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 第134章 硝石制冰

过完中秋节,还有一天就到院试放榜的日子,一大早,王父一早架着马车带着王一帆来接陈传富、陆姑丈和黎父一起去海幢寺?上香,想在院试放榜前在神灵面前再努力祈祷一番。

陈家小院里,拒绝同行的王一帆一脸颓废地躺在竹榻上,神情和刚出考场没有太大区别。

果然,不用陈远文他们多问,藏不住话的王一帆等他爹一出院门,就竹筒倒豆子般地把他这两天的遭遇都说了个遍。

自从他从考场出来,就被王父揪着问了八百遍“考得怎么样?”有时候半夜三更还听到他爹在他门外的来回踱步的声音,他都担心再不放榜的话,他爹可能会顶不住先倒下了。

所以,今天王一帆听到他爹来陈家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上香祈愿,甭提有多高兴了。

说起陪考家属情绪不稳定这个问题,陆笙和黎湛也一脸感同身受,看来大家都没少被家长们折磨,只有陈远文一副“我没有”“与我无关”“和我没关系”的表情。

陆笙羡慕地道:“表弟,我可真羡慕你,自出考场以来,大舅舅可从来没有问过你一句考试考得咋样?只关心你身体怎样。”

黎湛赞同地道:“确实如此,岳父大人对文弟真的太好了。”

王一帆不相信地道:“真的吗?陈伯父一句都没有问远文吗?”

陈远文瞥了他们仨一眼,故意气他们道:“羡慕吧,谁让我是家里的独苗苗呢,你们可羡慕不来。”

要知道,在他们家,只有他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他阿爹阿娘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快点长大成人,然后早点娶妻生子,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至于科举功名,有则庆之,无则不强求之。

而其余三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三位都是家中长子,而且都是读书天赋较高的那一个,可以说,家里改换门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所以即使这次不中,至少未来10年8年,他们的青春还得抛掷在科举读书上。

陈远文的想法是,不管这次院试的结果如何,他在科举路消耗的时间,他只打算坚持到前世上完大学的时间,也就是22岁左右,如果还不能考上进士,他就打算谋求其他生路了。

不过在看到大海商潘老太爷的处境后,他深刻认识到在这个朝代,没有官身护着,赚再多的钱也护不住,就算从商,最好也弄个举人的身份,做个儒商。

看到其他三人情绪有点低落,连院里的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难耐起来。

陈远文忽然想喝冷饮了,他想起来他前些时间让陈烈给他弄一些硝石回来,结果硝石买回来后却因为临近院试,他怕吃冰饮会闹肚子影响考试,所以一直没用。

他拉着三位小伙伴道:“来,我让你们看一下我的戏法”。

陆笙、黎湛和王一帆一脸莫名,还变戏法,“远文,你什么时候学会变戏法了。”

陈远文保持神秘,不语。

他钻入厨房,从橱柜一角翻出那包硝石,又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铜盆子,在大的铜盆里倒入井水,在小的铜盆子里则倒入烧开放凉的开水,然后他在大铜盆里放入硝石,并用一根木筷子不停搅拌,边搅动边嚷嚷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随后,陆笙三人就惊奇地发现大铜盆的水似乎蒸腾出烟气,然后水温越来越低,直到凝固成冰,而放在大铜盆上的小铜盆的凉白开也逐渐变成冰块。

硝石制冰在后世是一种很多人都知道的物理现象,其原理就是利用硝石溶解于水时吸收大量热量的特性,使水温降至冰点以下从而结冰的物理方法,?核心步骤包括准备硝石和水、溶解硝石于水中、搅拌加速冷却、等待水凝固成冰,并使用双容器系统提高效率?,该方法起源于唐朝,可重复利用硝石但实施性较低。??

这种方法虽然据说源于唐朝,但是陈远文从接触到周围的人事物,却发现这种方法似乎很少人知晓,他猜测要不就是硝石难得,制冰成本太高,远远及不上大规模的冬季采冰的成本低;要不就是这个方法可能失传或成为秘方,他倾向于前者,硝石在药店只有少量售卖,他这点硝石为了不惊动旁人,还是让陈烈分开几个地方去买的,反正他现在玻璃都造出来了,这种在唐朝就存在的技术,他也不怕掉马甲之类的了。小批量在家自制冰块自饮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陆笙、黎湛和王一帆还在激动地这里摸摸那里摸摸,感受者神奇的水变冰的时候,陈远文已经拿起昨天用剩的柠檬,利落地切片,加蜂蜜,泡红茶,再投入在小铜盆里凿下来的冰块,搅拌均匀后,又翻出一碟今早让徐娘子现烤的老婆饼,带着小伙伴在桂花树下品尝冷饮和茶点。

哇,一杯冰凉的蜂蜜柠檬红茶下肚,舒爽得四人浑身一激灵,刚才被炎热的太阳引起的不适通通都被赶走了,连毛孔都似乎在惬意地张开。

王一帆一边喝一边感叹道:“远文,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又是放大镜又是制冰的,我怎么感觉我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

陈远文笑着说道:“我只是在学习之余爱看一些杂书而已。生活除了眼前的科考,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他很装的改了前世很流行地一句话,他看着小伙伴们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有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走更长的路。”

长期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人很快就会感到疲惫,继而放弃既定目标,生活不能够单一色彩,丰富多彩的人生才能走得远和走得稳。

这个道理是再世为人的他最大的感悟。

但是对于三个十来岁的小伙伴来说,似乎有点深奥,他组织了一下词语,道:“其实通过这次院试,我们都知道,只是闭门读书是很快考得好成绩的,越往上考,越需要社会的阅历和见识,如果我这次考上院试后,我准备用3年的时间把大明朝的名山大川、名城和有名的书院都走一走,之后再用3年时间潜心修读,在16岁后再去考乡试。”

陈远文在心里加了一句,谁让他年纪小呀,就算他才华横溢,13岁去考举人,考官大概率也会以爱才为名把他压下来,当然,如果这次没考上,那就不用多说,剩下的两三年里,他还得在书院老老实实地听课。

一说到明天院试放榜,今年已经16岁的王一帆垂头丧气地道“我今年已经16岁了,读了足足10年的书,也不知道还要读多少年?”以他爹的性格,说的好听,只要他考个秀才出来就行,但是他知道,考上秀才后,他爹肯定又要催着他考举人,这次的院试他一点信心都没有。

陆笙和黎湛虽然觉得自己题做得还可以,但是对手是几千童生,有些还考了很多年,还有为数不少的考生一直在着名书院读书,像他们这种才读了三个月的插班生,想战胜正式生,越想越没底。

正在气氛低迷之时,院门大开,祈福拜神家长团回来了,陈传富、陆姑丈、黎父和王父一脸喜气地冲进来道:“好消息啊,听说这次广州府的院试破天荒把上榜名额增加到50名呀,往年都是35人左右,希望传闻是真的。”

“什么?增加了15个名额,是真的吗?”连一向淡定的陈远文也站起来,激动地看着他爹。

“应该没错,是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富商,他从一个在府衙礼房工作的某位吏员那里得到的小道消息,明天放榜就知道真假了”。王父一脸兴奋地道。

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热切期待着明天院试放榜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