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 第137章 院试放榜(三)

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特别地漫长,在经历几次报喜衙役的过门而不入后,失望的气息弥漫着整个茶楼。

仿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就在大家都以为报喜已经结束,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失魂落魄的王一帆靠着旁边的陆笙,两人相对无言,一脸沮丧。

王父和陆姑丈见状,道:“要不我们下楼去看一下榜单,也许衙役们漏报了也说不定”。

漏报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不可能。这是衙役们一年到头难得的能光明正大地收红包的日子,他们怎么会忘记呢?

但此刻却没有人提出异议,隔壁桌的考生听到这个提议也纷纷站起来,准备下楼去看榜单。

正在这时,街上突然又响起了一阵锣鼓声,两名衙役跌跌撞撞地冲进状元楼,其中一个衙役高举捷报大声喊着:“捷报,广州府从化县陆笙陆相公,恭应弘治七年广州院试中试第五十名。”

“哐啷”一声,陆姑丈起身起得太急,把手边的茶杯都撞倒了,此时,已经无人顾及这种小事情。

他一把拉起正一脸不敢置信的陆笙,走上前迎接报喜衙役,道:“辛苦两位官差大哥。”说完,从怀里拿出捂了多时的小荷包,一人塞了一个过去。

陈远文和黎湛也激动地站起来,给陆笙道贺:“笙哥(笙弟),恭喜恭喜。”

陈传富和黎父也拱手向陆姑丈祝贺,三家人一片喜气洋洋。

此时,面如死灰的王一帆在王父的示意下,竭力调整表情,也站起来给陆笙祝贺,对于王一帆的落榜,陆笙也只能是拍拍他的肩膀表示下次再努力。

四人考试,三人中榜,只有王一帆落榜,个中滋味确实难以启齿。

多亏黎父是长袖善舞的生意人,很快就打圆场道:“其实王家侄儿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连过两关,16岁就考取童生的功名已经实属难得,想起老夫当年可是二十出头才考上童生,而且之后再无寸进。”

陆姑丈也连忙补充道:“就是,就是,王家侄儿已经很优秀了,这次可能是插班进去粤秀书院的时间有点太短了,下次早点进去读书,相信一定能上榜的。”

而憨厚老实的陈传富也鹦鹉学舌般地道:“对,就是这样,下次王家侄儿早点进粤秀书院的院试班学习,肯定能考上的。”

王父和王一帆仿佛找到了这次院试失败的原因,两人对视一眼,王父道:“对,都是我不好,应该早点送他去粤秀书院插班的,都是我耽误了他。”

王一帆则道:“哎,我要是早点插班过去就好了,我过去的时候,夫子都已经把四书五经的内容都梳理完一遍了。”

陈远文看着两父子的表演,他也觉得也许真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王一帆并不是常住在陈家小院,他给陆笙和黎湛开小灶讲解的律法知识和算术题,王一帆并没有听到多少,而这次刚好就有律法和算术题,有时候,差的就是那一星半点的分数。

不过,这个原因,陈远文决定烂在肚子里,遗憾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已经改变不了,人总要向前看。

陈远文想了想,真诚地向王一帆道:“一帆,我未来3年应该都会留在广州府继续读书,如果你学习上有疑惑的话,可以随时过来找我,我们一起研究交流。”

陆笙和黎湛也发出相同的邀请,虽然之后三人不会在同一班上课,但是课后是可以一起交流的。

这是打算三名秀才公一起辅导一名童生的架势,王一帆非常感动,王父也感激不尽,儿子这三位同窗都是好少年,少年得志而不高傲,谦逊待人,特别是年龄最小、气度却最不凡的陈远文,即使一袭普通的书生青袍却给人一种气质高华的感觉。

他不由得看了看陈远文身边的黎湛,陷入沉思。

据他家一帆说,黎湛和陈远文和陆笙本是县学同窗,三人一起携手考过县试和府试,之后黎父就向陈家提亲,定了陈远文的二姐,而成为陈远文未来二姐夫的黎湛原本凭借黎父的关系只能在广州府的二流书院插班借读,结果却因为陈远文的关系,给他和陆笙搞到了广州府四大书院之一的粤秀书院的珍贵的入读名额,而且听说陈远文还托人拿到了顺天府院试的试题和律法以及算术的题集,虽然也分享给他了,但是有陈远文的讲解和无讲解那是两码事,可以说,这次黎湛和陆笙可以考上秀才,肯定离不开自身的运气和努力,但是陈远文却是很大的因素。

陆笙因为是陈远文的姻亲,所以有这种待遇,而黎湛则是因为和陈家结亲才享受到这种福利。

据了解,陈远文家中还有一位姐姐云英未嫁,不知道是否已经定亲,按照常理应该会等陈远文院试结果出来后再考虑,也就是说他家一帆还有机会。

“公子,贡院的榜单已经抄录回来了,请您一观”。

刚才陈烈见尘埃落定,就指挥陈任下楼去抄一份院试放榜名单回来,省得他家公子等下还得下楼去和一堆人挤来挤去。

众人热切地看着陈任手中的榜单,最后由黎父和陆姑丈拔得头筹,两人一人拽着一边,快速从上到下扫了一遍名单。

两人遗憾地发现整张榜单只有三个人认识,也就是在座的三位考生,整个从化县今年的院试只有三个人上榜。

黎父和陆姑丈一脸暗爽的表情把名单传给其他人看,陈远文、陆笙、黎湛和王一帆挤在一起头碰头地看起来,陆笙道:“咦,我们粤秀书院这次连上我们仨有8人上榜,应该是史上最多的一届了吧,我记得上一届只有5人上榜。”

黎湛道:“这是因为这次临时增加了名额,要不然我和你都要落榜了,以往都是录取35人左右。”

旁边的陆姑丈和黎父听完心有戚戚焉 ,这次确实是好运气,如果不是增加名额,陆笙和黎湛是铁定落榜的,祖宗保佑,这次回家一定要买烧猪祭拜祖宗,这次祖宗们出大力气了。

而王父听到这次整个从化县只有陈远文三人考中,而自己的儿子王一帆因为自小在广州府读书,户籍也在广州府,所以上次的府试也没有计算在从化县的教化业绩里,那他的儿子,16岁的童生在广州府不值钱,可是在从化县那可算是青年才俊了,加上他家的金玉满堂首饰铺,又才又有财,不知道陈家可满意他们王家。

没错,精明的王父打得就是这个主意,他决定抄袭黎湛的成功之路,以他所了解的陈远文护亲的做法,只要他家一帆成了他的三姐夫,以后他家一帆的院试功课辅导,陈远文肯定会加倍用心筹谋的,他越想越得意,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差点笑出声来了。

看完榜单,陈烈看贡院大街人潮渐渐散去,就护着陈远文一行人悠哉悠哉地回到书院街的小院,陈任一早跑回来报喜,嚷得街坊都知道了,纷纷围拢上来道喜,然后陈传富、陆姑丈和黎父就喜气洋洋地抬着那筐新铜钱,见人就发,很快,书院街的陈宅出了“一门三秀才”的佳话就传得街知巷闻,前来领喜钱沾喜气的人就更多了。

而醒目的徐娘子居然准备了发糕,没有拿到喜钱的街坊就一人发一块发糕,现场更是喜庆热闹。

陈远文回到卧室,从自己的钱柜里拿出贴身银子包了二两一个红包,包了5个,一一递给四大护卫和徐娘子,道:“这段时间辛苦您们几位了,我们的院试才能这么顺利。”

四大护卫和徐娘子感动地接过红包,陈公子做事就是让人暖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