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用小说破大案 > 第82章 棋局推演,下一步的杀机

林骁是被一股香味拽回现实的。

不是消毒水,也不是药膏的薄荷味,是玫瑰香。淡淡的,却钻脑子。他猛地睁开眼,嘴角那块荧光绿的药膏还在,反着光。这味道——和之前那支毒钢笔一模一样。

他坐起来,肩膀立刻传来撕裂感。绷带松了,血渗出来,顺着胳膊往下淌。他没管,伸手就把绷带扯开,手指蘸了血,在冰凉的地板上划出一道弧线。

三分球的抛物线。

脑子里突然闪出废弃数据中心的监控图。那些红点,是他用草稿纸标记过的坐标。原本以为只是随机分布,可现在,这些点连起来的路径,正好压在这条血线上。

重合了。

他呼吸一紧,从衣袋里摸出母亲的药瓶。标签上写着“纳米机器人V3”。他盯着这三个字,心跳加快。苏念说过,尸体里的异常反应就是这种东西导致的。一样的成分,一样的编号。

这不是巧合。

他拖动病床边的便携终端,指纹解锁,调出第71章回收的篮球草稿纸扫描件。AI开始比对监控坐标和轨迹线条。进度条走到98%时卡了一下,然后猛地跳到100%。

全息屏亮起。

画面是一张泛黄的实验日志,字迹工整。标题是“a参数调控记录”,时间是十年前。前面几页都是数据表格和图表,最后一页只有一行字:

“下一个实验体,锁定林骁。”

屏幕蓝光打在他脸上,映得皮肤发白。他没动,也没出声。肩上的血继续往下滴,一滴,两滴,落在地板上,正好砸在血绘的抛物线末端。

原来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初三那年母亲住院,父亲工地出事,自己开始写小说赚稿费……所有的事,可能都不是偶然。陈渊早就盯上了他。用母亲做实验,留下线索,等他自己一步步走进局里。

这盘棋,对方布了十年。

而他,刚刚才看清第一手。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药瓶,指节发白。纳米机器人V3,是控制人的工具。能影响神经,制造幻觉,甚至篡改记忆。他在c-01区看到的那个冷冻舱,轮廓像母亲,编号却和自己锁骨下的疤痕一致。那是复制体,还是某种替代品?

他想起自己写的推理段落和建筑平面图,出现在冷冻舱附近的草稿纸上。那些内容,真的是他自己记下来的吗?还是被植入的记忆片段?

他闭了会儿眼,再睁开来时,眼里没有痛,也没有慌。只有冷。

既然对方想让他当实验体,那就得知道实验体不是被动的。他不是数据流里的一个节点,他是能反推算法的人。

他伸手把终端拉近,用染血的手指在输入框敲下一行指令:

“启动‘谜影先生’加密日志——代号:反向推演。”

屏幕闪烁两下,弹出倒计时:23:59:58。

同步开始。

他没叫人,也没按警报。他知道这时候任何外部通讯都可能被监听。沈知微给他的U盘虽然安全,但系统底层有没有后门还不确定。唐糖冲进来救他那次,太冒险了。这次不能靠别人。

他必须自己走完这一步。

他把药瓶放在终端旁边,打开盖子,倒出一粒胶囊。外壳透明,里面是银灰色液体。他对着光看了一会儿,收回口袋。等苏念来的时候,这东西得交给她化验。但现在不行。他得先确认一件事。

他重新调出全息屏里的实验日志,逐页翻看。前几页全是技术参数,a值、神经反馈率、情绪波动曲线……直到第七页,出现一张照片。

黑白的,拍的是实验室内部。几个人穿着白大褂站在一起。中间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正是陈渊。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婚戒,正对着镜头微笑。

而在他身后,角落里坐着一个女人。

长发,瘦脸,眼神空洞。手上打着点滴,床头挂着的名牌写着:林秀兰。

他母亲。

照片右下角有行小字:“Rh-型血样本采集完成,准备注入纳米集群。”

林骁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蜷紧。血从指尖滴下去,砸在屏幕上,模糊了“Rh-”两个字母。

原来那时候就开始了。

他不是后来才被盯上的。他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变量。母亲是第一个阶段,他是第二个。所谓的“对照组”,根本就是谎言。他们母子,都是陈渊用来测试AI操控人类行为的工具。

他忽然想起在数据中心看到的黄金分割率数字。那些不是密码,是仪式。陈渊在用数学美感包装暴力。每一个案件的设计,每一次陷阱的布局,都在模仿完美比例。他认为只要符合a=0.618,结果就一定是可控的。

但他忘了,篮球不是公式。

三分球看起来是计算角度和力度,可真正决定它能不能进的,是出手那一秒的临场判断。是节奏的变化,是防守者的干扰,是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

他林骁能成为顶流推理作家,不是因为逻辑多严密,而是因为他敢打破模型。

就像他在第76章做的那样。

他抬手擦掉屏幕上的血,重新输入一条命令:

“提取近三年‘谜影先生’所有小说章节关键词,与陈渊公开论文主题进行交叉匹配。”

系统开始运行。

进度条缓慢推进。

12%……34%……67%……

突然,终端发出一声轻响。

匹配成功。

并列窗口弹出两份文档。左边是林骁匿名发表的《刑侦逻辑学》论文片段,右边是陈渊三年前在学术会议上引用的内容。文字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术语替换了一下。

甚至连他写的一个比喻——“犯罪现场如球场,破绽藏在传球路线的死角”——都被改成了“社会冲突的盲区类似于团队协作中的信息断层”。

他在网上随便写的东西,被陈渊当成理论依据用了。

难怪对方说他是“最懂我的对手”。

这不是夸奖,是宣告占有。

林骁冷笑了一声,把这段记录保存进加密文件夹。证据链正在闭合。母亲的药瓶、尸体的成分、监控坐标的轨迹、实验日志、论文抄袭……每一块拼图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

他是目标,也是武器。

陈渊想用他验证AI能否预测人类行为,可他偏偏是最 unpredictable 的那个。

他靠在墙边,喘了口气。失血让脑袋有点晕,但他不敢睡。他知道一旦闭眼,可能会被纳米机器人影响意识。他必须保持清醒,直到把所有线索串成一条线。

他再次打开全息屏,把所有关键信息投射出来:血绘轨迹、药瓶照片、实验日志截图、论文对比结果、倒计时界面。

五块画面悬浮在空中,围成一圈。

他盯着它们看了很久,忽然伸手,把“血绘轨迹”拉到最前面。

然后在终端输入:

“以黄金分割螺旋为基础,逆向推导初始触发点。”

系统运算十秒后,生成一个红点。

位置显示:江城三中高三(7)班教室讲台下方。

那是他每天放书包的地方。

也是他第一次收到匿名邮件的地点。

邮件标题是:“你写的案子,我来实现。”

当时他以为是谁的恶作剧。

现在看,那是邀请函。

一场持续三年的实验,正式开始的信号。

他缓缓抬头,看向天花板角落的监控摄像头。

镜头黑漆漆的,像一只沉默的眼睛。

他举起染血的手,冲它扬了扬。

然后一字一句地说:

“轮到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