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29章 保温桶里的暖饭:山路弯弯的爱心接力

清晨六点的物流仓库还浸在薄雾里,李伟裹着件洗得发白的棉服,正蹲在地上给电饭煲贴防震膜。透明胶带在他指间绕了三圈,才把卡通熊图案的锅体裹得严严实实,露出的边角还特意垫了层海绵:“这可是孩子们的‘魔法锅’,可不能磕着碰着。” 身后传来周小雨的脚步声,她怀里抱着本厚厚的物流清单,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李老师,307 台电饭煲、2186 斤杂粮全清点完了,还有张桂芬大妈寄的 50 罐咸菜,就是……” 她指着个鼓囊囊的布袋,“王爷爷捐的红枣袋口没扎紧,撒了小半袋,我已经挑干净装新袋子了。”

沈亦舟正站在冷链车旁核对物资,白大褂领口别着支钢笔,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备注:“杂粮分三类装,小米、燕麦单独放,红豆和绿豆混装 —— 按之前说的,避免孩子误食硬壳。” 他突然指着箱底的迷你打粉机,“这个得贴‘小心划伤’的标签,刀片太锋利。” 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外卖骑手阿杰领着五个同事跑过来,每人手里都拎着个保温箱:“李老师!冷链车加了防滑链,司机说七点准时出发,就是贵州那边山路结冰,可能得晚半天到。”

李伟拍了拍阿杰的肩膀,目光扫过仓库墙上的爱心地图 —— 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向阳小学的位置,周围画满了粉丝捐赠的物资图标:“辛苦你们了,要是路上不好走,就多停几次,安全第一。” 他刚说完,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出 “302 宿舍小鲁班” 的来电,接通后,寸头男生的声音透着兴奋:“李老师!我们改装的电煮锅全贴了孩子们的涂鸦贴纸,每台都不一样,还有……” 背景里传来金属碰撞声,“我们加了个小抽屉,能放勺子和抹布,省得孩子们找不着!”

上午十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镜头刚对准操作台上的保温桶,在线人数就冲破了 900 万。弹幕里刷满 “等看新邪修菜”“物资到哪了”,李伟举着个印着 “爱心厨房” 的不锈钢保温桶,对着镜头晃了晃:“家人们,今天教一道‘保温桶版蔬菜肉糜饭’—— 不用开火,提前把食材炒好,倒进保温桶焖两小时,早上做的,中午吃还是热乎的,特别适合山区孩子和带饭的打工人!”

沈亦舟已经把食材摆好,肥瘦相间的猪肉糜装在瓷碗里,胡萝卜、青菜切成小丁,旁边放着碗提前蒸好的米饭。他指尖捏起一点肉糜,对着光看了看:“正统肉糜饭讲究‘肉嫩菜脆’,选肉要挑‘三肥七瘦’的五花肉,剁的时候加两勺清水,肉糜才不会柴。” 话没说完,李伟就从冰箱里掏出袋现成的肉糜,包装袋上 “免剁免洗” 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沈师傅,打工人哪有功夫剁肉?这现成的肉糜三块五一斤,比自己剁省半小时,还不用收拾案板。”

李伟把肉糜倒进平底锅,不用倒油,直接开小火:“肉糜本身有油脂,干煸能逼出香味,还不油腻。” 他用铲子把肉糜压散,褐色的肉粒在锅里滋滋作响,“记住要不停翻炒,不然底部会糊 —— 没有平底锅就用不锈钢饭盒,放在电磁炉上慢慢烘,效果一样。” 弹幕里立刻刷起 “饭盒党狂喜”“现成肉糜已下单”,一个带着 “山区支教” 标签的 Id “小杨老师” 弹出:“李老师!我们只有煤炉,能用铁锅做吗?”

