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 > 第114章 码头机缘,义收双孤

怀揣着一万七千多元的巨款,宋卫国感觉胸口像是揣着一团火,灼热而沉重。他没有在省城多做片刻停留,甚至没顾上吃一口热乎午饭,在旅社退房后,便径直赶往长途汽车站。

他选择了人流量最大的候车大厅,坐在最角落的长椅上,身体微微前倾,双臂看似随意地交叉抱在胸前,实则将内口袋里那厚厚几沓钞票和存单护得严严实实。他眼神低垂,如同假寐的老虎,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每一丝动静。省城的繁华与喧嚣在他耳中过滤成了潜在的危险信号,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宋卫民,像一根毒刺,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直到登上开往县城的班车,随着车轮滚动,将省城的高楼大厦远远抛在身后,窗外逐渐被熟悉的田野和山峦取代,宋卫国紧绷的神经才略微放松了一些。但他依旧不敢大意,一只手始终按在腰间猎刀的位置。

一路无话,班车在颠簸的砂石路上行驶了数个时辰,终于在夕阳西沉时,停靠在了县城破旧的汽车站。

当宋卫国风尘仆仆却步伐稳健地踏进自家那座崭新的四合院时,早已等候多时、心急如焚的李素娟几乎是冲了过来。她甚至顾不上孩子们在场,一把抓住丈夫的胳膊,上下打量着,声音带着颤抖:“怎么样?没事吧?钱……钱没出事吧?”

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和眼底的乌青,宋卫国知道她这一天定然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他心中一暖,用力握了握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低声道:“一切顺利。回家说。”

孩子们也像一群小麻雀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

“爸,省城大吗?有好多楼吗?”

“爸,钱够买船了吗?”

小怀瑜也伸着小手要他抱。

宋卫国弯腰抱起小儿子,感受着那软糯的小身子带来的温暖,看着女儿们亮晶晶的、充满期盼的眼睛,一路的疲惫和紧张仿佛瞬间消散。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笑着挨个摸了摸女儿们的头:“先进屋。”

关上堂屋的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宋卫国才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那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钱款和存单。当他一层层打开,露出那摞厚厚的、散发着油墨香的“大团结”和几张银行存单时,李素娟倒吸一口凉气,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

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还是让她头晕目眩。

“这……这都是……卖参的钱?”她的声音轻得像羽毛。

“嗯。”宋卫国将钱和存单推到妻子面前,“一棵六品叶,七棵五品叶,还有那些四品叶,一共卖了一万七千二。这里是八千现金,剩下九千二换了存单,随身带着方便。”

“一万七……”李素娟喃喃地重复着这个数字,手指颤抖着,不敢去碰那些钱,仿佛那是烧红的烙铁。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更深的不安,“这么多钱……放家里……我这心里直突突……”

宋卫国理解她的心情,安抚道:“别怕,这钱留不住,马上就有用处了。”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明天,我就去码头看看船!”

“买船”这两个字,瞬间冲淡了李素娟对巨款的恐惧。她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光彩:“真……真能买了?”

“能!不仅能买,还能买艘好的!”宋卫国语气斩钉截铁。

这一晚,宋家新院的灯火亮了很久。夫妻俩在灯下仔细规划着。宋卫国将卖参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略去了宋卫民可能跟踪的细节,免得妻子担心。李素娟则仔细地将现金清点了三遍,然后找来一个结实的小木匣,将钱和存单放进去,锁好,仍旧藏回炕洞暗格,觉得哪里都不安全,最后还是抱在怀里,仿佛抱着熟睡的小怀瑜一般,才勉强入睡。

第二天,宋卫国再次早早出门,直奔县城码头。

县城的码头比不得省城的气派,但也停泊着不少大大小小的木质渔船和机帆船。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和海水的咸涩,桅杆如林,缆绳纵横。工人们吆喝着搬运货物,渔民们整理着渔网,一派繁忙景象。

宋卫国没有贸然打听,他像个真正的买主一样,沿着码头慢慢踱步,仔细观察着每一条可能出售的船只。他看船体的新旧、保养情况,看船舱的布局,看动力设备。他虽不是造船行家,但凭借猎人的细致和前世零星的见识,也能看出个大概。

他相中了两条船。一条是八成新的木质机帆船,船主是个老实巴交的老渔民,因儿子在南方找了工作,急着出手,开价九千五。另一条则是七成新,但要价只要八千,船主是个眼神闪烁的瘦高个,言语间有些含糊。

