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栀兰和她的儿女们 > 第226章 故乡的豌豆粉

栀兰和她的儿女们 第226章 故乡的豌豆粉

作者:疏屏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0 21:29:21

在嘉满家住了两天之后,栀兰要去河南边的表弟家住几天,那是她在老家最亲的人了。

她牵着闺女的手,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松软,混着新草的清香,让她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 这是她阔别多年的故乡,连空气里都飘着熟悉的味道。

“前边就是你表舅家了。” 栀兰指着不远处两栋并排的砖瓦房,声音里带着喜悦。

“表姐!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表弟媳妇老远就挥着手迎上来,接过栀兰手里的行李,“快进屋歇着,这两间是特意给你娘俩准备的,行李都是新洗的,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哈,千万莫客气。”

屋里的八仙桌上摆着刚炒好的花生和自家腌的酱菜,墙角的竹篮里堆着红皮鸡蛋和晒干的红薯干,都是栀兰小时候爱吃的东西。

表弟坐在一旁,看着栀兰,眼眶先红了:“表姐,你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俺们总念叨着,想着你啥时候能回来看一眼。”

中午的饭桌上格外热闹,表弟特意杀了自家养的土鸡,炖得喷香,又炒了几样时鲜蔬菜,摆了满满一桌子。

表弟媳妇还端上一碗豌豆粉,笑着说:“知道你爱吃这个,昨天特意去集上给你买的,还是老手艺,你尝尝跟小时候一个味儿不?”

栀兰舀了一勺豌豆粉,入口是熟悉的软糯香甜,“是这个味儿,是这个味儿!” 栀兰眼眶有些发热,筱媛坐在旁边,看着母亲难得这样开心,也跟着笑了。

第四天一早,吃过早饭,栀兰就跟筱媛出发了,从表弟家出来,过了河边就是栀兰真正的老家,她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有她的祖辈,有她的梦想,有她的念想。

栀兰指着河面上粼粼的波光,语气里满是怀念:

“以前前面村口有个大竹园,郑奶奶就住在那儿。我小时候没事总背着你三舅,去她家竹园里玩。郑奶奶特别爱听我唱歌,不管我哪次去,她都会特意给我找糖豆吃。”

“最西头那户人家,是会算命的李先生,他的眼睛是实眼瞎,一丁点光都看不见。村里人都说他算得准,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没事都爱去他家里坐着唠嗑,听他讲故事,帮他做纸匠活儿。”

“啊?他眼睛不是看不见吗?咋还能做纸匠活?”筱媛惊讶道。

“你没听说过瞎子的心是最灵(聪明)的吗?心灵手巧这个词要是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了。”栀兰说着,好像回到了小的时候。

“你别看他眼睛看不见,纸花扎得那个漂亮啊,像真的一样,过年的时候,大闺女小媳妇的,都去买一大堆回来,戴在头上。谁家有白事的时候,都请他扎大牲口,他扎的纸牛呀马呀,就跟活的一样。”

筱媛后悔她来晚了,要是早几年过来看看,没准能从那个算命先生那里,挖掘点非遗资料呢。她认真地听着,时不时问一句 ,“妈,你小时候住的那座老房子还在吗?”

栀兰笑着点头:“早都不知道扒了几回了,不过那个地方我还能记住,不知道现在是谁住着了。”

她们走村子中间的大道上,路两旁的人家里的大人小孩子,都站在门口,笑呵呵地瞅着她们,像看明星一样。栀兰看到面生的青年人,就问人家,“你是谁家的呀?”

听到对方说出父母的名字,她就忍不住感叹:“哎呀,原来是老张家的二儿子呀,都成大人了,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看到小孩子,她就弯下腰,轻声问“你的爷爷是谁呀?” 语气亲切得像是在问自家孩子。

虽然见不到当年的那些伙伴了,但是栀兰看看他们的晚辈,听着熟悉的乡音,心里也觉得踏实多了。这里是她的根啊,不管走多远,都割舍不下的地方。

院子里光秃秃的,连棵草棍都没有,一个小楼只盖完一层,二楼的墙垛露在外面,连顶都没上,看着格外冷清。

“哎呀来,俺表嫂到了!” 刘英听到动静,从屋里风风火火地跑出来,她快步迎上来,一手拉着栀兰,一手拉着筱媛,“哎呀,真好,真好,快进来,快进来!”

