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何庆海上次跟金爷交易了一次油以后,又和金爷预定了一个月,在这里拿200斤油的订单。
今年雨水就有点儿少,而且天气特别炎热。老百姓们还没有注重这一点,也没有发现什么,但是老人多数都感觉到了,今年雨水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庄稼收成还是可以的。
在暑假期间里,何庆海简直是玩儿疯了,没事儿的时候不是去山里打猎,到处晃晃踩点山货,就是下河拎回来一些鱼虾。自家院子里每天都能晒几条大鱼。村子里人眼巴眼望的,稀罕的不得了,也有人家学着何庆海也弄回来不少鱼。都把鱼竿晾晒起来,留着能卖钱,又能自家吃,看着村里人弄一些山货,晒一些菜干儿,村里人都在忙碌着。
看着村儿里人把自家菜园子里吃不完的青菜都晾晒起来,有豆角丝儿,茄子干儿这些亮的是最多的,毕竟每家的菜园子都那么大。何庆海家也晾晒了很多,家里所有的盖帘子能晾晒的全都通通的摆在院子里,毕竟大热的夏天,两天就干的透透的。
10来天过去了,村里人还是传出了何庆学到市里上班儿有工作的事情。这不村里几个嘴巴大的老娘们儿就到自己家来串门儿,询问, 想知道村里传的是真是假,程桂珍也没瞒着说到,是真的呀,我家老大是去上班儿了,户口都挪到城里去了,以后我就吃城里的商品粮了,村里几个婶子这家羡慕的又夸了起来。
说程桂珍会生儿子,会教育儿子,看着儿子多有本事,大儿子就是吃商品粮,将来就是城里人,二儿子还这么有本事。家里越过越好,其中一个婶子就开始说起,介绍自己娘家侄女儿的事儿来几个婶子因为这个事情又吵了起来,都互相夸自己娘家的侄女儿自己的妹子说的那简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
程桂珍听的一个头两个大,说道,哎呀,我家大儿子年纪还小呢,再过几年再说,不能结婚那么早,几个婶子听了不开心,说道。早结婚,早成家,你就早抱孙子,这多好呀,你儿子在市里上班,儿媳妇儿在家伺候你。这福你咋不会享呢?
程桂珍心想是啊,儿媳妇儿伺候也挺舒服的,但是跟自己儿子两地分居也不是个事儿。严格记得儿子是城里人吃商品粮的,咋的也得找个城里媳妇儿想明白这一切,接着说道,我儿子现在是城里人城里户口。怎么的,找一个城里媳妇儿,也得必须有工作的。村里几个婶子觉得也是,人家都是城里人,有工作,有钱拿,凭啥娶个乡下没工作没文化的女人?
话聊不到一块儿去, 便宜谁也没占着。几个婶子就走了。然后村子里就传出何庆学现在是城里人啦,有工作了,吃商品粮,找媳妇儿,绝对要找个城市里的,也必须有工作的,人家可不找这乡下泥腿子,没文化的女人可不行。
最后传来传去就传成何庆学,看不起农村人。程桂珍知道了以后,气的要命,村里这些老娘们儿,嘴里一点儿把门儿的都没有,这话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村儿里人羡慕妒忌恨的特别多,私底下都想怎么样?占点儿便宜得到好处,最想这么做的竟然是何庆海的三叔何满一家子,一家人正在一起商量着怎样让二哥何义家,让出来工作名额,或者是给弄个工作。两口子在家畅想着做城里人 吃商品粮不用下地震工分,风吹日晒的。
何庆海看着家门口这阵仗,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他把兔子往地上一放,冷冷地扫了一眼众人,“都在我家门口吵吵啥呢?”
三婶儿见何庆海回来了,立马提高了音量,“二侄子啊,你大哥有本事去城里工作了,你也得帮衬帮衬你三叔家啊,给你三叔家也弄个工作。”你三叔现在身体不好,这地里的活儿也干不了多少,这一大家子不得。饿死了,这么多张嘴都等着吃呢。咱们都是姓何的?一家子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周围人也跟着起哄,“就是啊,何老二你现在也不差,拉一把自家兄弟也是应该的。”何义听的这些人,不嫌事儿大的起哄,气的要命,本来他就是个最老实的人。不知道说什么了。
何庆海冷笑一声,“我大哥有他的本事,能去城里工作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也没那个能耐给人弄工作,大家就别在这瞎操心了。”
三叔一听急了,“二侄子,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都是一家人,你咋能这么见外呢?”
何庆海眉头一皱,“三叔,帮村里人弄山货挣钱,没沾过谁的光。工作哪是那么好弄的,你们别为难我。”说罢,他便拎起兔子,拨开人群进了家门,留下一群人在门口面面相觑。
程桂珍破口大骂的说道,你们这些丧良心的,我儿子帮村子里卖点儿山货,挣到啥钱了,也没看到你们这些人有啥感激的。我大儿子的工作那是因为他读书好读了这么多年书,肯定要到城里工作,就你们那一大家子,字认识一箩筐了吗?还想到城里工作,想屁吃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