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87章 石头城下的问历史

九点整,南京文联那座带点民国遗风的小楼会议室里,已是济济一堂。

许愿坐在长条形会议桌靠前的位置,面前摆着印有“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字样的白瓷茶杯。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灰色毛料中山装,在一群或热烈或儒雅的本土作家、评论家中间,显得沉静而内敛。主席台上,文联的刘主席和作协的李副主席正分别致开场辞,言辞恳切,对许愿这位风头正劲的年轻作家南下交流表示热烈欢迎。

“……许愿同志的作品,从《牧马人》的质朴深情,到《三体》的宇宙宏思,再到《钟鼓楼》等等作品对市井生活的深刻洞察,无不展现了他非凡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刘主席声音洪亮,带着苏北口音,“这次许愿同志莅临金陵,是我们南京文艺界的一大盛事!希望今天的座谈会,大家能畅所欲言,交流创作心得,碰撞思想火花!”

掌声过后,会议进入自由发言环节。本地的作家们显然有备而来,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或尖锐,或恳切,大多围绕着创作题材的选择、现实主义的深化、科幻文学的民族化表达、以及如何在时代变革中保持创作的定力与敏锐。许愿认真倾听,回答时语速平缓,思路清晰。他谈扎根生活的重要性,谈想象力与科学素养的结合,谈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借鉴与突破,没有高蹈的理论,却总能切中肯綮,引来频频点头和笔记的沙沙声。

时间在思想的交锋中流淌。窗外的阳光渐渐炽烈起来,会议室里的气氛也愈发融洽热烈。就在讨论告一段落,刘主席准备做总结发言时,许愿轻轻清了清嗓子,举起手示意。

“刘主席,李副主席,各位老师,”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许愿的目光坦诚而带着一丝探寻的意味,“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和真知灼见,让我受益匪浅。今天坐在这里,听着窗外隐约的市声,看着这六朝古都的秋光,我忽然有个很强烈的念头冒出来。”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似乎在组织语言:“这次来南京,除了交流学习,我还有一个私心。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尤其是了解……明朝,了解那段定都于此、奠定后世数百年格局的历史。” 他特意加重了“明朝”两个字。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大家显然没想到话题会突然转向历史。

许愿继续说道:“不瞒各位,我手头正在构思一部新的长篇,背景就放在明初。我想写的,不是教科书上的宏大叙事,而是那段激荡岁月里,权力更迭、人心浮沉、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下的真实肌理。写朱棣‘靖难’背后的复杂人心,写南京从帝都到留都的沧桑变迁,写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挣扎求存的小人物的命运。”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诚恳的请求:“要写好这段历史,光靠书本和史料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希望能找到真正浸淫其中、对明初历史尤其是南京这段历史有深刻理解、甚至是有独特见解的老师,为我指点迷津,拨开历史的迷雾。更希望能有机会,去明故宫的遗址走一走,看一看,哪怕只剩下一片瓦砾,几块础石,去感受一下那片土地沉淀下来的气息。所以,想恳请文联和作协的领导,能否帮忙引荐一位合适的老师?或者指点一下,去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学问?”

许愿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刘主席和李副主席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惊讶和随即涌起的赞赏。这个年轻人的创作态度,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扎实和深沉。

“好!好一个‘纸上得来终觉浅’!”李副主席率先打破沉默,他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许愿同志这个想法非常好!创作历史题材,尤其是明初这样波澜壮阔又迷雾重重的时代,确实需要沉下去,需要真正触摸历史的温度!南京作为明初的帝都,留都,地下埋着半部明史啊!”

刘主席也连连点头:“许愿同志心系历史,扎根创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找熟悉明史,特别是南京明史的人……”他沉吟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本地学者,“老戴!戴教授!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对!戴老!”李副主席也立刻附和,“南大历史系的戴教授!研究明史,尤其是明初政治史和南京城市史,那是真正的权威!老先生学问精深,为人更是没得说,就是……”他笑了笑,“性子有点倔,有点清高,一般人他未必愿意多谈。但像许愿同志这样带着真诚创作目的去的,我想戴老一定会欢迎!”

“戴教授?”许愿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在一些明史专着的前言或参考文献里见过,确实是重量级学者。

“没错!”刘主席很肯定,“戴老对明故宫遗址的研究,那更是倾注了毕生心血。据说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当年三大殿的位置!这样,座谈会结束后,我亲自带你去拜访戴老!他家离文联不远,就在珠江路那边的老宅里。”

峰回路转!许愿心中一阵激动,连忙起身致谢:“太感谢刘主席和李副主席了!能拜访戴老,求教学问,实在是求之不得!”

