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 > 第13章 巧手借渔网 寒江谋新财

等待子弹的日子,曹山林一天也没闲着。

那九百多块的巨额资金空缺,像块石头压在心头,更别提后续办喜酒、孩子出生处处都要用钱。

坐等王福满的消息不是他的风格,他得主动开辟新的财路。

清晨,霜寒露重。

曹山林哈着白气,在新院子里踱步,目光扫过角落堆放的建房剩下的边角料,又望向远处在晨曦中如同玉带般蜿蜒的江面。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

鱼!

棒子沟屯紧靠着这条江,江里的鱼资源丰富,尤其是这个季节,冷水鱼正肥美。

屯里人偶尔也打鱼改善伙食,但大多是用鱼叉叉或者下懒钩,效率低,吃不完的鱼要么送人,要么晒成鱼干,很少有人想到拿去卖钱。

毕竟,屯子里谁家也不宽裕,鱼这东西又不顶饱,卖不上价。

但曹山林想的不是屯子里这点市场。

他前世搞过餐饮,知道城里人对这种纯野生的江鱼有多追捧!

尤其是县城那些效益好的厂矿、还有附近那个规模庞大的国营林场,食堂油水足,职工手里也有点活钱,对这种稀罕物肯定舍得花钱!

“细鳞、柳根子、牛尾巴(当地一种鲶鱼)…炖汤、红烧、油炸,都是好菜!”

曹山林越想越觉得可行。

虽然鱼价可能不如皮草鹿茸,但好在相对安全,来源稳定,而且能快速变现!

说干就干!

他立刻锁好院门,朝着屯子西头赵老蔫家走去。

赵老蔫是屯里有名的老把式,不仅泥瓦活好,年轻时还是打鱼的好手,家里肯定有渔网。

到了赵家,赵老蔫正蹲在门口磨瓦刀,看到曹山林来了,笑着招呼:“山林啊,咋这么早?房子还有哪儿不得劲?”

“赵叔,房子好着呢,您的手艺没得说!”曹山林递上卷好的旱烟,“我今儿来,是想跟您借样东西。”

“啥东西?尽管说!”

“我想跟您借挂网,还有您那个地板车用两天。我去江边试试运气,弄点鱼,看能不能换点零钱。”曹山林实话实说。

赵老蔫愣了一下,接过烟卷点上:“借网借车都没问题。不过…山林啊,这大冷天撒网,可是辛苦活儿!江边风跟刀子似的。再说,那鱼…咱屯里人都不稀罕了,你弄多了咋整?晒鱼干也费盐啊。”

曹山林笑了笑:“赵叔,我不自己吃,我想弄到县城或者林场食堂去看看,能不能卖点钱。”

“卖钱?”赵老蔫更惊讶了,摇摇头,“那能卖几个钱?还不够跑腿费的呢!城里人精得很,咱这鱼又没个秤,咋卖?”

“事在人为嘛,赵叔。总得试试。就算卖不掉,咱自己吃也不亏不是?”曹山林态度很坚持。

赵老蔫看他心意已决,也不再劝,起身从仓房里拖出一挂保存尚好的粘网,又指了指院墙根那辆虽然旧但轱辘还算完好的地板车:“网和车都在那儿,你自己鼓捣吧。小心点,江边冰滑,别掉窟窿里。”

“哎!谢谢赵叔!用完了我完好给您送回来!”曹山林连忙道谢。

他回家取了几个麻袋和柳条筐,又跟倪丽珍交代了一声。

倪丽珍听说他要去江边打鱼卖,虽然担心天冷,但觉得总比进山安全,便给他灌了满满一军用水壶的热水,又塞了两个烤热的土豆。

曹山林拉着地板车,扛着渔网,顶着寒风来到了江边。

江面尚未完全封冻,但岸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寒风刮在脸上生疼。

他找了个水流相对平缓、据说鱼群常聚集的回水湾子。

撒网是个技术活,尤其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

曹山林虽然前世见过,但亲手操作还是头一遭。

他回忆着赵老蔫偶尔提过的要领,用力将网撒出去。

第一次,网没散开,团成一团掉进水里。

他不气馁,收回来,重新整理,再撒…

冻得手指发麻,鼻涕都快冻住了。

失败了四五次后,终于有一网撒得像个样子了,白色的网浮在墨绿色的江面上散开一道弧线。

他蹲在岸边背风处,啃着冰冷的烤土豆,喝着热水,耐心等待。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感觉差不多了,便开始收网。

网很沉!

