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币战天王 > 第208章 暗流与抉择

重生之币战天王 第208章 暗流与抉择

作者:榏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1 03:23:15

周启明给出的顾问名单,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陈曦坐立难安。名单上那几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正试图笼罩“金梭”项目这艘刚刚经受住风浪的航船。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空白的文档,反复推敲着那份关乎顾问团队权限的章程。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未来博弈的焦点,也可能成为束缚他手脚的锁链。

他最终拟定了一份极其严苛的章程草案:顾问团队仅有建议权,无决策权;所有技术讨论和资料调阅,必须在“先锋小组”核心成员全程监督下进行;涉及核心算法和架构的议题,顾问团队只能听取汇报,不得参与实质讨论。他将草案提交给周启明,几乎是抱着摊牌的心态。

周启明收到草案后,沉默了足足十分钟。最后,他拿起红色铅笔,在草案上划掉了“无决策权”中的“无”字,改成了“有限”,并在旁边批注:“必要的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前进。把握好度。”

看着那被修改的字迹,陈曦明白,这已经是周启明能为他争取到的最大空间。他必须学会在这种有限的夹缝中,守护项目的核心。

首次顾问团队会议,在一个气氛庄重甚至有些压抑的会议室举行。与会者除了陈曦和“先锋小组”的几名核心,便是名单上那些重量级人物。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经济学家,开场便对迁移路线图的“激进程度”提出了质疑,引经据典,强调金融稳定高于一切。另一位来自某实权部门的司长,则更关心新架构与现有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无缝对接”,话里话外暗示需要预留足够的“政策调节空间”。

陈曦耐心听着,没有急于反驳。他注意到,名单上那位与王工背后势力可能有关联的郑姓院士,始终面带微笑,偶尔附和几句,却绝不深入任何技术细节,更像是在观察。

轮到陈曦发言时,他没有纠缠于具体质疑,而是调出了一组经过脱敏处理的核心数据对比图。

“各位专家,领导,”他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我们理解大家对稳定性和兼容性的关切。但请看一下这组数据:在模拟的极端压力测试下,现有主流架构的平均故障恢复时间是47分钟,而‘金梭’新架构,是1.3秒。这45.7分钟的差距,在真实的金融风暴中,意味着什么,我想各位比我更清楚。”

他切换画面,展示了新架构独特的“模块化热插拔”和“数据沙箱隔离”特性。

“关于与现有体系的对接,新架构并非推倒重来,而是采用了‘双轨并行,平滑过渡’的策略。我们设计的模块化接口,可以确保在迁移过程中,旧系统依然正常运行,新模块像乐高积木一样逐步替换,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至于政策需求,”他看向那位司长,语气不卑不亢,“我们预留了标准化的策略注入接口,确保合规要求能够被准确、高效地执行,而不是通过削弱架构本身的安全性来妥协。”

他用最硬核的数据和最清晰的技术路径,回应了所有看似关乎“稳定”与“管理”的软性质疑。会议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那位郑院士依旧微笑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看不出喜怒。

首次交锋,陈曦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清晰的逻辑,勉强稳住了阵脚。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暗流,不会因为一次会议而平息。

与此同时,巴黎的陈玥,在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和与汉斯先生反复沟通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她约见了李明山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李教授,感谢国家和学校的信任与邀请。”陈玥的语气真诚而坚定,“我决定接受合作,将核心研发环节逐步转移至国内。但我有两个请求,或者说,是合作的前提。”

“请讲。”李教授认真地点头。

“第一,在国内的实验室,我必须拥有独立的研发主导权和团队人事权。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向,我需要有足够的话语权。”

“第二,”陈玥顿了顿,目光澄澈,“我希望合作是开放和透明的。技术的非敏感民用部分,我仍然保留与国际同行交流、以及在我的时尚领域继续探索的权利。我相信,真正的创新,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碰撞才能产生。”

她没有要求绝对的商业利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研发自主和学术开放上。这既是对自身创作自由的守护,也是对合作诚意的考验。

李教授听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玥女士,您的这两个‘请求’,恰恰说明了您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商人。请您放心,我们寻求的是共赢的合作,是激发创新的土壤,而不是束缚天才的牢笼。您提出的这两点,我可以代表学校,原则上完全同意。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后续慢慢敲定。”

合作的基调,就此奠定。陈玥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她知道,选择回归祖国的科研体系,并非逃避,而是找到了一个更坚实、也更广阔的舞台。那些来自西方旧秩序的“软封杀”,在这一刻,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窒息。

然而,就在她开始着手准备实验室迁移的繁杂事宜时,一个来自巴黎时尚圈核心层的“提醒”,再次让她感受到了暗流的涌动。

一位与她私交不错、消息灵通的资深时尚评论家,在一次下午茶时,看似无意地提起:“玥,听说你要把研发重心转回中国?这可真是个大新闻。不过……你要小心‘某些人’。他们可能不会轻易让你带着‘未来’离开巴黎。”

“某些人?”陈玥搅拌着咖啡,不动声色。

“那些认为巴黎才是世界时尚唯一中心的人,那些认为顶级技术理应留在西方的人。”评论家压低了声音,“他们或许无法再在技术上阻挠你,但在舆论上、在行业规则上……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你的‘回归’变得……不那么光彩,甚至让你的技术在国际上被贴上‘非主流’或‘受控’的标签。”

陈玥明白了。这不再是商业竞争,而是掺杂了意识形态、文化霸权和技术保护主义的更复杂的斗争。即使她人回到中国,如果被国际主流时尚圈和学术圈孤立和污名化,她的技术和影响力依然会大打折扣。

她谢过了评论家的提醒,心中已然有了新的计较。她不能仅仅是被动地回归,她必须主动地破局。

东西方两座城市,兄妹二人都在与无形的暗流搏斗。陈曦在权力的棋盘上,用技术为盾,谨慎地抵挡着来自各方的渗透和掣肘;陈玥则在文化与舆论的战场上,准备为自己的技术和理想,杀出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新路。

暗流汹涌,抉择已定。他们都清楚,前路绝不会平坦,但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能义无反顾,乘风破浪。真正的强者,不仅要能在惊涛骇浪中生存,更要学会在暗流涌动中,掌控自己的航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