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枪定山河 > 第49章 货船有事

一枪定山河 第49章 货船有事

作者:狐狸小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7:56

天刚蒙蒙亮,乐河府衙的铜钟还未敲响第三声,公堂内外已肃然站满了甲士。周羽身着绣着云纹的藏青官袍,刚在公案后坐稳,指尖还未碰到案上的茶盏,就见一名衙役连滚带爬地冲进堂来,官帽歪在一边,气喘吁吁地喊道:“大人!不好了!西市码头出事了!”

“慌什么?”周羽指尖轻叩案面,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身旁的赵虎已按住腰间佩剑,墨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冷光,而刚从波斯会馆赶来的王猛,更是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狼牙棒 —— 昨日还沉浸在与娜扎相约夜市的喜悦中,此刻听闻出事,憨厚的脸上瞬间涨得通红。

那衙役咽了口唾沫,慌忙禀道:“是苏家的商船!凌晨刚靠岸,正要卸货,漕帮的人突然带着上百个工人围了上去,说要涨卸货钱,原先一文钱一件的货,现在要五文!苏家掌柜不答应,他们就把工人都拉走了,还说…… 还说凡是不用漕帮船工的船,一概不准进码头!” “岂有此理!” 王猛猛地一拍大腿,震得公案上的惊堂木都跳了起来,“这群泼皮!看俺不把他们的腿打断!” 说着就要往外冲,却被周羽抬手拦住。

赵虎上前一步,声音冷得像冰:“大人,漕帮最近在码头越发嚣张,抢了岭南商队的货物,逼得三家粮行关门,如今竟敢公然垄断码头,是该整治了。”

周羽点点头,目光转向立在堂下的林文轩。这位素来轻摇折扇的军师今日虽未携扇,却依旧一身青衫儒雅,见周羽看来,便从袖中取出两卷文书 —— 一卷泛黄的《乐河商路考》,另一卷则是标注着密密麻麻红点的《运河漕帮分舵图》,指尖轻轻拂过书页,缓缓开口:“诸位有所不知,这乐河漕帮并非只守着乐河码头的小帮派,而是掌控整条京杭运河漕运的总帮派,自唐代立帮至今,已是第十五任帮主掌权,现任帮主姓翁名同山,江湖人称‘翁老大’,是个实打实从底层熬出来的老江湖。”

这话一出,堂下众将皆屏息凝神 —— 王猛攥着狼牙棒的手松了松,显然想听听这 “翁老大”是何人物;赵虎的眉峰也微微舒展,眼底多了几分探究。

林文轩指尖在《乐河商路考》的批注页上停顿,声音里添了几分凝重:“翁同山此人,命苦却硬气。他十三岁那年,父亲在运河拉纤时被急流卷走,母亲染了肺痨没钱医治,为了给母亲抓药,他揣着半块干饼就跑去找当时的漕帮十二任帮主,跪着求入帮。起初没人瞧得起这瘦得像根柴火的孩子,只让他做些洗船底、捡马粪的杂活,可他肯拼 —— 寒冬腊月里,别人都躲在棚屋烤火,他却跳进水帮船工捞掉进河里的纤绳;遇到劫道的水匪,别的少年吓得躲在船底,他竟抄起船桨就冲上去,虽被砍伤了胳膊,却硬是帮着老帮主打退了水匪。” “这般拼劲,倒也算条汉子。” 周羽轻声点评,指尖依旧轻叩案面。

“大人说得是。” 林文轩点头,继续道,“翁同山在漕帮一待就是四十年,从杂役到纤夫,从舵手到分舵主,每一步都踩着血汗。他当上第十五任帮主那年,运河恰逢大旱,河床露底,漕船无法通行,上千漕工断了生计,有的甚至要卖儿鬻女。翁同山硬是带着人去山里砍树,造了百来辆木车,把漕船上的货转陆运,自己则三天三夜没合眼,亲自押车走了两百多里,还自掏腰包给漕工发了粮食 —— 就凭这事,漕帮上下没有不服他的,连运河沿线的纤夫、船工,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喊一声‘翁老大’。”

王猛听得直点头:“这么说,这翁同山倒是个好人?可他为啥要纵容手下涨价欺负商户?”

