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庆海骑着自行车出了村子,就有那人在田间地头看到远远的骑着自行车的说道,又看那不是老何家的二小子吗?这上工时候骑着自行车上哪儿去?就有那人说道。人家不差那几个工分,有自行车就是好啊。想去哪都方便。
村子里酸溜溜的议论着,何庆海不知道的是山上的人又把自己家的事拿出来一顿说,就有那人说道,你们说这何家二小子,以后是不是不会在咱们村了?有的人说道,咋的,你听到啥信了?都是这村的,咋不在这村?
只听那人一直往山下望着,却说那老何家那老头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听说,可是大城市来的,那可是当官的,那要是给自己孙子安排出去,离开咱这山嘎达,那可就平步青云喽。
有的人就说,也不好说呀,没准。这何庆海这小子年纪不大,这嘴皮子能说会道的,而且还是初中毕业,你们想想。肯定不能在咱这嘎达呀。
跟前儿几个老娘们又说到,哎呀,这何家二小子要是去大城市了,这肯定也不能要这咱农村这姑娘喽,这老李家那姑娘还一心等着,年纪到了嫁给过去呢,看样子这事**不离十的黄。
也有的人说,那可不一定,还寻思人家结完婚带着媳妇一起走呢。有的人说道,想什么美事呢,人家也要讲究门当户对,那这老李家是啥人家呀。大字不识一个,啥本事没有,靠这么个姑娘,好不容易靠上老何家了,他家这几年日子过的还算好,别以为大火都不知道。那姑娘一天天的老往老何家去,那不就害怕被谁给撬了墙角咋的?
这程桂珍也真是的,就死心眼的认准那一个姑娘,那老李家那姑娘有啥好的?我家姑娘也不差啊,有的人就说,就是,你看老李家,这几年他家那小子原先病歪歪的,就这年月那孩子也都养活着好好的,那不都沾了老何家的光。
这要是何庆海不要他家那小妮子,看他家还在村里有脸不,那要是再找婆家可就不好找喽,啥人家也不愿意要这样的媳妇,谁知道这么大个姑娘。有没有被破了瓜呀?
有的妇女就说道,不能吧,毕竟年纪还小,有那妇女说,小什么小啊,我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跟我们家那男人圆房了,一听这都是村子里结婚早的人,确实有那人家,为了早早的结婚娶媳妇,十四五的两家换亲或者早早的就定门亲事,到了年纪就结婚,再不就童养媳,以前那年代多的是。十五六岁生孩子的妇女,农村五六十年代不在少数的。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规定这姑娘小子结婚都晚,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往往是村子里不注重那些。两家想结婚,早早的直接摆了酒席就可以了。
何庆海这时候骑着自行车悠哉悠哉地往县城去。看着山间,地头,到处都有劳动人民在挥舞着锄头,没错,这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除草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有几个像何庆海这样式的,骑着自行车到处乱晃的。何庆海走过一个山坡以后,眼看着到县城了,四处撒么看看。这个地正好。没什么人从空间里拿出一头。一百二三十斤的黄毛子放到自行车后边,用两个麻袋两头套好,骑着自行车赶紧奔往县城粮站。
当何庆海一鼓作气骑到粮站的时候,只看粮站门口坐着个人,好家伙,小孙平时都在站里边,这今天咋还在外边坐着?小孙惊讶的站着起来说道,兄弟,你可下来了,你不知道,哥哥我都盼着你两三天了,何庆海笑着说咋的,就这么想我,小孙笑呵呵的说道,哎呀,快进来,快进来,我进去干啥?何庆海说道,我又不卖粮食,我一会还要到市里去。答应你的肉给。
何庆海把自行车支好,车上的袋子拿下来,用手一拎,扑腾扔在地下,小孙儿过去一看,紧忙向四外瞅瞅,这时也没有人往这边看原因无他,这时候的粮站可是没粮的,也没有人到这来。小孙儿高兴的说道,兄弟。谢谢你了,大恩不言谢。
进到粮站里边去拿东西,等了一会何庆海看小孙拎着个布兜子里边儿装的各种香烟。都是高档货。随后又看小孙拿出来一把钱,还有票。给何庆海说道,兄弟,就这些,别嫌少,何庆海估计算了一下。不到300块钱的现金,还有一些布票,粮票,也有鞋票。卫生纸票没邮票,乱七八糟一堆的生活用品票。关键他手里这一兜子烟可都是好东西何庆海说道,今天还要去市里,就不跟你闲聊了,只听见小孙说的,哎,兄弟,兄弟,先别着急走,哥哥明天就结婚了,希望你早点儿来哈,何庆海想了想说行。 小孙高兴的说,我可等着你了啊,何庆海知道这小子的舅舅可不简单,这条关系可不能断了。
告别了小孙,何庆海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县城的客车站。幸亏车子还没走,把车推到了无人的巷子口,收进空间,大步流星的赶紧走上了客车买票。找了个没人的座位坐下,只听那售货员大声喊着,去市里的,去市里的马上发车,马上发车。随着等待的时间陆续的又上了几个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