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 > 第67章 省城开眼界 妹询商机现

新家在县城的安顿,如同给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初来乍到,诸事不便,但那份拥有独立空间的踏实感和远离是非的清净,让每个人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倪丽珍很快便将三间正屋收拾得窗明几净,灶房也规整得井井有条,带着丽娟、丽芬熟悉着水井和附近唯一的副食店,开始了县城主妇的生活。曹山林则忙着修补院墙,加固门窗,将这个小窝打造得更加牢固。

然而,曹山林的心并未完全沉浸在这份安宁中。他知道,坐吃山空是绝路,狩猎仍是这个家目前最可靠的经济支柱,但方式必须改变。单纯的零散狩猎,效率低下,且受限于季节和运气。他需要更系统的规划,更稳定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这个家,为丽华和妹妹们,寻找更长远的出路。县城,只是一个跳板。

几天后,待家中大致安顿妥当,曹山林做出了一个决定。

“丽珍,我打算带丽华去趟省城。”晚饭时,他开口道。

倪丽珍正在喂孩子米糊,闻言愣了一下:“去省城?那么远?干啥去?”

“去看看。”曹山林扒拉着碗里的饭,语气平静却带着深思,“看看省城的皮毛市场,药材行情,跟咱们这儿有啥不一样。顺便,也带丽华见见世面。总窝在这小县城,眼界打不开。”

倪丽珍有些犹豫,省城在她印象里是遥远而庞大的存在,她担心丈夫和小妹的安全,也心疼来回的路费花销。但看着丈夫沉稳的目光和丽华瞬间亮起来的眼神,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那你们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姐,你放心!我跟姐夫去,保证不乱跑,好好学!”倪丽华立刻保证,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事情就此定下。曹山林去买了第二天最早一班去省城的火车票。这年头,出远门是件大事,尤其是去省城。倪丽珍连夜给他们烙了够吃两天的饼子,煮了十几个鸡蛋,又细细叮嘱了许多。

次日凌晨,天还未亮,曹山林便带着倪丽华来到了县城火车站。低矮的站房里挤满了形形色色的旅客,空气中弥漫着烟草、汗水和某种焦躁的气息。绿色的蒸汽火车如同一条巨大的钢铁长虫,匍匐在轨道上,发出沉重的喘息声。倪丽华是第一次见到火车,更是第一次乘坐,她紧紧跟着曹山林,好奇又紧张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挤上拥挤嘈杂的硬座车厢,找到位置坐下,火车在一声悠长嘹亮的汽笛声中,哐当哐当地开动了。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后退,加速,最终连成一片模糊的线条。倪丽华的脸贴在冰冷的玻璃上,看着熟悉的县城迅速缩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垠的、覆盖着残雪的田野和远处起伏的山峦,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奔向广阔天地的激动。

火车行驶了将近一天,傍晚时分,才在弥漫的煤烟和喧嚣的人声中,缓缓驶入了省城火车站。走出站台,映入眼帘的一切,都让倪丽华感到无比震撼。高耸的苏式风格站前大楼,宽阔的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不停的公共汽车和自行车,远处那些数不清的、冒着黑烟的烟囱和林立的楼房……这一切,都远非县城可比,更遑论闭塞的棒子沟了。她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都不够用了。

曹山林虽然前世见识过更繁华的都市,但置身于这1979年的省城,依旧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躁动的时代气息。他拉着有些看呆了的倪丽华,避开人流,先找了一家离火车站不远、看起来还算干净便宜的国营旅社住下。安顿好行李,已是华灯初上。

“走,先去吃饭,然后我带你去几个地方转转。”曹山林对倪丽华说。他没有选择去着名的商业街,而是带着她,穿行在省城老区的一些纵横交错的小巷里。这里没有光鲜亮丽的高楼,更多的是低矮的民居、嘈杂的作坊和零星亮着灯的小店铺,生活气息浓厚,也更接近他想要了解的真实市场。

他们在一个路边摊吃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随后,曹山林凭借前世的记忆和敏锐的观察力,带着倪丽华找到了位于城北的一片自发形成的“集市”。这里并非官方指定的市场,而是在几条相连的胡同里,聚集着许多偷偷摸摸进行交易的贩子和寻求稀罕物件的市民。有卖自家鸡蛋蔬菜的,有卖偷偷从工厂里弄出来的零部件的,当然,也有卖山货、皮毛和药材的。

一进入这片区域,倪丽华的精神立刻高度集中起来。她不再像刚下车时那样只顾着看热闹,而是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那些摆在地上或是挎在臂弯里的皮张和药材上。她仔细地看着,竖着耳朵听着摊主和买主之间的讨价还价。

曹山林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观察,偶尔会在一个摊位前停下,随手拿起一张皮子,摸摸厚度,看看毛色,问问价格。

“老乡,这狐狸皮咋卖?”