“这便是他的无奈了。”林文轩叹了口气,展开《运河漕帮分舵图》,指尖划过乐河总部的朱砂印记,“漕帮虽是运河大帮,却始终是民间组织,官府历来视其为‘隐患’—— 前几年济宁分舵的船工,只是因为和官差争执了几句,就被安了‘私通水匪’的罪名,抓了十几个;去年扬州分舵运粮,还被驿丞硬扣了‘偷税漏税’的帽子,罚了三万两银子。翁同山当帮主这些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给漕帮谋个合法身份,让兄弟们不再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用再被官府随意拿捏。”

“那他为何要投靠秦相?”赵虎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解。

“秦相去年以‘整顿漕运’为名,召翁同山去京城议事,明着说要给漕帮‘朝廷备案’,暗里却逼他归降 —— 若不归顺,就下令解散运河所有漕帮分舵;若归顺,便许诺给漕帮‘运河漕运专营权’的合法文书。翁同山知道秦相心术不正,可看着手下上万漕工的饭碗,他只能点头。最近,秦相多次让漕帮给乐河府‘添堵’,先是截波斯商队的货,如今又刁难苏家商船,翁同山虽不愿,却也不敢违逆 —— 他怕秦相翻脸,断了漕帮最后的生路。” 林文轩说着,语气里多了几分复杂。

周羽沉默片刻,才缓缓道:“原来如此,是个被架在火上烤的可怜人。那他手下的三个徒弟,又是何许人?”

“翁同山一生没收过多少徒弟,如今身边最得力的就是三个 —— 大徒弟赵河生,二徒弟陆铁锚,三徒弟沈纤娘,三人各有所长,撑起了漕帮半边天。” 林文轩放下文书,指尖在案上轻轻点了点,“先说说大徒弟赵河生,今年三十五岁,是运河边长大的孤儿,十岁那年差点掉进冰窟窿,被翁同山救了,从此就跟着翁同山在漕帮长大。这赵河生水性极好,能在水里闭气一炷香,运河里的暗礁、浅滩,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漕帮的船运调度,全靠他一手安排。”

“去年夏天,运河突发洪水,一艘载着漕工家眷的船被冲得撞向礁石,赵河生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凭着一把刀砍断缠住船身的水草,又带着几个舵手硬是把船撑到了岸边,自己却被礁石划得满身是伤。他为人沉稳,心思缜密,翁同山很多大事都要跟他商量,这次涨卸货钱,赵河生其实是反对的,可他劝不动翁同山 —— 他知道师父是怕违逆秦相,只能硬着头皮帮师父打理。”

“二徒弟陆铁锚,今年三十岁,原本是铁匠铺的学徒,因为替被官差欺负的纤夫出头,打了官差,被追得走投无路,躲进了漕帮。翁同山见他力气大、性子直,又懂打铁修船,就收他做徒弟。陆铁锚手上的力气,比王将军您都不差 —— 能单手举起三百斤的船锚,漕帮的船只维修、兵器打造,全靠他。他还在码头建了个铁匠铺,不仅修漕帮的船,还帮过往商船补船底,分文不取,运河上的商户都叫他‘铁汉子’。”

林文轩说到这里,顿了顿,才继续道:“不过这陆铁锚性子太直,容易冲动。上个月,秦相派来的人在码头收‘保护费’,多收了一个老纤夫的钱,陆铁锚见了,上去就把那人的银子抢了回来,还把人揍了一顿。翁同山知道后,气得把他关了三天禁闭,可他还是不服,说‘不能让兄弟们受这窝囊气’。翁同山后来私下跟他说,‘忍一时是为了让兄弟们能长久活下去’,他这才消了气。”

“至于三徒弟沈纤娘,是江南商户之女。三年前,她父亲的商船被水匪劫了,父亲也被杀害,她带着账本一路逃到乐河,差点被人贩子拐走,是翁同山救了她。沈纤娘虽是女子,却极聪明,不仅账算得好,还懂商路、会谈判,漕帮的账目管理、对外通商,全靠她。她还跟着翁同山学过武艺,一手软鞭使得出神入化,寻常三五个汉子近不了她的身。”

“秦相上次让漕帮截波斯商队的货,沈纤娘就劝过翁同山,说‘波斯商队是乐河府的客人,截了他们的货,只会让乐河府记恨漕帮,对咱们没好处’。翁同山虽觉得她说得对,却还是没敢违抗秦相的命令,只让手下少拿了些货,没把事情做绝。沈纤娘知道师父的难处,这些日子一直在帮师父整理漕帮的账目,想找出证据,证明漕帮没有‘私通水匪’,好让师父能在朝廷面前多争几分话语权。”

林文轩说完,公堂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王猛挠了挠头,小声道:“这么说,漕帮的人也不是都坏,就是被秦相逼得没办法?”

