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72章 粉红色的声浪

1980年5月11日,阳光慷慨地洒在中国唱片总公司那座敦实的苏式录音楼上,录音棚厚重的隔音门内,却弥漫着与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氛围——一种混合着期待、兴奋与一丝丝紧张的热流。

林小曼站在话筒前,戴着硕大的监听耳机,微微闭着眼。她穿着一条新做的、在当下略显“出格”的藕粉色连衣裙,收腰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舞蹈演员特有的身段,裙摆垂至小腿,走动间会漾起柔和的波浪。录音师老王透过厚厚的玻璃窗,朝她比了个“oK”的手势。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整个初夏的清新都吸进肺腑,再缓缓吐出。

前奏响起。不再是传统乐队恢弘的管弦乐,而是轻快跳跃、带着明显电子合成器味道的旋律,鼓点清晰有力,间或点缀着俏皮的沙锤声。这新鲜又有些“洋气”的声音,让站在控制台后的唱片公司领导和歌舞团团长都不自觉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带着点新奇和不确定。

林小曼开口了: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她的声音如同浸了蜜的清泉,甜美、清亮,带着一种天然的娇憨和少女般的羞涩,却又没有丝毫做作。那咬字吐音,清晰得像珠落玉盘,每一个字都带着笑意,每一个转音都婉转得如同柳梢拂过水面。她没有刻意模仿任何人,只是将舞蹈演员对节奏的精准把握和多年舞台练就的气息控制,完美地融入了这轻松活泼的旋律里。歌声里流淌的,是初恋般的悸动,是阳光下裙摆飞扬的轻盈,是属于这个时代年轻人刚刚萌芽的对美好生活最直白的向往。

“好!”录音师老王在控制室里忍不住低喝一声,兴奋地搓了搓手。唱片公司那位头发花白的艺术总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手指在膝盖上跟着节奏轻轻点动。歌舞团团长的嘴角也忍不住向上扬起——这味儿,对了!

录音进行得异常顺利。林小曼的状态极佳,仿佛这首歌就是为她量身定做。她时而俏皮地微微歪头,时而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歌声里那份甜蜜与回忆感,真挚得令人心动。当最后一句“哦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和更多的甜蜜余韵落下时,整个录音棚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连外面候场的乐队成员都忍不住探头探脑。

“成了!”唱片公司艺术总监一拍大腿,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小林同志,你这把声音,绝了!这首歌,就这个味儿!保准火!”

艺术总监的预言,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变成了现实。

仅仅一周后,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的薄膜唱片《粉红色的回忆》便铺满了各大城市的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的音像柜台。那粉白相间的唱片封套上,印着林小曼巧笑倩兮的半身像,背景是朦胧的粉色霞光,充满了梦幻气息。紧接着,更便携、更易传播的盒式磁带版本也汹涌上市。

几乎是顷刻之间,一股粉红色的声浪席卷了整个中国。

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音像柜台前人满为患。售货员嗓子都喊哑了:“《粉红色的回忆》!林小曼的!最后十盒了!” 排队的人群骚动着,伸长了胳膊。买到磁带的人迫不及待地挤出人群,当场就有人掏出随身携带的“板砖”录音机(一种笨重的单卡录音机),插上耳机,那甜美轻快的旋律立刻从耳机缝隙里漏出来,引得周围人侧目羡慕。

在上海,弄堂口的小青年穿着喇叭裤,提着双卡录音机招摇过市,音量开到最大,《粉红色的回忆》的歌声混着嘈杂的电流声,冲击着老洋房的砖墙和晾晒的万国旗。“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几个穿着碎花裙子的年轻姑娘,提着菜篮子路过,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脚步也变得轻快。

在广州,个体户的音像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摊主用粤味普通话热情吆喝:“靓女靓仔!最新出炉!林小曼《粉红色的回忆》!甜过初恋啦!” 花花绿绿的磁带挂满了摊子,印着林小曼头像的封套格外醒目。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围在摊前挑选,讨价还价声与歌声交织。

大街小巷,理发店、裁缝铺、国营饭馆……只要有喇叭的地方,几乎都在循环播放着这首歌。那轻快甜蜜的旋律,林小曼清亮柔美的嗓音,像初夏的风,吹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也吹进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田。它取代了样板戏的高亢和进行曲的激昂,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直白又美好的方式,唱出了人们对轻松、甜蜜、个人化情感的渴望。一时间,“林小曼”这个名字,连同那抹“粉红色的回忆”,成了街头巷尾最热的话题。年轻姑娘们学着磁带封套上林小曼的样子,把头发梳成蓬松的样式,偷偷把蓝灰的衣领翻出一点鲜艳的内衬;小伙子们谈论着歌声里的“小秘密”,眼神里多了些羞涩和憧憬。

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铃声从早响到晚。记者采访、演出邀约、各地音像出版社的出版请求……雪花般飞来。她回团里排练,歌舞团的传达室大爷都笑着打趣:“哟!咱们的‘粉红歌星’回来啦!”团里的姐妹们更是围着她,七嘴八舌:“小曼姐,可不可以让姐夫许愿大作家也给我写一首歌啊。”

胡同里的变化更是微妙。邻居们看她的眼神,除了往日的熟稔,更多了几分新奇和隐隐的“仰视”。赵大妈嗓门依旧洪亮,但话里话外透着得意:“瞧见没?我就说小曼这孩子有出息!那歌儿,多好听!比那些咿咿呀呀的强多了!”

名气带来了巨大的关注,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些报纸开始出现讨论文章,言辞谨慎却带着审视:“《粉红色的回忆》风靡现象之我见”、“流行歌曲应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甚至有老同志写信到歌舞团,委婉地提出“靡靡之音”的担忧。团长找她谈过话,语重心长:“小曼啊,歌是好听,群众也喜欢。但咱们是国家的文艺团体,演出曲目还是要多考虑思想导向……” 言下之意,团里的重要演出,暂时不会安排她唱这首歌。

堂屋里,那台红灯牌收音机正播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节目,熟悉的旋律流淌出来——正是《粉红色的回忆》。女播音员用字正腔圆的声音介绍着:“……这首由青年歌唱演员林小曼演唱的《粉红色的回忆》,以其清新活泼的曲风和真挚甜美的演唱,深受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喜爱……”

林小曼正坐在海棠树下的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一个大洗衣盆,里面是泡着的床单。她低着头,用力地搓洗着,手臂一起一落,水花四溅。收音机里播放着她自己的歌声,她却像没听见一样,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许愿走过去,在她身边蹲下,拿起盆里的另一头床单,默不作声地跟着一起搓洗。粗糙的棉布在手里摩擦,发出“嚓嚓”的声响。

“团里……不让我在‘七一’晚会上唱了。”林小曼的声音闷闷的,带着水汽,没有抬头,“说主题不符。”

许愿手上的动作没停:“嗯。意料之中。”

“街上放得震天响,收音机里也在放,可我自己唱……反倒不行了。”她自嘲地笑了笑,用力拧干手里的床单,水珠滴滴答答落回盆里。

许愿拧干自己手里的,把湿漉漉的床单抖开,搭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粉红色的晚霞映在湿漉漉的白床单上,晕染开一片温柔的光。他走回来,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毛巾,递给林小曼擦手。

“歌是你的,唱进了很多人心里,这就够了。至于在哪儿唱,让不让唱,”他抬起头,看着林小曼的眼睛,目光沉静温和,“改变不了它存在过,也改变不了你唱过。”

“吃饭吧。”林小曼甩了甩手上的水珠,脸上重新绽开笑容,带着释然和一丝属于生活的踏实,“我做了你爱吃的肉丸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