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 第119章 阿宁(三)

在冯宁家盘桓了一阵,喝了一碗凉白开,情况也了解了差不多,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陈远文就起身告辞了。

冯余氏和冯宁送到门口,活泼的冯家小妹也跟着出来相送,陈远文从袖袋中再次拿出那二两银子,塞到冯家小妹的小手里,说道:“哥哥今天没买礼物,这钱就当做送你的见面礼了。”

陈远文看着冯余氏一脸惊慌想拒绝的表情,轻声对她道:“冯夫人,拿着吧,是我作为工坊东家的一点心意,给家里孩子们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然后,不等冯家人再有动作,他率先迈开步子向营地外走去。

还是来时那条脏乎乎的路,此刻多了很多疲惫的下工的身影,破烂的衣衫,踉跄的步子,麻木的眼神,陈远文的步伐越来越沉重。

此前,他呆在老家那种穷土僻壤,因为有家人,有做郎中的阿爷,有懂刺绣的阿奶,有猎户出身的阿娘,有勤劳肯干的阿爹,还有相处融洽的二叔和三叔一家人,而且还和族亲们居住在一起,有屋有田又有地,虽然物质生活没有后世丰富,但其它方面是真的没有太多区别。

至于外面的世界,由于小时身体弱的原因,他很少外出探亲访友,只去过阿娘黄氏外家,黄家舅舅们虽然穷,但好歹有屋有地,闲时还可以上山打猎,加上他买山之后对黄家舅舅们和表哥们的雇佣,他们家的生活已经一跃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人家了。

在他读书后几乎就是私塾和家两点一线,之后到县学读书也是县学和家两点一线,结识和结交的人都是差不多家庭背景或收入水平的人,所以他今天猛然看到工坊的恶劣环境,心灵才有很大的震动。

原来胎穿这12年来,上天一直对他不薄,让他托生在一户可以说是富农的自耕农家庭,爷爷奶奶还都有一门好手艺,阿爹阿娘待他如珠如宝,可以供得起他读书。

如果投胎到这里的流民聚居的棚户区,连户籍都没有,那么他任凭他有天大的本事,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都不敢保证他能不能活到遇到贵人或者发挥本领的时候。

想想他的红薯配方,如果不是小姑丈陆家帮忙牵线陆家嫡支,恐怕早就被人硬抢;又因为三叔蔡家镖局的关系,应邀观看了那年的龙舟竞渡,救了广州右卫将军府的侄子,得到一大笔钱;又因为红薯配方这笔钱在县城买了铺子和房子,后来到县学读书,阿娘和姐姐们在县城宅子陪读,才给大姐结了一门在县城开饼铺的亲事;又因为在县城生活,逛首饰铺机缘巧合下找到和金玉满堂合作设计首饰的生意,又多了一份收入;之后好友黎湛也时不时来县城家里交流,一起县试府试,用救人的钱和首饰铺的分红在广州府买房,也促成了二姐和黎湛的亲事;在广州府无意中和当年在县城中秋灯会救的小女孩相遇,又拓展了玻璃的生意,结识了潘老太爷,引来皇家关注,还得到4名大内护卫。

这样细数下来,他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很有穿越者光环了,只是一直以来他都对这个朝代没有归属感,可能是得到的太容易,已经忘记普通黎民百姓的真正疾苦。

他的目标一直以来都很明确,就是读书科举,进入仕途,然后升官庇护家人和亲族。在今天来琉璃厂前,他还一心盘算着怎样尽快换一个大房子,改善居住环境。

但是,在亲眼目睹了工坊工人们和棚户区流民的穷苦生活后,他觉得作为一个后世的穿越者,他的人生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庇护他的家和亲族,他可以在实现这个小目标的同时为这个朝代的穷苦百姓也尽一份力,不是为了追求多高尚的人格,而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不会不安,为了自己后世接受的那么多年的教育不白费。

好吧,他暂时没有造福一方百姓的能力,那恐怕要等他中进士守牧一方以后才能实现。但他可以从作为工坊股东之一的身份出发,改善一个工坊的工人们的生活做起。

正思绪万千间,耳边忽然传来潘老太爷的爽朗笑声,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回到琉璃厂的会客厅。

厅内,潘老太爷正和一名小女孩儿在聊天,两人正聊得不亦乐乎,小女孩儿时不时发出咯咯咯的可爱笑声。

两人看到陈远文,同时停下,扭转面对着陈远文。哦,原来是徐知府家的千金徐知妍。

陈远文站得远远地行了一礼,正想避嫌告退,可潘老太爷却拉着他道:“我已经知道你之前从人贩子手里救过妍儿,既然有这样的渊源,就不必拘礼了,而且你和妍儿现在都是琉璃厂的东家之一了,琉璃厂那两成的份子我已经拨到她的名下了,以后她这边还是暂时由潘管事代为管理,你那边要不要也指定一个代管理的人呢?”

陈远文立刻想到了冯宁,他原本就打算把他培养为自己以后的得力助手,冯宁不但识字,而且会做账,年龄也适合,他原本是想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跑跑腿,做书童的活计,顺便帮忙管理首饰铺和琉璃厂的分红事宜。

他以后6-10年的时光里,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集中在读书科考里,他需要培养一名得力的助手或管事。

于是,他假装沉吟半刻,便告诉潘老太爷,他看上了今天那位中暑的小伙子冯宁,想培养他成为自己的得力管事,以后琉璃厂的消息传递由冯宁来负责,不知可否。

潘老太爷想不到他不但对那位小伙子起了恻隐之心,而且还打算大力培养。他虽然有点惊讶,但又想起陈远文的农家子身份,他家根本不可能有世仆或家生子这些人可以供他使用,所以他看上这个只剩孤儿寡母,没有依靠的识字又会做账的少年郎确实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总比选择亲朋好友做助手的羁绊要少得多。

于是他示意潘管事找出冯宁的契约送给陈远文,以后冯宁就是他的人了。

陈远文看了看那长达30年的契约,嘴角一抽,哎,还好,不是卖身契,要不然冯宁就会落入奴籍,再难翻身了,再长的契约,本质上冯宁还是良民的身份,只是雇佣他做工而已。

解决冯宁的问题后,陈远文又把自己在工坊和家属区以及流民棚户区看到的情况都说了一遍,然后他提出了改善的方案。

一是对工坊区进行细致划分,将工序拆分后设计成流水线作业,一道工序一个区域一组人,改变过去一个师傅带一堆学徒完成全部工序的生产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效率,还可以把一些比较轻巧的工作雇佣家属的女工来工作,这样工坊可以多出货,工人也可以增加收入。

二就是,他决定将自己两成股份分红的其中一成收入用来作为工人的福利发放,如节假日或工人生日结婚日子发米面粮油和布匹或红包等,如果不够的话,全部两成都拿出来,给工人提高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餐食标准,以及绿豆汤、解暑汤等饮品。

做琉璃这些重功夫,长期吃不饱,没有力气,他担心迟早会出人命。

至于为什么是从他自己的分红出,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善心不能道德绑架别人,他找了个为家人祈福的借口。

而他话音刚落,徐知妍听到工人的惨况,不差钱的她也要把份子钱拿出来一起给工人改善生活。

最后在潘老太爷的协调下,才终于决定,两人各出一成的分红钱凑成一个陈远文说的福利金账户,由潘管事和冯宁共同监督管理,多余的钱按照陈远文的建议,可以存起来,以后作为无息贷款,借给确实有急用的工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