李伟笑着点头:“当然可以!铁锅烧热后放肉糜,多翻炒一会儿,逼出油脂就行。” 他往锅里加了勺生抽和半勺白糖,“调味不用太复杂,生抽提鲜,白糖中和咸味,孩子老人都能吃。” 沈亦舟补充道:“正统做法会加葱姜末去腥,但考虑到孩子可能不爱吃,建议把葱煮成水,过滤后倒进肉糜,既去腥又不影响口感。”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滤网,演示着过滤葱姜水,“这样处理,肉糜更细腻,适合牙口不好的孩子。”

沈亦舟指着蔬菜丁:“给孩子做这道菜,蔬菜要选易熟的,胡萝卜丁提前用开水烫一分钟,不然焖两小时也不熟;青菜最后放,倒进保温桶前拌进去,保持脆爽。米饭要蒸得稍硬点,焖完后才不会粘成坨。” 弹幕里的 “乡村教师” 们纷纷留言 “记笔记了”“明天就试”,张桂芬大妈的 Id 弹出:“小李老师!我加了点土豆丁,软乎乎的,老人孩子都爱吃!”

直播到一半,周小雨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冷链车司机发来的视频 —— 山路两旁积着雪,车轮上的防滑链裹着冰碴,司机对着镜头说:“李老师,前面有段路结冰了,正在撒盐,估计得等一小时才能走。” 弹幕里立刻刷起 “司机师傅辛苦了”“注意安全”,这时,一个带着 “卡车司机” 标签的 Id “老郭在路上” 弹出:“李老师!我是贵州本地的卡车司机,离结冰路段还有五十公里,我带了融雪剂,这就过去帮忙!”

李伟立刻转身,从周小雨手中接过笔记本和笔,笔尖在纸页上沙沙滑动,仔细记录下老郭报出的电话号码。他特意把手机摄像头凑近纸张,向屏幕前的观众展示联系方式,笑着说:“谢谢老郭!咱们粉丝真是遍布各行各业,有你们帮忙,物资肯定能顺利到。”

话音刚落,连麦提示音像冬日里突然炸开的一串鞭炮,在寂静的直播间炸响。屏幕右下角弹出 “小杨老师” 的申请,跳动的绿色按钮仿佛一颗炽热的心脏,在黑暗中不安分地悸动。李伟的手指微微发颤,却毫不犹豫地点击接通,仿佛触碰到了跨越百里的温暖。

画面切换的瞬间,仿佛有一股刺骨的寒风顺着网线扑面而来。向阳小学的操场上,雪花如碎玉般簌簌飘落,给这片贫瘠的土地披上一层薄纱。寒风裹挟着雪粒,在空旷的操场上打着旋儿,发出呜呜的呜咽。十几个孩子挤在教室门口,破旧的棉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冻得通红的小手不停地互相搓着,呼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

人群中,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她高高举起手中的画纸,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蜡笔画的线条歪歪扭扭,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 画面中央是个胖乎乎的保温桶,桶身上的饭菜被画成了跳动的火焰,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那股热气。旁边用铅笔写着稚嫩的字迹:“谢谢李老师”。小女孩踮起脚尖,眼睛亮晶晶的,声音清脆如银铃:“李老师!我们扫了门口的雪,等物资来!” 她的话刚说完,就有几个孩子跟着欢呼起来,笑声像一串清脆的铃铛,在雪地里回荡。

镜头里,孩子们纷纷往前挤,有的挥着冻得发红的小手,仿佛要穿过屏幕抓住李伟;有的把脸贴在手机屏幕上,呼出的白雾在屏幕上凝成一片朦胧。“谢谢李老师!” 十几道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首动人的合唱,在空旷的校园里久久回荡。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 “泪目”“太可爱了” 刷屏,还不断跳出 “马上再捐点保暖物资”“想给孩子们寄新围巾” 的留言,爱心的暖流在网络世界里奔涌不息。