就在宋卫国更倾向于那条老渔民的船,准备深入谈谈时,一个穿着旧干部服、带着江浙口音的中年男人主动凑了过来。

“这位同志,是想买船?”那人递过一根烟,脸上带着生意人惯有的笑容。

宋卫国摆摆手,没接烟,打量了对方一眼:“看看。”

“我叫钱福贵,跑点水产生意。”钱福贵自我介绍道,压低声音,“我看同志你是诚心要买。不瞒你说,我跟这边船老大们都熟。你要信得过我,我倒是知道一条好船,船主是我老乡,家里急事要用钱,托我寻个靠谱的买主,价格绝对实惠。”

宋卫国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哦?什么船?在哪?”

“一条八五成新的机帆船,动力足,舱室也宽敞,保养得极好。”钱福贵指着码头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就泊在那儿。船主开价一万二,但急着用钱,八千块就卖!”

八千块?一条八五成新的船?这价格比那老渔民的船还便宜一大截!宋卫国心中疑窦顿生。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沉吟片刻,道:“看看船再说。”

钱福贵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引路。来到那条船前,宋卫国仔细看了看,船体确实不错,比老渔民那条还要新一些,船舱和机器看起来也没什么大毛病。

“船是不错。”宋卫国点点头,话锋一转,“不过,这船……没什么纠纷吧?手续都齐全?”

钱福贵拍着胸脯:“绝对没有!手续包在我身上,保证干干净净!”

正当宋卫国暗自权衡,考虑是否找懂行的人再来细看时,码头另一边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吵嚷和打骂声。

“小兔崽子!敢偷老子的鱼干!看我不打死你们!”

“没偷!是捡的!掉地上了!”

“还敢嘴硬!”

宋卫国循声望去,只见几个码头上的混混,正围着一对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半大小子拳打脚踢。那两个孩子约莫十一二岁年纪,穿着破旧的单衣,冻得嘴唇发紫,却死死护着怀里几片干瘪的鱼干,倔强地争辩着,眼神里充满了野性的不屈和恐惧。

周围有人围观,却无人上前阻拦。

宋卫国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他本就嫉恶如仇,尤其见不得欺负弱小。更何况,这两个孩子让他莫名想起了前世某个孤苦无依的瞬间。

“住手!”他沉喝一声,大步走了过去。

那几个混混一愣,见宋卫国身材高大,气势沉稳,倒也不敢立刻动手。为首一个叼着烟卷的斜眼青年打量着他:“你谁啊?少管闲事!”

宋卫国没理他,走到那两个孩子面前,蹲下身,声音放缓:“别怕,跟我说,怎么回事?”

较大的那个孩子抬起乌溜溜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宋卫国,又看了看他身后的钱福贵和那几个混混,抿着嘴不说话。较小的那个则吓得直往哥哥身后缩。

旁边一个看热闹的老渔民叹了口气,低声道:“是俩没爹没娘的孩子,从山东那边流浪过来的,听说来找亲戚,没找到,就在码头上混口饭吃……唉,造孽啊。”

宋卫国心里一酸。他看向那两个孩子,从他们粗糙皲裂的小手和黝黑的皮肤,能看出是常在水上漂泊的。他直接从口袋里(并非放巨款的内袋)掏出几张毛票,递给那个斜眼青年:“几片鱼干,我替他们赔了。别为难孩子。”

斜眼青年愣了一下,接过钱,掂量了一下,哼了一声:“算你识相!”带着几个混混骂骂咧咧地走了。

宋卫国又拿出自己准备当干粮的两个白面馒头,递给那两个孩子:“吃吧。”

两个孩子看着雪白的馒头,眼睛都直了,咽着口水,却不敢接。

“吃吧,没事。”宋卫国将馒头塞到他们手里。

较大的孩子看了看宋卫国,又看了看馒头,终于抵不住食物的诱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随即狼吞虎咽起来。小的那个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吃得噎住了直抻脖子。

宋卫国把水壶递给他们。

看着两个孩子饥渴的模样,李素娟和家里七个女儿的脸庞在他脑海中闪过。他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现出来。

他站起身,对旁边一直没作声的钱福贵道:“钱老板,这船的事,我再考虑考虑。”他现在对钱福贵和这条过于便宜的船,疑虑更深了。

钱福贵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和不易察觉的阴霾,但很快又堆起笑:“行,行,同志你慢慢考虑,想好了随时找我。”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宋卫国没理会他,目光重新落在那对吃饱喝足、正用混合着感激和警惕眼神看着他的兄弟俩身上。