“三十五,不还价!你看这毛色,多亮!”

曹山林不置可否,放下皮子,又走向下一个摊位。他问的多,买的少,更多的是在收集信息。

倪丽华跟在他身边,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她发现,省城这里,同样一张品相的狐狸皮,价格似乎比县城土产公司的收购价要高上五六块,甚至七八块!灰鼠皮、野兔皮的差价小一些,但也有一两块的利润空间。而那些品相极好的紫貂皮、水獭皮,在这里更是有价无市,一旦出现,立刻会被几个看似熟客的人围住,价格也抬得更高。

“姐夫,”她忍不住小声对曹山林说,“你看那张貉子绒,跟咱上次那张差不多,在县城李师傅给三十,这里他们敢要四十五,还好像很抢手。”

“嗯。”曹山林点点头,低声道,“省城人多,有钱人也多,需求大。而且这里有些老客,是专门收了往南边大城市倒腾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他们还注意到,一些在县城和林场附近很常见、不太值钱的药材,比如某种品相的黄芪、刺五加根,在这里竟然也能卖上不错的价钱。显然,信息差和渠道,决定了最终的价值。

接下来的两天,曹山林带着倪丽华,几乎跑遍了省城所有可能交易山货皮毛的地方,从半地下的集市到少数几家允许经营土特产的国营商店,甚至还打听到了几家据说专门做这类生意的“私人”住处(虽然不敢贸然拜访)。倪丽华像个不知疲倦的学生,用曹山林给她的小本子,偷偷记下了各种皮毛、药材在不同地方的大致价格,以及那些老客们议论的、关于南方市场需求的信息。

她不仅记价格,更留心观察那些成功的贩子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货品,如何揣摩买主心思,如何把握讨价还价火候的。她发现,光有好货还不行,还得会说,会“忽悠”,会看人下菜碟。

“姐夫,我瞅着,光把皮子卖给县土产公司,咱亏了。”晚上回到旅社,倪丽华看着自己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眼中闪烁着兴奋和算计的光芒,“要是咱能把收上来的皮子,直接弄到省城来卖,或者…能找到省城这边固定的老客,哪怕价格比集市上低一点,但量大,也比在县城赚得多啊!”

曹山林看着眼前这个举一反三、对商业机会如此敏感的小姨子,心中满是惊讶和欣慰。他带她来省城,本意是让她开阔眼界,没想到她竟然能如此迅速地捕捉到关键,并且开始思考商业模式。这份悟性和胆识,远超他的预期。

“你说得对。”曹山林肯定了她的想法,“不过,直接把货弄到省城来卖,风险大,成本也高。咱们人生地不熟,容易被人坑。更稳妥的办法,是在县城或者林场那边,想办法把收购和初加工的环节做起来,然后找省城的可靠渠道对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次来,主要是摸清门路和价格。具体的操作,还得回去慢慢谋划。不过,丽华,你看到了吧?这山里长的,地上跑的,只要找对路子,都能变成宝。光会打猎不行,还得会卖猎。”

倪丽华用力点头,将姐夫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省城之行,仿佛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她看到了山林产出背后蕴藏的更大财富,也让她明白了,姐夫的本事,不仅仅在于那杆百发百中的枪和那把锋利的猎刀。

第三天,曹山林带着倪丽华,去了一趟省城的百货大楼。相比于县城供销社,这里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让倪丽华再次看花了眼。曹山林给倪丽珍扯了一块时兴的的确良布料,给丽娟、丽芬买了新书包和文具,又给倪丽华买了一条红色的羊毛围巾和一摞关于基础会计和农村副业发展的书籍。

“姐夫,这书…”倪丽华捧着那摞书,有些不知所措。

“拿着,有空看看。”曹山林语气平和,“以后咱们要是真想把摊子铺开,光会看皮子认药材还不够,账得算明白,政策也得懂点。”

倪丽华珍重地将书抱在怀里,感觉肩头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更坚定了要努力帮姐夫撑起这个家的决心。

踏上返程的火车,倪丽华的心境与来时已截然不同。窗外的风景依旧,但她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山川田野,而是流动的商机和未来的可能性。她不时地翻看着那个小本子,在心里盘算着各种差价和可能性。

曹山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心中也在勾勒着蓝图。省城之行,验证了他的某些猜想,也让他看到了倪丽华身上巨大的潜力。狩猎队的组建,皮毛生意的拓展,似乎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小姨子,或许将成为他未来事业上不可或缺的臂助。

火车轰鸣着,载着满满的收获和崭新的希望,驶向那个已然成为后方基地的县城小家。前方的路,依旧需要他用双脚去丈量,用猎枪去开拓,但此刻,他的心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和充满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