下午两点,直播进入互动环节,一个带着 “烘焙店” 标签的 Id “甜甜蜜蜜张姐” 申请连麦,画面里是个摆满面包的柜台,张姐举着个迷你面包机:“李老师!我捐了 20 台面包机,能做小面包给孩子们当早餐,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简单的食材做面团,您能教教我吗?” 李伟眼睛一亮,从抽屉里掏出袋面粉:“张姐,用面粉、白糖、鸡蛋就能做,没有酵母粉就用酸奶代替,上次教过的!” 他边说边演示,把面粉和酸奶混合,揉成面团:“放进面包机,按‘快速面包’键,一小时就能好,孩子们肯定爱吃。”

搞笑的是,“银发学厨团” 的王爷爷连麦时,手里举着个搪瓷碗,里面装着刚做好的蔬菜肉糜饭,上面还撒了颗红枣:“小李老师!我按你说的用保温桶焖的,太香了!” 镜头里,王爷爷的孙子正帮着打包红枣,不小心把糖罐碰倒,糖块撒了一地,祖孙俩蹲在地上捡糖,王爷爷还不忘说:“我再捐 50 斤红枣,给孩子们当零食!” 弹幕里刷满 “王爷爷太可爱了”“这才是爱心传承”。

下午四点,冷链车司机发来消息,说在老郭的帮忙下,结冰路段已经通了,预计晚上八点能到县城,明天一早就能送到向阳小学。李伟对着镜头宣布这个好消息时,直播间里炸开了锅,粉丝们纷纷刷起 “太好了”“孩子们有热饭吃了”,打赏界面的金色弹幕不断滚动,“甜甜蜜蜜张姐” 刷了个嘉年华:“我再捐 100 袋面粉,给孩子们做面包!” 302 宿舍的男生们刷了 10 个火箭:“我们捐 20 个书包,印上‘邪修同门’的 logo!”

补光灯在直播画面中勾勒出两人金边轮廓。李伟双手微颤,缓缓展开满是折痕的画纸 —— 稚嫩的蜡笔彩虹跃然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谢谢叔叔阿姨”。镜头扫过背景墙,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层层叠叠,上面记录的地址与物资清单在暖光下泛着细碎的光。他喉结轻动,捧起表面凝着水珠的保温桶:“记得第一天用三轮车送粥,保温箱锁扣总卡不紧。” 画面一转,仓库里志愿者们踮着脚,正合力将米袋搬上货车,“如今我们用上了定制保温设备,二十七个物流车队自发加入,这些改变,都离不开屏幕前每一位的支持。”

沈亦舟突然举起手机,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捐赠数字化作流动的金色波纹:刚收到匿名网友留言,说要承包向阳小学整个学期的食材。 他声音里带着笑意,镜头缓缓推向爱心地图,原本孤单的红圈周围,新添的蓝点正星星点点亮起,就像这道肉糜饭需要小火慢炖,公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沸腾,而是无数细流汇聚的温度。 此时弹幕如潮水漫过屏幕,有人晒出亲手熬煮的粥品照片,有人分享联系当地学校的进度,保温桶掀开的刹那,蒸腾的热气模糊了镜头,却让画面外的温暖愈发清晰。

沈亦舟补充道:“下一步,我们会用百万基金帮向阳小学建爱心厨房,图纸已经由粉丝‘设计师老林’完成,下周就开始施工。另外,我们还会在周边村子设立‘爱心食材站’,让更多孩子能吃到热乎饭。” 两人对着镜头深深鞠躬,弹幕里刷满 “支持”“期待爱心厨房”,在线人数最终定格在 980 万,创下了 “烟火厨坊” 直播以来的新高。

晚上八点整,西南山区的夜幕已经完全落下,冷链车车头的大灯在县城主干道上划出两道刺目的光带。司机老张在工作群里连发三条语音,夹杂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兄弟们放心!物资交接顺利! 紧接着传来

