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41章 我成知名作家了

下午两点整,人民文学出版社三楼会议室已经挤满了人。许愿站在门口,透过门缝,他看到里面至少有二十多名记者,照相机、录音话筒、笔记本一应俱全,还有人正在调试一台看上去很贵重的进口录音设备。

别怕,叶冰如在他耳边轻声说,就把他们当成普通读者。记住,你是写出了百万读者喜爱作品的作家。

准备好了吗?叶冰如轻声问。

许愿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门被推开的瞬间,会议室里的嘈杂声戛然而止,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快门声。闪光灯刺得许愿睁不开眼,他下意识地抬手遮挡,这个青涩的动作却引得记者们更加兴奋——一个真实的、未经雕琢的文学天才,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新闻素材。

各位记者同志请安静,叶冰如引导许愿在长桌尽头就座,今天我们安排了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请大家有序提问。

话音刚落,十几只手同时举了起来。许愿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女记者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她胸前别着《光明日报》的记者证。

许愿同志,《牧马人》首印十万册一天售罄,加印二十万册不到三天又卖光了,现在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五十万册,预计很快将达到百万。作为作者,您有什么感想?《光明日报》的女记者抢到了第一个问题。

许愿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有些发颤:我...我很感谢读者的喜爱。其实写《牧马人》时,我只是想讲一个关于人性善良的故事...

您才二十岁,是如何创作出这样成熟的作品的?《文艺报》的男记者紧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扎在许愿心上。他该如何回答?说他了未来的一部电影?说这些赞誉本不该属于他?

许愿同志虽然年轻,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锤炼,叶冰如敏锐地察觉到他的不安,适时插话,艺术创作的天赋与年龄并不总是成正比。大家不妨多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

许愿感激地看了叶冰如一眼,接过话头:是的,我在东北老家的生活给了我很多灵感。老许和秀芝的故事,其实融合了我见过的许多真实人物。

有人说《牧马人》有小资产阶级情调,您怎么看?后排一个戴眼镜的记者突然抛出这个尖锐问题。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1978年的中国,小资产阶级情调还是个相当严重的批评。许愿感到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我认为,他谨慎地斟酌词句,描写人性的美好与描写阶级斗争并不矛盾。老许虽然是知识分子,但他最终选择留在草原,和劳动人民在一起,这恰恰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个回答让在场的记者们纷纷点头记录。叶冰如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许愿竟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在文艺创作与政治正确间保持平衡的技巧。

您下一步有什么创作计划?会继续写这类题材吗?《北京晚报》的记者问道。

“科幻,已经过审单行本了,《三体1:地球往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共计三部”

科幻?几个记者同时发出疑问。在那个年代,科幻文学还被视为儿童读物。

是的,关于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故事。许愿说着,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现出真正的热情,我想探讨当人类面对更高级文明时,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与信念。

这个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记者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叶冰如见状,轻轻敲了敲桌子:各位,时间有限,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人民文学》杂志的资深编辑举手问道:许愿同志,您认为《牧马人》的成功是否标志着我国文学创作进入了新阶段?

这个问题太大了,许愿一时语塞。他求助地看向叶冰如,后者微微摇头,示意他自己回答。

我...我不敢说代表什么阶段,许愿诚实地回答,我只是写了一个感动我自己的故事。如果读者也感受到了这份感动,那可能是因为...因为大家都渴望看到真实的人性和温暖。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仍不肯散去,围着许愿问个不停。叶冰如不得不叫来社里的工作人员,才把他出来。

表现不错,回到办公室,叶冰如递给许愿一杯温水,特别是关于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回答,很得体。

许愿一口气喝完整杯水,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叶编辑,我差点吓死了。那个问题要是回答不好...

但你回答得很好,叶冰如坐到他对面,眼中带着探究。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电报和信件,这些是全国各地书店的加印请求,还有十几家报刊的转载申请。《牧马人》的销量突破百万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许愿看着那厚厚一叠纸,感到一阵眩晕。百万册是什么概念?在这个人均月工资不到四十元的年代,一本书定价六毛钱,百万册就是...他不敢算下去了。

还有这个,叶冰如又拿出一封信,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连夜派人送来的新报价。版权费八千元。

许愿瞪大眼睛:这么多?

北影厂刚才也来电话,报价提到了七千五,叶冰如冷静地说,但我建议你再等等。文化部艺术司的同志明天要来社里,专门讨论《牧马人》的事。

文化部?许愿声音都变了调。

叶冰如点点头,脸上露出少有的兴奋:许愿,你的作品踩在了时代脉搏上。现在国家提倡思想解放,《牧马人》正好展现了人性的复归。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问题了。

离开出版社时已是傍晚。夕阳将人民文学的红砖小楼染成金色,许愿站在门口,望着街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和行人,感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短短几天,他的生活天翻地覆。

回到招待所,前台的老张头一改往日的冷淡,热情地迎上来:许作家回来啦!今天有好几拨人来找你呢,有报社的,还有两个电影厂的!我都按你说的,让他们去出版社找了。

许愿勉强笑笑,快步上楼。关上房门,他像耗尽力气般瘫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上那道熟悉的裂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