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 第78章 老婆饼(二)

至于耐火砖,他决定就用这个时代比较耐高温的青砖代替,至于防水处理需要的水泥,他有办法找到石灰石和粘土,却无法将石灰石在1450c高温煅烧后分解为氧化钙(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氧化钙随后与黏土中的硅、铝等成分反应形成硅酸盐熟料,从而造出水泥,所以他选择粘土活成泥浆刷一层将就着处理,主打一个因地制宜。

土法烤炉的建造,陈远文重金请来了附近最出名的彻灶台的师傅,果然不愧是经验老道的老师傅,陈远文只是把图纸给师傅讲解了一下,人家带着两个徒弟一天就把这个土法烤炉给完成了,师傅临走时八卦地问陈远文这是干什么用的,陈远文随口说烤鸡用的。

结果说完后,陈远文才猛然想起来,这个如果把盛点心的铁制托盘换成勾着鸭或鹅的铁钩再挂在烤炉中间,时不时转一转,翻一翻面,也许还可以用来时不时做一顿广式烧鹅、烧鸭和叉烧等等解馋,光是想想,陈远文瞬间感觉他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关于第二难题,就是馅料里用到的白糖。说起白糖在我国古代的发展是相当地悠长。

白糖最早在我国唐代(618-907年)文献中首次出现,但是当时的“白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精制白糖,而是一种相较于黑糖和赤糖色泽更为明亮的糖类。

而宋代(960-1279年)由于与阿拉伯国家及南洋地区的贸易交流可能促进了制糖技术,白沙糖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宋代典籍如《宋史》、《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以及《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用本草》等多次提及“白沙糖”或“白糖”,反映了这一时期白糖生产技术和需求量的显着提升。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提到用白糖制作糕点,表明白糖已融入饮食文化中,成为日常食品的重要原料。

元代(1271-1368年),制糖技术出现了重大转折。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政府从埃及地区引入了先进的制糖技术,尤其是使用树灰作为澄清剂的方法,使得白糖的炼制更加精细。这一技术进步显着提高了白糖的产量和质量。元代的典籍如《饮膳正要》也记载了白沙糖在宫廷饮食中的广泛应用,说明白糖已成为上层社会和国家的重要商品之一。汪大渊《岛夷志略》还有“贸易之货,用白糖”的记载。说明在元代制糖技术和产糖量可能有了一个转折点。此时的白糖制造不仅仅局限于民间消费,已经成为了上层社会和国家的重要商品之一。

而到了明代(1368-1644年),中国白糖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提到,明嘉靖以前,中国主要生产黑糖。然而,随着黄泥水淋法的发现和应用,白糖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改进。

黄泥水淋法利用黄泥水过滤糖浆杂质,使糖浆更加清澈,糖的颜色更接近现代白糖。这一技术提升了白糖的纯度,使其逐渐取代黑糖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之后明代白糖不仅在国内市场广泛流通,还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通过海上贸易路线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地。

按照历史的发展,现在还是弘治年间,黄泥水淋法过滤糖浆杂质制造出适合做糕点的白糖的办法还没有出现,而老婆饼的主要馅料是冬瓜蓉,如果使用黑糖,不但影响口感,在色彩方面也会逊色很多,拉低点心的档次。

?黄泥水淋糖法?陈远文是知道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制造成本很低,他犹豫的是要不要把这种提纯方法提前发明出来。

然后,他就让他三姐去街上的杂货铺询问了一下白糖的价格,如果不贵,他就决定购买,结果三姐回来说那白糖贵得离谱,价格是米价的14倍,关键是数量还很少,店家说想买多点的话还要提前预定,他们要从广州府山长水远的运过来。

听了米价14倍的白糖价格后,陈远文决定自己悄悄动手丰衣足食,跟家里人说方法是一本外语书籍上记载的偏方,此事他只告诉他爹娘和大姐,而且叮嘱此事切记不能对外说,白糖也只能自家用,有人问就说是叫人去广州府代买的,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他担心家里二老和大姐不懂轻重,就说了这个白糖和黑糖价格的巨大差异和利益相关,他们家现在还护不住这个秘方。

黄氏和大姐秀梅听了很害怕,想着要不还是用黑糖做老婆饼好了,但是在尝试过黑糖冬瓜蓉的老婆饼后,陈远文果断坚持用白糖,考虑他们家用的量不大,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而制造白糖的过程,是陈远文关在房间里完成的。他依然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制糖脱色工艺,经过4个步骤:

一是制备初糖?,陈远文为了省事直接购买甘蔗榨汁后熬煮浓缩成红糖(黑砂糖)。

二是?装填瓦溜,将红糖置于漏斗状瓦器(瓦溜)中,底部以草塞封口。

三是淋黄泥水,用特定黏土制作的黄泥水从顶部淋下,吸附色素和杂质。

最后?是分层收集?:去除底部草塞后,上层析出白色糖霜(白糖),中层为黄褐色糖,下层为含杂质的黑色糖蜜。

如此这般,陈远文通过黄泥吸附杂质实现红糖脱色,制得白糖,其核心技术和原理就在于黏土矿物的物理吸附作用。

他利用沐休时间,一口气制作了5斤白糖,想着应该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白糖容易潮湿结团或结块,不方便存放,他就没有继续制造了。

这些黑糖,陈远文让黄氏分开几家店铺购买后再提回来让他提纯,提纯后的白糖他只拿了一斤出来,其余白糖被他放到自己房里藏起来,卧室也上了锁,对着二姐和三姐则说是找县学的同窗帮忙买的,可以有折扣。两位姐姐知道他有首饰铺的分红,也没有多想。

接下来的时间,整个陈家老宅就进入做馅料、做饼、烘焙和试食的阶段,全程由大姐动手,陈远文做技术指导,在经过两次尝试后,很快就测试出烘焙的时间。

当第一炉的冬瓜蓉馅料、红豆馅料、红薯馅料和咸蛋黄馅料的老婆饼烘焙出来后,陈远文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块老婆饼就塞进嘴里,被烫得吱哇叫也不肯吐出来,感受着这熟悉的皮酥馅润、甜而不腻的口感,顿时觉得这几天的劳累一扫而空。

看着儿子(弟弟)吃得一脸陶醉和满足的样子,黄氏和三位姐妹也各自拿起一个老婆饼就啃了起来,然后也被这酥软香甜的口感征服了。

陈远文比较喜欢咸蛋黄馅料的,有甜有咸,两种味道融合在一起,仿佛永远吃不腻;而黄氏和大姐最偏爱口感软糯的冬瓜蓉馅料,甜而不腻;二姐和三姐则喜欢粉粉的红豆馅的,唯有红薯馅料的老婆饼大家都不太喜欢,原因居然是小时红薯吃得太多,吃怕了吃腻了。

陈远文这才发现他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现代人因为营养过剩和不爱运动造成这高那高的,才需要红薯馅料这种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食品,但是在古代,红薯都是贫穷人家赖以活命的口粮,很多普通贫民百姓一年里有大半年都要掺着红薯吃才能熬过去,平时吃红薯都快吃吐了,吃点心哪会想吃这个,而且还要花钱买。

想通这一点后,陈远文立马改正错误,把红薯馅料的老婆饼从售卖单里删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