屋里空荡荡的,什么家具都没有,一张床是用几根没扒皮的木杆搭起来的,铺着洗得发白的褥子。

屋地正中央放着一个用破水桶做的小炉子,炉子上有一个小马勺,锅里空荡荡的,连点热气都没有。

“表嫂快坐,俺去给你烧点水。”刘英的女婿说着就往外走,栀兰赶紧拉住他:“不用忙,俺就是来看看你们,跟你说说话。”

几个人坐在小板凳上,刘英低着头,声音有些沙哑着,“大侄女唻,叫你见笑喽,俺家这条件……”

栀兰握着她的手,看着她手上的裂口和老茧,心里不好受:“别这么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妹夫身体还好吧?”

“还那样,常年吃药,也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帮衬着做点家务。”妹夫低着声说。

刘英叹了口气,“好歹四个儿子都结婚,这些年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可是叫他们给累死了。”

两个人一见面,嘴就像开了河一样,还跟小时候一样,唠起来就没完。妹夫从外面捏着两块煤球,小心翼翼地放到小铁炉子里,准备给她们做饭吃。

栀兰看着那两块煤球,想起小时候村里没柴烧,家家户户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拾草,做顿饭要忙活大半天,就问:“现在村里也用煤球了?做饭方便不少吧?”

刘英的丈夫没说话,只是低着头往炉子里添柴。刘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表嫂唻,像俺这样的人家,哪能烧得起煤球呀?这是听说你们来了,才拿两块填炉子里,平时就俺两人在家吃饭,划拉点草就对付一顿,哪舍得烧煤球啊。”

筱媛听了,心里一阵发酸,眼前的二表姑可比那年去东北的时候老多了,她的脸瘦得像一只鞋底,又细又长。如果没亲眼所见,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家里能贫困到这个程度。

栀兰和刘英还在哇里哇啦地讲着,筱媛听到外面传来卖东西的吆喝声。她走出去,看见路停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车上拉的煤球已经卖掉一大半了,伙计手里拿着个小喇叭,还在喊着 “卖煤球嘞”。

“这些煤球一共多少钱?”筱媛用苏北的语音,指着车上的煤球问。

伙计看了看筱媛,憨厚地笑了笑:“这些是一百二十块钱的,你要多少?”

“我都要了,麻烦你卸下来吧。” 筱媛笑着说,语气很坚决。

伙计愣了一下,瞪大了眼睛看着筱媛:“你都要啊?”他在这村子里卖了好几年煤球,知道刘英家条件不好,每次最多就买十块八块的,从没见过一次买这么多的。

刘英听到外面的声音,赶紧跑出来,她拉着筱媛的胳膊:“大侄女,别买这么多,俺家使不了这么多,太浪费钱了!你快跟他说,俺们不要这么多!”

筱媛拍了拍刘英的手,笑着说:“表姑,没事的。”

说着,她从包里拿出钱递给伙计:“麻烦你了。”

伙计见筱媛态度坚决,也不再多问,赶紧下车卸煤球。煤球一落一落地贴着墙摆在窗户下面,堆成了一座小山,黑亮亮的,看着格外踏实。

刘英站在一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呀你说说,这闺女,唉,这些够俺烧半年了……” 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栀兰拉着刘英的手,心里又暖又酸:“走,咱进屋唠咱们的,不用管他们。”

刘英点了点头,跟着栀兰往屋里走,走到门口还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那堆煤球,又看一眼筱媛,心里的感激怎么也藏不住。

筱媛站在院子里,看着那堆煤球,又看了看屋里相谈甚欢栀兰,她似乎察觉到了栀兰脸上掩饰不住的光彩。

她知道,栀兰这趟回来,不只是为了给祖先们上坟,更是为了这份割舍不下的乡情。这里有她的童年,有她的亲人,有她记挂的一切。

下午,栀兰带着筱媛去给她的爷爷奶奶上坟。坟地在村后的山坡上,一片坟又矮又小,长满了青草,墓碑上的字迹也模糊难辨。

栀兰蹲在坟前,摆上水果和点心,又烧了纸钱,火苗跳动着,映着她的脸庞。

风轻轻吹过,带着纸钱的灰烬飘向远方。栀兰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待在老家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半个月就过去了。栀兰一心想在老家在多住些日子,无奈大闺女还要工作,把她一个人留下筱媛不太放心,栀兰只能跟着她一起回去。

临走那天,刘英手里拿着两双新做的割绒鞋垫,塞到筱媛手里:“大侄女,这是俺给你做的,你别嫌弃,穿着暖和。”筱媛接过鞋垫,心里沉甸甸地,有点酸,有点暖。

栀兰握着刘英的手,心里满是不舍。这次归乡,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这份沉甸甸的乡情 —— 它就像一根线,一头连着她,一头连着老家,不管走多远,都不会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