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 第16章 红薯粉条(一)

交完夏税后一身松的村民们又投入在“抢收抢种”的双抢的热潮中,陈远文家人多田少,种完禾后,就马不停蹄地去旱地收花生。

大人在地里拔花生,把花生连苗担回家,小孩子和妇孺就在家摘花生,晒花生,花生苗和带壳花生晒干后,苗留给牛给,花生还得把它一粒粒地剥开,选取里面饱满的种子留种,瘪不够丰满的花生米则被拉去镇里的榨油坊榨成油,一小部分花生米则会被阿娘用油爆香成香喷喷的花生米用作阿公阿爹他们的下酒菜和小孩子们的小零嘴。

收完花生,又得去红薯地收红薯,老规矩,男人去地里挖红薯,妇孺在家里清洗红薯,把红薯切片晒干,留到青黄不接地时候吃。

陈远文看着那小山一样的红薯,想起后世在某音看过的用红薯做的粉条,不禁心动不已。

做红薯粉条的第一步就是红薯淀粉的提取?。首先要选料清洗?:选用淀粉含量高的红薯(白心品种更佳),彻底清洗去除泥沙,可去皮提升纯净度;然后粉碎过滤?:将红薯切块后粉碎成浆,用纱布多次挤压过滤,分离出淀粉水,静置沉淀3-8小时,倒掉上层清水获得湿淀粉块;最后就是晾晒淀粉?:湿淀粉掰成小块阴干,避免暴晒,研磨成细腻粉末备用。??

第二步就是粉条成型关键步骤?,?一是打芡调糊?:取少量淀粉加沸水搅拌成透明芡糊,再混合剩余淀粉揉成面团状(可加入米浆或食盐增强韧性);二是?漏丝成型?:面团装入裱花袋或漏瓢,在沸水锅上方匀速挤压成细条,煮熟后迅速过冷水定型;三是干燥储存?,将粉条悬挂晾晒至完全干燥,避免霉变,密封存放于阴凉处。??

做红薯粉条的成功率提升要点一就是?淀粉的质量?:沉淀时多次换水可去除杂质,使淀粉更洁白;二就是筋度调节?:添加大米粉、绿豆粉或筋力源替代明矾,增强粉条耐煮性;三就是水温控制?:漏丝时保持水温微沸,防止粉条粘连或断裂。?

不过,陈远文心里疑问就是他明明记得?红薯最早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593年)传入中国,由福建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时称吕宋)引入福州?,同时存在广东(1582年)和云南等地的其他传入路径。

但现在据他偷听收集到的信息,现在才是弘治二年,是1489年,弘治之后是正德,正德无嗣过继他堂弟登大宝,为嘉靖皇帝,之后才是隆庆、万历,隔了成百年的历史,不知道为啥现在才弘治年间就有红薯传入岭南粤北山区了。

这个问题估计要等他入学后多读点书才可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说实话,他上一世历史很烂,他的专业是英语,辅修日语,之所以能留校在图书馆工作是因为那年馆里缺一名管理外籍书库的人员,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外企很吃香,薪酬很高,无人愿意留校,才让他这个无权无势,只想安稳度日的人捡了个漏。

对于明朝的历史,他只对明太祖朱元璋、朱棣以及弘治至万历这几个比较熟悉,原因就是这几任皇帝都是电视剧或穿越小说比较喜欢选择的这几任皇帝的年代介入,所以他多少有点印象,至于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史传荒淫无道,建豹房、宠信太监“八虎”的明武宗正德皇帝。

他掐指一算,弘治皇帝(1488-1505)在位18年,然后到正德皇帝(1506-1521),在位16年,再到嘉靖皇帝(1522-1566),在位45年。现在是弘治二年,他5岁,也就是说他21岁的时候,弘治皇帝驾崩,37岁的时候,正德皇帝驾崩,82岁的时候,嘉靖皇帝驾崩。也就是他这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喜欢用太监制衡朝臣的无嗣皇帝正德和喜欢修仙论道的嘉靖皇帝统治下,这两位对朝臣对百姓都不是好皇帝,也就是弘治年间好点,他怎么这么苦呀?

