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笑不露齿刘灵、含胸驼背的张兰以及矫揉造作的刘美珍,宋念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决定找秋兰好好的聊一聊。
“嬷嬷你坐。”宋念对着秋兰说道。
“夫人,老奴不用,你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便好。”在豪门深宅里面待了那么久,规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秋兰的骨子里。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宋念对秋兰已经有所了解了,没有再对坐不坐下过多纠结,轻叹一声,目光温和地望向了秋兰:“嬷嬷,我们与那些达官显贵家不同,我与灵娘张兰也跟贵族小姐夫人不同。”
“不管是我还是灵娘他们确实都需要学习礼仪。”
“可我不希望他们变成失去自我,只知道迎合别人眼光的木偶,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刚开始秋兰以为宋念与那些突然富起来的人家一样,试图改变所有,洗去以往的历史和身为平民百姓的习惯,却没想到并不是这样。
秋兰有些意外的同时眼里却闪过一丝赞许:“夫人见识深远,是老奴误解了。”
没想到秋兰这样轻易松了口,宋念多少有些诧异,却也明白她是一片好心:“嬷嬷,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但是我觉得真正的教养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举止礼仪,更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只要懂得礼仪,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场合,不出大错便好。”
这些话在这个朝代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却是宋念的真心话,她必须要保证秋兰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秋兰听后沉默片刻,然后恭敬地行了一礼:“夫人教诲的是,老奴今后会注意教导方式的。”
“多谢嬷嬷,我相信你能够做到的。”宋念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了秋兰嬷嬷的理解和支持,可以省去很多口舌和力气。
由于刘家村的百姓大多数都富裕了起来,交秋税的时候,自然也更加积极了些。
数了一遍,衙役都对刘家村这分毫不差的秋税感到意外。
身为村长的刘华东被领头的衙役好好夸奖了顿,认为他管理有方,当赏,给他高兴的不得了。
除了宋念,刘大娘还有好几家村民都重新盖或者修缮了房子,一片欣欣向荣。
盈利不是会给刘家村分一成嘛,宋念他们商议了番,决定按人头分,家里的人口多领到的钱也就多,最多的一户人家每月可以领一百多文,他们六家的人都不要,充当刘家村里的资产,可以用来修缮祠堂之类的。
不过相比于修缮祠堂,宋念觉得有件事情更着急。
那就是村塾改革。
读书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家族来说,必须的重视,不能让刘书泽一直耽误大家。
关于这件事情,刘华东也思考过,只是没想到解决办法。
“村塾本来就是咱们村的,我看还是收回来,读书免费,夫子实行聘用制,签合同,每月给银钱,若是有孩子或者是人考上功名,再额外给奖金。”宋念现在根本不担心会不会得罪刘书泽,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这话,刘华东豁然开朗,只是又忍不住皱眉:“那若是刘书泽不同意怎么办?”
“那就找别人,我相信以后想要落户我们刘家村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又没说夫子只能有一个。”宋念轻轻地挑了挑眉,眉眼之间尽是自信。
“哈哈哈哈,二丫你说的有道理。”刘华东大声地笑起来。
刘家村的蓬勃发展让刘华东精神头更加旺盛了,村塾的事情他想清楚以后,就立刻行动,强势的搞定了刘书泽还找了另外一位夫子唐如玉,并且召开了村民大会,把小课堂取消,村塾改革。
对于这件事情,村民们的反应不同。
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好事,少数人觉得村里有这闲钱请夫子还不如发给大家。
面对这样子的反应,宋念抛出了个大饼。
从今天起,刘家村的村民无论老幼只要考上童生,宋念就代表村子发五两银子作为奖励,考上秀才是十两、举人是五十两。
害怕别人不相信,宋念还在现场直接给了刘华东他们一百两银票。
这个消息一出,现场的村民全部都沸腾了起来。
就算现在日子稍微好起来了,五两银子依旧很多,激起了很多人想要学习考取功名的念头,村塾几乎人满为患。
刘顺他们也回到了刘家村村塾读书。
为此,宋念还亲自去拜访了下沙溪村的万夫子,感谢他这段时间对刘顺的照顾和教导。
春末夏初其实是农村舒服又好玩的时候,宋念见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就邀请林瑶、马青燕她们带着孩子过来玩,本来宋念也打算邀请秦子仪过来的,但是她斗志昂扬地回定园郡了。
林瑶把三个孩子都带着了,马青燕则是带了江红钰跟她回娘家探亲的大女儿江红芳。
当然他们肯定也还带了些丫鬟小厮,好在宋念这次建的房子够大,下人们挤一挤,住起来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