的一声,九张照片接连跳出 —— 小型货车的车厢里,印有 向阳小学爱心餐 字样的纸箱码得整整齐齐,老郭正弓着背将电饭煲往车上递,额角的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身旁戴头巾的大姐踮着脚接货,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周小雨迅速将照片通过投影仪投在仓库斑驳的墙面上,光斑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李伟伸长脖子凑近墙面,指着照片里老郭沾满泥点的解放鞋笑出声:郭叔这双鞋怕是要退役了。 沈亦舟双手抱臂倚在货架旁,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发亮:你们看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踮着脚给搬货的人递矿泉水。 阿杰突然蹲下身调整投影角度,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从县城到学校还有二十公里盘山路,他们今晚得摸黑赶路。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落在照片右下角 —— 车灯照亮的碎石路上,蜿蜒的车辙在夜色里泛着冷光,而车厢里堆叠的电饭煲,此刻正静静等待着黎明时分,为深山里的孩子们盛上第一口热饭。

“等爱心厨房建好了,咱们去给孩子们做顿饭吧。” 李伟突然说,目光里满是期待。沈亦舟点头:“好,我教他们做正统的肉糜饭,你教他们邪修版,让他们自己选喜欢的做法。” 周小雨笑着说:“我也去,给你们拍视频,让更多人看到孩子们的笑脸。”

深夜十点,仓库里的灯还亮着,李伟在爱心地图上给向阳小学的位置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 “物资已到县城,明日送达”。沈亦舟在笔记本上写下 “爱心厨房施工计划”,详细记录了材料采购、施工时间和人员安排。周小雨则在整理孩子们的画纸,把它们一张张夹进文件夹,准备明天寄给捐赠物资的粉丝。

窗外的月光洒在仓库里,照亮了堆放在角落的保温桶和电饭煲,也照亮了墙上 “烟火厨坊,爱心传递” 的标语。大家都知道,这场爱心接力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山区孩子需要帮助,还有更多的爱心菜需要教,还有更多的温暖需要传递。而 “烟火厨坊” 的初心,就像这保温桶里的饭,永远热乎,永远充满爱。

第二天清晨八点,手机提示音刺破山间的寂静。向阳小学的工作群里,小杨老师发来一段晃动的视频。镜头掠过被晨雾浸润的操场,掠过歪歪扭扭拼成心形的石子路,最后定格在一间洒满阳光的教室。二十几个孩子像被磁石吸引般围在课桌旁,卡通熊造型的电饭煲在晨光中闪着奶白色的柔光,羊角辫妹妹踮着脚,指尖悬在电饭煲卡通耳朵上方迟迟不敢落下,睫毛随着呼吸轻轻颤动,仿佛触碰这个神奇的铁盒子,就会惊醒一场甜美的梦。

穿补丁棉衣的小琴蹲在保温桶前,冻得发红的小手笨拙地解开搭扣。热气裹挟着肉糜饭的香气顿时漫开,她凑上前深吸一口气,豁牙漏风的嘴里发出

的声响,沾着泥土的布鞋在地上欢快地蹭来蹭去。其他孩子见状,纷纷伸长脖子,鼻尖几乎要戳进桶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像一群刚出巢的小鸟。

视频尾声,孩子们突然齐刷刷后退半步,举着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 谢谢李老师和所有叔叔阿姨 的硬纸板。阳光穿透窗户的木格,在他们冻红的脸蛋上镀上金边,二十多道稚嫩的嗓音在群山环抱的教室里炸开:我们爱你们 —— 声音撞碎薄雾,惊起几只山雀,又沿着蜿蜒的山路传向远方。

手机屏幕前,李伟的喉结上下滚动,他慌忙抬手抹了把眼睛,却蹭得眼镜歪斜。转身时,沈亦舟已经展开笔记本,钢笔尖悬在纸面沙沙作响,将 电饭煲版小面包 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周小雨正对着镜头比心,直播间的弹幕如沸腾的水,捐面粉的联系我 的红色字幕条不断刷新,有人贴出支教报名表截图,还有人分享自己连夜烤好的面包照片,烤箱的暖光透过屏幕,映得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山风掠过树梢,将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吹向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