不过他转念一想,总比穿越到元朝被当成四等公民或者穿到清朝要刮头留大辫子好得多,至少这百年内无外族入侵,就沿海倭寇之患,他住在岭南山区,倭寇过不来,至于山民作乱,难听点,他们就是山民,要是世道不好,他们包袱一卷跑深山大岭的山洞一躲,十万大军都不一定能找到他们,他们可是小说里穷山恶水出刁民里的刁民本民,惹急了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出了事往山里一躲就行,这也是府衙不敢过分压迫他们的原因之一。

他决定了,书他会好好读,要是能考个功名护着全家人,护着陈家村是最好的,要是考不上功名,他就好好跟着阿公学医或者种草药,又或者跟着六叔公学习武艺,以后行走江湖或者护着村子也行,世界这么大,他还是想出去看看。

“轰隆”一声,一大堆红薯又倒在陈远文的脚下,惊醒了正在胡思乱想的陈远文,原来是阿爹又挑了两大筐红薯回来。

“文仔,是不是洗红薯洗累了,累了就去休息一下,这些等阿爹从田里回来再忙。”二十四孝父亲陈传富看着自家儿子两眼无神地盯着红薯不语,以为他累了,让他去休息。

陈远文回过神来,看着忙得团团转的阿公阿婆阿爹阿娘二叔二婶三叔姐姐们和堂哥们,他摇了摇头,继续努力地洗着红薯,再把洗干净的红薯递给大姐切片。

晚上,陈远文想了很久,也想不到这么跟家里人解释他会做这个红薯粉条。难道他说吃厌了红薯干蒸饭,自己瞎想的;要不就说仙姑托梦,他们这边有仙姑庙,方圆百里都笃信何仙姑,对,就是八仙过海的八仙之一的何仙姑。

于是,他回忆了一下电视剧里何仙姑的打扮,组织了一下语言,在睡醒后的第二天就把梦里有个手捧莲花的仙女教他怎样用红薯做粉条的事情告诉阿公阿婆,阿公阿婆听完陈远文的描述后,确认是庙里何仙姑的造型,马上拉着陈远文跪下向着上天叩拜神仙保佑。

然后就赶紧把老大夫妇老二夫妇和老三叫起来,搬出久违的石磨,让他们按照陈远文的提示用红薯磨浆过滤晒粉,在隔天粉晒干后立马打芡调糊,烧热水做粉条,在看到定型晾晒在竹竿上的红薯粉条后,全家都激动不已。

机灵的陈二叔立马看到了商机,向老爷子说:“我们家可以多收一些红薯回来,加工成粉条后再卖出去。”红薯不易存储,吃多了烧心,产量又高,所以不值钱,1文钱可以买到1斤,但是粉条值钱呀,1斤大米做的粉丝可以卖15文钱,他们的红薯粉条卖个13文钱不成问题。

等他们按照陈远文的提议,做了包菜炒红薯粉条和蚂蚁上树,也就是肉沫红薯粉条后,那又入味又丝滑又劲道的口感更是征服了众人,大家“刺溜刺溜”地嗦着粉,吃得大满足。

饭后,陈老爷子召集大家一起召开家庭会议,主要讨论红薯粉条作坊的事宜,陈老爷子主要担心红薯粉条的销路,农闲时候做商贩的陈二叔拍着胸脯表示销量不是问题,卖到酒楼、饭馆、驿站、杂货铺可以。

关于人手和分工问题,陈二叔负责销售,陈远文他爹和陈三叔负责在家制作红薯粉条,家里人除了负责刺绣的冯氏和负责放牛的二姐秀兰外,全家齐上阵做粉条,然后再看陈二叔的销量,用完家里的红薯再到村里收购红薯,优先收购陈家村村民的红薯,希望可以大卖,让陈家村过个好年。

关于场地问题,因为暂时不知道销量如何,只能在自家院子里先关起门来做,至于保密问题,陈老爷子强调,这是陈家全家的秘方,关系到陈家的兴旺发达,谁要是泄露出去就是陈家的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