坚固的堡垒,一个真正属于“长安小组”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指挥中枢。

“三进典当行”,指的并非物理上的三进院落,而是陆明远心中构想的三个层次的功能改造与定位。

第一进,依旧是“德裕典当行”。 这是面向外界的脸面,必须维持其商业活动的正常与纯粹。陆明远甚至比以往更加用心地经营,他利用自己“古籍商人”的身份,有意识地结交一些真正的文人墨客、收藏家,偶尔举办小型的品鉴茶会。这些公开的社交活动,既是对他身份的巩固,也是收集各方信息的渠道,更是扰乱敌人视线的烟幕。他要让徐远舟看到,他陆明远就是一个沉迷于故纸堆、努力经营生意的普通商人,即便有些“不合时宜”的清高和偶尔的“多管闲事”,也并无大碍。

第二进,是典当行内部的“安全区”。 陆明远开始以“需要安静环境整理古籍、核对账目”为由,对典当行后堂及二楼空间进行悄无声息的改造。他请来的工匠都是通过梅姐介绍的、背景干净且手艺可靠的老师傅,改造的理由也合情合理——加固老旧楼梯、修补漏雨的屋顶、增加书架隔断。

但在这些常规工程之下,隐藏着他的真正目的:在二楼书房的书架后,利用墙体厚度和视觉死角,营造了一个仅容一人藏身的紧急避难点,内有通气孔和少量饮水干粮;在通往楼下的楼梯踏板下,设置了暗格,用于存放最机密的文件和微型器材;他甚至巧妙地调整了临街窗户的角度和室内物品的摆放,使得他在二楼书桌前,就能通过一面伪装成装饰镜的镜片反射,观察到街角监视点的大部分动静。这些改造细微而专业,不着痕迹地将这个商业空间,逐步打造成了具备一定防护和预警功能的安全屋。

第三进,则是延伸向地下的“血脉”。 这并非真正挖掘地道——在西安城内动静太大,且容易暴露。而是指建立与外部安全地点、与即将激活的同志之间,可靠而隐蔽的联系通道。他复盘了与江静云联系的整个过程,意识到依赖固定的死信箱(如银杏树下)风险依然很高。他开始设计更复杂的传递方式:利用不同时间点、不同投放人员,例如,通过可靠的报童、菜贩,在特定时间将信息投入特定店铺的意见箱或某个公共区域的缝隙,形成动态的、难以被追踪的信息流。典当行,将成为这个信息网络的核心调度点。

这些改造工程琐碎而耗时,陆明远进行得极有耐心。他白天打理生意,应对顾客,与梅姐讨论经营琐事;夜晚,则在灯下绘制草图,检查改造细节,规划联络路线。他像一个最精密的工程师,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砖一瓦地构建着自己的阵地。

梅姐对于这些改造并未起疑,只当是新东家讲究,或是读书人的怪癖。她依旧勤快地打理着前堂生意,张罗着陆明远的饮食起居,偶尔也会絮叨几句街面上的传闻,哪个官员倒了霉,哪支部队又调走了。她的市井信息,成了陆明远了解外界动态的一个有益补充。

然而,陆明远敏锐地察觉到,梅姐偶尔会望着街角的方向出神,眼神里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忧虑,尤其是在看到新的监视面孔时。她似乎比普通人更敏感于这种无处不在的压迫感。这丝忧虑,与她平日里精明爽利的形象有些微的不协调。

陆明远没有点破,只是暗中留意。他需要梅姐这个“老板娘”作为掩护,但也必须警惕任何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这个看似稳固的“据点”内部,是否也存在着看不见的裂痕?

“三进典当行”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但堡垒的坚固,不仅在于物理的构造,更在于人心的凝聚与守护。

当这个据点真正开始运转,当更多的同志汇聚于此,它能否承受住未来必然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浪?

对未来的期望,伴随着改造的尘埃,悄然落定在典当行的每一个角落。而老板娘梅姐那双偶尔流露出忧惧的眼睛,则像一颗埋在基石下的微小沙粒,预示着潜在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