“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

较大的孩子迟疑了一下,小声道:“俺叫海礁,十二了。这是俺弟,海岩,十一。俺……俺爹娘都没了,跟船出了事……俺们从山东来找姑,可姑家搬走了,找不着了……”说着,眼圈就红了,却倔强地没让眼泪掉下来。

水上讨生活的人,葬身大海是常事。宋卫国心中恻然。他看着这两个无依无靠、却能在码头上顽强生存下来的孩子,又想起自己即将买船,正需要可靠的人手。这两个孩子是渔民后代,对大海熟悉,稍加调教,或许是很好的帮手。更重要的是,他动了恻隐之心。

“愿不愿意,跟我走?”宋卫国看着他们,郑重地问道,“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们。以后,跟我上船,学打鱼。”

海礁和海岩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宋卫国。他们流浪了太久,受尽了白眼和欺辱,第一次有人对他们伸出这样的援手。

“真……真的?”海礁的声音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真的。”宋卫国点头,“不过,跟着我,要听话,要肯吃苦。”

兄弟俩对视一眼,突然,“噗通”一声,齐齐跪在宋卫国面前,眼泪再也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叔!俺们愿意!俺们能吃苦!啥活儿都能干!”

“求叔收留俺们!”

这一幕,引得码头不少人侧目。宋卫国心中感慨,连忙将两个孩子扶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以后不许随便跪。走吧,先跟我回家。”

他没有立刻再去谈船,而是带着海礁海岩,先去了附近的国营澡堂,花钱让搓澡师傅给两个孩子彻彻底底洗刷干净,又去旧货市场买了两身合身的、半旧但干净的衣服鞋袜换上。

当洗干净、换上新衣的海礁海岩再次站在宋卫国面前时,他不禁眼前一亮。这两个孩子虽然瘦,但骨架匀称,眉眼周正,尤其是一双眼睛,因为有了希望而变得格外明亮,一看就是机灵能干的样子。

带着他们回到四合院时,已是傍晚。李素娟和孩子们看到宋卫国带了两个陌生的半大男孩回来,都十分惊讶。

宋卫国将码头上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李素娟本就是心软善良的人,看着海礁海岩洗干净后乖巧又带着忐忑的模样,再听到他们的身世,母性顿时泛滥,眼圈也红了。

“可怜见的……快,快进屋吃饭!”她连忙张罗着添碗筷,把留给宋卫国的饭菜又多加了些。

饭桌上,海礁海岩看着满桌子的饭菜(虽然也只是寻常的玉米糊糊、贴饼子、咸菜和一碗炒鸡蛋),闻着那久违的、属于“家”的饭菜香,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吃得小心翼翼,却又无比香甜。

七个女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新来的小哥哥。清浅最大方,主动给他们夹菜。疏影则默默地把盛鸡蛋的碗往他们面前推了推。梦蝶、映雪在一旁小声议论着。嫣然、知画和怀瑾则眨巴着大眼睛,充满好奇。

看着这一幕,宋卫国和李素娟相视一笑,一种“家”的氛围更加完整了。

吃完饭,李素娟找出干净的被褥,在疏影和清浅房间隔壁的那间空房里,给海礁海岩搭了个临时的床铺。

晚上,躺在温暖柔软的炕上,盖着干净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海礁和海岩紧紧靠在一起,仿佛还在梦中。

“哥,咱……咱真有家了?”海岩小声问,声音里带着哭腔。

“嗯!”海礁用力点头,黑暗中,眼睛亮得像星星,“叔和婶是好人!咱以后一定好好干,报答他们!”

而此刻,宋卫国正在堂屋里,对李素娟说着钱福贵和那条可疑的船。

“我总觉得那钱福贵不对劲,船也太便宜了。”宋卫国道,“明天我再去码头,找那个老渔民谈谈,他那条船虽然贵点,但人实在,船也可靠。”

李素娟完全支持:“对,宁可多花点钱,买个安心。咱不贪那便宜。”

夫妻俩计议已定,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家里添了人口,虽然多了两张嘴,但也多了两份力量,更重要的是,做了件积德的好事。

窗外,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这座经历了磨难、正一步步走向兴旺的院落。海风带来的咸腥气息里,似乎也夹杂了一丝希望的甜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