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115章 《活着》发刊单行本

许愿开车载着妻子龚雪,穿过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龚雪裹着一件米白色的薄风衣,她闭着眼,似乎还在回味着昨夜揣摩的角色情绪,长长的睫毛在晨光里投下细密的影子。她正在拍摄新电影《多彩的晨光》,饰演一位在时代浪潮中坚守理想的乡村女教师。剧组驻扎在松江车墩影视基地。

“昨晚那场夜戏拍到几点?”许愿的声音混在清晨微凉的风里,带着关切。

“快一点了。”龚雪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慵懒,“今天这场重头戏在竹林里,希望顺当点。”她紧了紧环抱的手臂,感受着丈夫背上传来的温热与沉稳,那是她奔波于片场和家庭之间最坚实的锚点。

车子在影视基地门口停下。龚雪跳下车,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脸上已迅速切换成演员的专注神采。“我进去了,你路上小心。中午饭在保温桶里,记得热了吃。”她快速叮嘱,目光在许愿脸上停留片刻,带着无声的眷恋。

“嗯,快收工给我打座机,老地方接你。”许愿点点头,目送着她纤细却挺拔的身影汇入匆匆进入基地的人流,直到消失在绿树掩映的片场深处。他调转车头,再次转动,驶向那个属于他一个人的、安静而充满创造力的白昼。

摊开的稿纸上,字迹沉稳而清晰: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

笔尖在稿纸上沙沙移动,如同春蚕食叶。许愿的神情异常专注,仿佛整个人都沉入了那个由福贵、家珍、凤霞、有庆、苦根构筑的、充满了苦难与坚韧的生命长河。他并非简单的誊抄,而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用笔尖重新触摸、感受、甚至呼吸着这部伟大作品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次落笔,都带着对文字背后那份沉重生命力的敬畏。窗外的市声、弄堂里邻居的寒暄、偶尔路过的自行车铃声,都被这方寸书桌隔绝在外。只有福贵牵着老牛,在夕阳下的田埂上踽踽独行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字里行间。

中午,他拧开龚雪准备好的保温桶,里面是温热的米饭和清炒虾仁、素炒青菜,简单却可口。他快速吃完,洗净饭盒,便又坐回书桌前。时间在笔尖下无声流淌,稿纸一页页加厚。福贵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爹;福贵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福贵失去了有庆,那个奔跑起来像小鹿一样的孩子……巨大的悲怆透过笔尖传递到指尖,让许愿有时不得不停下笔,走到窗边,望着那棵在风中沙沙作响的梧桐树,深深呼吸,平复心绪。龚雪晚上回来,常常能看到丈夫眉宇间残留的一丝沉重,她会默默泡一杯热茶,依偎在他身边,用她独有的温柔抚慰着他沉浸在他人苦难中的灵魂。无需多言,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抗虚无与悲凉的一束暖光。

日子像梧桐叶隙漏下的光斑,明明灭灭,悄然滑过春末,进入五月中旬,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洗刷了上海的闷热。雨水敲打着石库门红色的瓦片和梧桐宽大的叶片,发出哗哗的声响。亭子间里有些昏暗。许愿拧亮了台灯。橘黄的灯光下,他深吸一口气,钢笔在最后一页稿纸的末端,沉稳地写下最后一行字: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笔尖提起,留下一个饱满的句号。他放下笔,长久地凝视着桌面上那厚厚一沓、十二万字的手稿。稿纸边缘已被摩挲得有些毛糙,蓝黑色的字迹承载着福贵一生的血泪与超脱。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巨大的充实感同时涌上心头。这部在后世被奉为圭臬的作品,此刻经由他的笔,在这个时空尘埃落定。

雨势渐歇。许愿仔细地将手稿整理好,用牛皮纸包裹严实,贴上足额的邮票,冒着小雨骑车去了附近的邮局。绿色的大邮筒张着方口,他郑重地将包裹投入其中,听着那一声沉闷的轻响,仿佛投下了一颗沉甸甸的种子。

等待的日子,心绪并不平静。龚雪敏锐地察觉到丈夫偶尔的走神和望向信箱的目光。《多彩的晨光》的拍摄也进入了尾声,她的戏份愈发吃重,两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战场”里,互相支撑,也互相牵挂。

几天后,楼下阿婆手里扬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许同志!北京来的挂号信!还有张单子,像是汇款单!”

许愿的心猛地一跳。他谢过阿婆,快步上楼。信封上是熟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字样和叶冰如清秀的笔迹。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厚厚的信和一张绿色的汇款通知单。

他先展开汇款单。收款人:许愿。汇款金额:人民币壹仟贰佰圆整。汇款人简短附言:稿酬。一千二百元!但许愿的目光并未在数字上停留太久,他急切地展开了叶冰如的信。

许愿同志:

手稿《活着》已于昨日收悉。编辑部几位老同志连夜拜读,几乎无人中途释卷。掩卷之后,办公室竟陷入长久的沉默,继而爆发了热烈的讨论。

老张(副主编)读罢,摘下眼镜揉了许久发红的眼眶,只说了三个字:“太沉了。”老王(小说组组长)拍着桌子说:“这是拿命写出来的东西!福贵这名字,得刻在中国文学的人物长廊里!”

我读时几度哽咽。许愿,你笔下的福贵,已远非一个简单的文学形象。他像一块从苦难深土里刨出的、带着血丝的活化石。他的一生,是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近代苦难史最个体、也最惊心动魄的注脚。你以近乎冷酷的平静笔调,写出了生命在极端碾压下的韧性,写出了绝望深处迸发出的、不可思议的生之尊严。家珍、凤霞、有庆、苦根…每一个人物的逝去,都像钝刀子割肉,痛彻心扉,却又在福贵与老牛相伴的黄昏里,升华为一种悲怆而辽阔的生命咏叹。

编辑部一致认为,《活着》是你创作生涯至今最深刻、最成熟、最具震撼力的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远非稿酬所能衡量。这一千二百元,是社里目前能给出的最高标准稿酬。

是的,许愿同志!社里已决定,将《活着》作为重点图书,尽快安排单行本出版!首印量初步定为十万册!我们会组织最精干的力量进行编校设计,力求让这部杰作以最完美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另:龚雪同志的电影拍得顺利否?代问她好。盼复。

叶冰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