拉上来颇为费力。

等他终于把网拖上岸边,眼前的一幕让他精神大振!

网眼里挂满了扑腾挣扎的鱼儿!

大多是半尺来长的细鳞鱼和柳根鱼,银白的鱼鳞在冬日暗淡的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还有几条一尺多长的“牛尾巴”鲶鱼,扭动着滑腻的身躯。

这一网,起码有三四十斤!

曹山林大喜,顾不上冰冷,手脚麻利地将鱼从网眼里摘下来,扔进带来的柳条筐里。

活蹦乱跳的鲜鱼挤在一起,散发着浓郁的腥气,在他闻来却无比悦耳。

他再次下网,继续等待。

一个上午,他撒成功了七八次网,每次都有不错的收获。

三个柳条筐几乎都装满了,估摸着得有一百五六十斤鲜鱼!

看着这些战利品,曹山林心里盘算开了:这么多鱼,直接拉去县城零售不现实,天冷容易冻死,也没那么多时间。

最好能找到大宗买家——厂矿或者林场的食堂!

他想起前世隐约听人提过,县农机厂和国营林场的食堂采购员经常出来找野味。

对!

就去找他们!

他拉着沉甸甸的地板车,费劲地往回走。

回到屯子时,已是下午。

他把鱼暂时放在阴凉处,用旧棉被盖好保温,然后立刻去找王福满。

“大队长,我打了点鱼,想拉到县里厂子食堂去试试。您看…能不能开个介绍信?不然人家怕是不敢收。”

这年头,私人售卖大量农副产品,没有大队的介绍信,很容易被当成投机倒把。

王福满看着曹山林拉回来的那么多鲜鱼,也是吃了一惊,听完他的打算,沉吟了一下:“嗯,卖给公家食堂,这路子倒是正。介绍信俺给你开。不过,价钱你得自己谈。路上小心点。”

有了介绍信,曹山林心里踏实了。

第二天天不亮,他就用棉被把鱼筐裹得严严实实,绑在地板车上,揣着介绍信和干粮,拉着车徒步往县城赶。

三十多里地,拉着重车,走到县城时已是晌午。

他打听着找到县农机厂,跟门卫说明了来意,出示了介绍信。

门卫看他虽然年轻,但说话有条理,又有大队证明,便帮忙叫来了食堂采购员。

采购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围着围裙,看着曹山林打开棉被露出那满满一筐还在蹦跶的、鳞片完整的新鲜江鱼,眼睛顿时亮了!

“哟!这细鳞鱼!可是好东西!哪打的?”

“棒子沟江里刚打的,绝对新鲜!”曹山林赶紧说。

“咋卖?”

曹山林早有准备,他知道国营店里的冻鱼价格,便报了个略高但比肉便宜的价格:“您要是全要,按毛算,一毛五一斤。单买细鳞鱼得两毛。”

采购员摸了摸下巴,看了看鱼的成色,又看了看介绍信,最终一拍大腿:“成!一毛五就一毛五!这一筐我都要了!以后还有,直接送过来!咱厂子工人就稀罕这口野味!”

顺利成交!

一筐鱼六十多斤,卖了九块多钱!

曹山林顾不上歇息,又拉着剩下的鱼赶去国营林场。

林场食堂更大,采购员更痛快,同样以每斤一毛五的价格包圆了剩下的鱼。

等曹山林拉着空车回到棒子沟时,天已经黑透了。

他虽然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但怀里揣着卖鱼得来的二十多块钱,心里却火热一片!

这条路,走通了!

虽然辛苦,但来钱快,风险小!

在弄到子弹之前,这就是稳定的财源!

接下来的几天,曹山林天天早出晚归,顶着寒风在江边撒网捕鱼,然后拉去县城和林场。

虽然每次收入不算巨款,但几天下来,也攒下了**十块!

加上之前剩下的,凑够迁户口下一期的六百块,已经指日可待!

倪丽珍看着丈夫每天冻得脸通红、手脚皴裂却干劲十足的样子,心疼不已,只能把家里烧得暖暖的,饭菜做得香香的,默默支持着他。

这个小家,在寒冷的冬日里,正靠着男主人的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积攒着希望,向着更好的未来,稳步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