座谈会圆满结束。散会后,刘主席果然没有食言,亲自带着许愿穿过种满高大梧桐的街道,步行前往戴教授的住处。

珠江路一带多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戴教授的家就在一条僻静的巷弄深处,一座带小院的两层青砖小楼。院墙爬满了常青藤,门口两棵高大的枇杷树枝叶繁茂。刘主席熟门熟路地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而带着审视。

“老刘?稀客啊。”戴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中气很足。他的目光越过刘主席,落在了许愿和叶冰如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

“戴老!打扰您清静了!”刘主席笑容满面地介绍,“这位是北京来的作家许愿同志,

许愿同志正在创作一部关于明初历史的长篇小说,今天在座谈会上特意提出,想向您这样的明史专家请教,还想去明故宫遗址实地感受一下。这不,我就厚着脸皮带他们登门求教了!”

听到“明初历史”、“明故宫遗址”,戴教授镜片后的目光明显亮了一下。他上下打量了许愿一番,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相,看到骨子里去。几秒钟的沉默后,他侧身让开门口:“进来吧。屋里乱,别嫌弃。”

屋子里的确有些凌乱,但并非邋遢,而是被书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四壁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线装书、精装书、期刊合订本,桌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堆着摊开的书籍和资料卡片,空气里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混合着墨香与尘埃的气息。这完全是一个被书籍和学问构筑的堡垒。

众人勉强在书堆中寻得落座之处。戴教授没有寒暄,直接看向许愿,单刀直入:“你想写明初?写哪一段?写谁?写宫闱秘事,还是写金戈铁马?抑或是写……人心?”

许愿迎着他锐利的目光,不卑不亢:“戴老,我想写‘明朝’前后。写朱朱元璋,写整个明朝,更想写那场剧变之下,南京城里的众生相。写权力漩涡边缘那些被史书忽略、却承载着历史真实温度的小人物。宫闱秘事非我所求,金戈铁马是背景,人心浮沉、理想与现实的幻灭与挣扎,才是我想探寻的核心。”

“哦?”戴教授挑了挑花白的眉毛,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来了兴趣,“写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有点意思。说说看,你怎么理解‘靖难’?朱棣是篡位逆贼,还是拨乱反正的雄主?”

许愿沉吟片刻,字斟句酌:“戴老,历史评价,后世自有公论。以我浅见,所谓‘篡位’或‘拨乱’,或许都是后人贴的标签。站在当时当境,朱棣起兵,有其自身的恐惧、野心与不得不为的绝境;建文削藩,亦有其理想化的蓝图和现实操作的困境。我更关注的是,这场叔侄间的生死搏杀,如何撕裂了朝堂,又如何深刻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轨迹?那些史书上或许只有‘从逆’、‘殉难’寥寥数字记载的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彷徨、抉择与最终的宿命?南京城从帝都骤然跌落为留都,这座城市的呼吸、脉搏,乃至街巷间的流言与恐慌,又是怎样的?”他没有直接回答戴教授的问题,而是抛出了更具体、也更贴近他创作意图的思考。

戴教授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藤椅扶手。许愿说完后,房间里陷入一片寂静。良久,戴教授才缓缓开口,语气竟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难得的温度:“好。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有自己的思考路径。写历史小说,尤其需要这种穿透标签、直抵人心的能力。”

他站起身,走到一个书架前,熟练地抽出几本厚厚的、纸张泛黄的书籍和几份装订好的油印资料,放在许愿面前:“这几本,是关于明初南京社会风貌、里坊制度和市民生活的笔记野史,还有几份是我们系里整理的明故宫遗址考古简报,外面不容易看到。你先拿去看看。”

许愿如获至宝,连忙双手接过:“谢谢戴老!”

“至于明故宫遗址……”戴教授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叠叠的现代建筑,落在了那片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宫阙故地,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苍凉与深情,“那里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荒草萋萋,连一块完整的丹陛都难寻了。但,它还在那里。每一块沉默的础石,每一片埋在地下的琉璃瓦,都浸透了六百年的风霜雨雪,浸透了帝王的雄心、臣子的血泪、宫人的幽怨、还有这座城市的荣辱兴衰。去看看吧,用心去听,去感受。风吹过荒草的声音,或许就是历史在低语。”

他转过身,看着许愿,眼神异常郑重:“明天下午三点,我在午朝门公园门口等你。我带你去看看,那片被时间遗忘的土地,还残留着怎样的记忆碎片。”

许愿的心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涌上心头。他郑重起身,深深一躬:“谢谢戴老!明天下午三点,我一定准时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