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162章 计划建大酒店

这条后来以“饭店街”闻名沪上、霓虹璀璨、夜夜笙歌的马路,此刻还只是一条略显杂乱逼仄的普通市井街道。两侧多是灰扑扑的石库门老房子,墙皮斑驳,晾衣竿横七竖八地伸出窗外,挂满了万国旗般的衣衫。沿街开着些烟纸店、小发廊、简陋的饮食摊,蜂窝煤炉子冒着呛人的白烟,污水顺着墙角根蜿蜒流淌。偶尔有几家招牌大些的本帮菜馆,玻璃橱窗里挂着油光光的烤子鱼和红烧蹄髈,但门面陈旧,格局狭小,与许愿记忆中那条流光溢彩、豪客云集的“黄河路”相去甚远。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小贩的叫卖声、公共汽车喘着粗气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嘈杂而充满烟火气,却唯独缺少了那股令人心跳加速的、资本与**初初喷薄而出的灼热气息。

许愿深吸了一口这混杂的空气,心中那点因先知先觉而带来的期待,悄然沉淀为一丝难以言喻的失望。时代的车轮固然在滚滚向前,但此刻的上海,离那个“东方巴黎”的全面苏醒,似乎还差着一把关键的火。

“这里……好像和想象中不太一样?”身边的龚雪轻声开口。

许愿点点头,目光从那些低矮的屋顶掠过,越过黄浦江的方向:“底子薄,起步晚。要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投入大,周期长,变数也多。” 他脑海里闪过未来这里地价飞涨、一铺难求的盛况,但更清晰地意识到,此刻入手,如同在淤泥里种荷花,前期耗费的心力将超乎想象。

龚雪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远处,外滩方向,依稀可见那些巍峨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轮廓线。她忽然眼睛一亮,一个念头如同划破晨雾的闪电,脱口而出:“既然觉得这里施展不开拳脚,我们为什么不去外滩?”

许愿猛地一怔,转头看她。

龚雪的语气变得兴奋而笃定,她伸出纤长的手指,指向那片象征着上海百年风华的天际线:“你看那边!和平饭店、汇中饭店、沙逊大厦……哪一栋不是金字招牌?它们代表着上海的底蕴和高度!黄河路是做餐饮生意,而外滩,是做品牌,做影响力!”她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加快,“我们不是有3000万资金吗?为什么不去找政府谈,在外滩附近拿一块地,也盖一家大酒店!就照着和平饭店南楼那样的规模和气派来,甚至要更好!万平方米只是起步!”

“啪!”许愿猛地一拍额头,声音响亮,引得路边几个行人侧目。他脸上瞬间云开雾散,眼底爆发出惊人的亮光,那点失望之色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兴奋与激动。

“对啊!和平饭店!我怎么把它给忘了!”他几乎是喊出来的,一把拉住龚雪的手,“走!我们现在就去!去问问外滩拿地该怎么操作!”

虎头奔轿车飞快地调头,驶离了尚且懵懂的黄河路,汇入车流,朝着外滩方向,朝着那个更具野心的梦想之地疾驰而去。

上海市土地管理局的办公楼带着典型的九十年代初期的风格,走廊略显昏暗,墙壁是半截绿色的油漆,水磨石地面有些地方已经磨损。空气中飘散着纸张、墨水和人潮混杂的气味。与门外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这里的时间流速仿佛慢了几拍。

许愿和龚雪在一间挂着“用地管理科”牌子的办公室外等了将近一小时,才被一个年轻办事员叫进去。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李的科长,四十多岁年纪,穿着灰色的确良衬衫,戴着深度眼镜,表情严肃,带着一种机关单位特有的审慎和距离感。

听到许愿咨询外滩附近土地出让用于建设大酒店时,李科长从厚厚的镜片后抬起眼,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对气质不凡的男女,语气公事公办:“外滩沿线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属于重点规划区域,非常敏感,也非常抢手。原则上,经营性用地出让,现在提倡以拍卖、招标或者协议的方式进行,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行政划拨了。”

他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两人的茶杯里续上水,慢条斯理地继续说:“至于价格嘛……”他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根据不同地段、规划用途、容积率等因素,差异很大。如果你们指的是外滩延伸段、靠近十六铺或者南外滩那边可能有潜力的一些地块,目前基准地价大概在每平方米3000元人民币上下浮动。但这只是参考,最终成交价,尤其是通过拍卖方式,很难说。”

“3000一平……”许愿在心里飞快地计算,一万平方米的土地,光是地价就要3000万,这还没算上天文数字的建安成本、配套费用以及各种税费。他手头的3000万,竟刚够支付一块理想地块的土地款。

“必须通过拍卖、招标或者协议?”许愿追问,试图抓住更多信息,“哪种方式对我们这种想要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企业更有利?”

李科长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点官僚式的微笑:“各有利弊。拍卖,价高者得,公开透明,但不确定性大,容易拍出高价。招标,综合考量方案、资金、资质,不唯价格论,但对开发主体的综合实力要求极高。协议出让嘛……”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现在管得严,一般都是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或引进重点项目的用地。你们公司……是外资还是内资?之前有什么成功的项目案例吗?”

许愿的心沉了一下。他现在是单枪匹马,空有资金,却缺少一个有分量的开发主体和过往业绩作为背书。在这个遍地机遇也处处讲究“资质”和“门路”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离开土地管理局大楼,坐回车里,气氛一时有些沉默。秋日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却仿佛带着一丝凉意。

“3000万,刚够买地。”龚雪轻声总结,语气里没有气馁,而是冷静的分析,“而且竞争肯定会非常激烈。我们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身份’去参与游戏。”

许愿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方向盘。窗外,是正在剧烈蜕变中的上海,推土机的轰鸣声似乎隐约可闻。巨大的机遇就像黄浦江上的巨轮,看得见,但如何登上去,却需要一张特殊的船票。

“办法总比困难多。”许愿忽然开口,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充满斗志,“拍卖、招标、协议……总有一条路能走得通。我们没有背景,就创造背景;没有案例,就打造案例!”

他发动汽车,引擎发出一声低吼:“走,我们先回去。这3000万,怎么用,用在哪儿,需要重新画一张更精细的蓝图了。外滩这块肉,香,但也确实硬,得有一副好牙口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