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也更为奇妙。
陆烬的神念,如同最细微的根须,以自身道炉为核心,沿着那玄奥的轨迹,向着下方温暖而庞杂的意念洪流深处扎去。这并非简单的力量汲取,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共鸣与连接。每一缕神念触及到一个微弱的心念光点,都仿佛在他脑海中展开一段短暂的人生碎片,感受到一份真切的情感波动。
他感受到一个年轻士兵在哨位上,望着远方家的方向,心底那份混合着思念与责任的坚定;他感受到一个老工匠面对一块难以锤炼的寒铁时,那股不服输的执拗与专注;他感受到一个孩童在梦中咂嘴,回味着白日里难得的一小块糖的甜蜜;他也感受到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深夜无声流泪时,那蚀骨的悲伤与随后为了活下去而强行振作的坚韧……
喜怒哀乐,贪嗔痴念,求生之欲,守护之志……人间百味,红尘万丈,如同无边无际的信息潮水,顺着那正在编织的“根须”汹涌而来。
起初,这股洪流几乎将陆烬的自我意识冲垮。个体的意念在如此庞大的集体意识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仿佛一滴水即将融入大海,失去所有独特的形状。他的道心在无数情感的冲刷下摇曳不定,道炉剧烈震颤,那刚刚开始勾勒的“红尘之桥”雏形,几次濒临溃散。
这是背离星辰之路的又一重劫难——沉沦之劫。
若心神不够坚定,无法在这庞杂的意念洪流中保持本我,那么最终的结果,不是搭建起通天之桥,而是自身意识被红尘同化、消解,成为这集体意念的一部分,形神俱灭。
“我是谁?”
“我为何在此?”
“我要去往何方?”
在最危险的时刻,陆烬的意识深处,这三个最根本的问题如同惊雷般炸响。
纷至沓来的外来意念中,他看到了一幅幅幻象:
他仿佛变成了那个思念家乡的士兵,每日重复着枯燥的巡逻,将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底;
他仿佛成了那个老工匠,一生与铁锤火炉为伴,追求的只是手中器物能更完美一分;
他仿佛成了那个咂嘴的孩童,世界简单得只剩下一块糖的滋味;
他甚至感受到了那位母亲的巨大悲痛,那绝望几乎要将他吞噬……
不,这些都不是他。
他是陆烬。
他来自霜叶城的废墟,背负着逝者与生者的期望。
他行走于北冥的风雪,于军府的暗流中挣扎求存。
他身边有可以托付生死的伙伴,心中有誓要守护的灯火。
他的道,是守护之道。但守护,并非失去自我,融入众生。
明悟再次升起,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抛下的定海神针。他开始不再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去“倾听”,去“理解”,去“共鸣”,同时,牢牢地锚定着属于“陆烬”的 core 。
他不再试图去掌控这庞大的红尘意念,而是学着去引导,去梳理。他那独特的“万家灯火”心念之力,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源于他本心、同样根植于守护信念的力量,仿佛成了最好的滤网与调和剂。
悲伤的意念流过,他以自身的坚韧去抚慰;
迷茫的意念流过,他以自身的坚定去指引;
微小的喜悦流过,他报以会心的共鸣;
磅礴的守护之志流过,他与之间频共振,使其愈发壮大……
渐渐地,那原本杂乱无章、几乎要将他淹没的意念洪流,开始围绕着他的核心意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秩序。它们依旧庞杂,依旧充满各种情绪,但却不再相互冲突,而是如同百川归海,虽然源头各异,却共同汇向一个方向——那由陆烬道心所定义的“守护”之海。
他自身的灵力与神念,在这股被梳理过的、温暖而磅礴的红尘意念滋养下,开始发生质变。不再是纯粹吸收星辰之力的冰冷与纯粹,而是沾染上了人间的烟火气,变得愈发厚重、包容,充满了生命的韧性与温度。
道炉之内,那五曜光华不再黯淡,而是融入了这种全新的力量特质,光芒变得温暖而内敛,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温玉。炉壁上那些固化的裂痕,此刻彻底化为了沟通内外的完美通道,无数细微的、带着人间烟火气息的能量丝线,正通过这些通道,与下方那庞大的红尘意念网络紧密相连。
一座桥的雏形,开始在他体内清晰地浮现。
它不是指向天空的单一桥梁,而更像是一张以他为核心,向下、向四周无限延展的、无形的根须网络,深深扎根于北冥的大地,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心。每一道根须,都连接着一点心火,无数心火通过网络汇聚于他一身,而他的意志,又如同灯塔,反过来温养、照亮着这片网络。
这是一种共生,一种循环。
他即是这网络的一个节点,也是这网络意志的凝聚与彰显。
就在这座“红尘通天桥”初步成型的刹那——
“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