周羽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望向窗外的晨光,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赵虎也沉默着,显然在思考如何应对 —— 既要解决苏家商船的困境,又不能把漕帮逼得太急,毕竟漕帮上万漕工的生计,也不能不顾。

林文轩看着众人的神色,轻轻叹了口气:“翁同山和他的三个徒弟,都是重情义、顾大局的人,只是如今被秦相绑在了一条船上,身不由己。咱们今日要解决码头的事,既要让漕帮知道乐河府的底线,也得让翁同山明白,投靠秦相并非唯一的出路,咱们能给漕帮一条比投靠秦相更好的路。”

周羽闻言,眼底闪过一丝亮光,缓缓转过头,看向林文轩:“军师可有妙计?”

林文轩微微一笑,刚要开口,却见又一名衙役匆匆跑进公堂,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神色慌张地禀道:“大人!漕帮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说…… 说若是乐河府不答应涨价,他们就…… 就封了整个乐河码头!”

公堂内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王猛猛地站起身,攥着狼牙棒怒声道:“这群混蛋!真以为俺不敢拆了他们的聚义堂?!”

周羽抬手按住王猛,目光落在那封书信上,眼神渐渐变得锐利:“好,既然他们要封码头,那本府就去会会这位翁老大,看看他究竟是想保漕工的生计,还是想跟着秦相一条路走到黑。”

周羽将漕帮布防图轻轻卷拢,指尖在卷边停顿片刻,抬眼看向堂下三人:“今日去漕帮总堂,不必带兵。林军师、王猛、赵虎,你三人与我同往便够。”

这话一出,堂下原本摩拳擦掌的斥候与府兵皆愣了愣,李岩刚要开口请战,便被周羽抬手止住:“乐河府的安稳,需靠你们守住。漕帮若真要动武,纵使带百十人,也未必能服众;若以理服人,四人足矣。” 他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无需置疑的底气,目光扫过众人,“你们各司其职,便是对我最大的助力。”

林文轩率先拱手应道:“大人思虑周全,在下愿随往。” 赵虎也颔首,玄色劲装下的身躯绷得笔直,腰间佩剑虽未出鞘,却已透着冷冽的气场。王猛更是兴奋地攥紧腰间的狼牙棒,棒身缠着的粗麻绳被他握得发白:“俺听大人的!有俺这狼牙棒在,谁敢对大人不敬,俺一棒敲晕他!”

不多时,府衙外的马厩传来马蹄声。周羽骑的是一匹通体乌黑的乌骓马,马鬃梳理得整齐,马鞍是银饰镶嵌的,缰绳上挂着一枚小巧的玉坠,是婉儿前日亲手为他系上的,寓意 “平安”。他身着藏青官袍,未披铠甲,只在腰间束着玉带,佩剑斜挎在身侧,整个人显得沉稳又不失儒雅,丝毫没有赴险的凝重。

林文轩骑的是一匹白马,马身洁净,连马蹄都打理得光亮。他依旧是那身青衫,手里握着折扇,另一只手搭在马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眼底带着思索,似在琢磨与翁同山交涉的措辞。白马性子温顺,跟在乌骓马身侧,步伐平稳,偶尔打个响鼻,倒添了几分闲适。

王猛的枣红马最是惹眼,马身健壮,鬃毛肆意飞扬,马鞍两侧挂着两个皮质囊袋,里面装着他惯用的铁蒺藜。他将狼牙棒斜挎在肩上,棒身足有碗口粗,顶端镶嵌着七颗锋利的铜钉,阳光下泛着寒光,棒尾系着的红绸带随风飘动,与他憨厚的脸庞形成鲜明对比。他骑在马上,腰杆挺得笔直,时不时抬手摸一下狼牙棒,生怕路上磕着碰着。

赵虎的黑马则透着几分冷峻,马身油亮,四肢修长,一看便是擅长奔袭的良驹。他穿着玄色劲装,腰间缠着黑色皮带,上面别着几柄短匕,后背还背着一张硬弓,箭囊里插着二十支雕翎箭。他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左手始终按在腰间的佩剑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四人四马,沿着运河西岸的青石板路前行。此时已近巳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路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沿途百姓见是周羽,纷纷驻足拱手,有人小声议论:“周大人这是要去哪?身边只带了三个人。”“听说漕帮在码头闹事,莫不是去整治漕帮的?” 议论声里满是期待,有几个曾被漕帮敲诈过的商户,还追上来想递诉状,周羽温和地让他们先去府衙等候,承诺定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约莫半个时辰后,漕帮总堂的轮廓渐渐出现在视野里。远远望去,总堂依河而建,青砖墙顺着河岸延伸,与码头的货仓、船坞连成一片,宛如一座小型城池。随着距离拉近,总堂大门的细节愈发清晰 —— 两扇朱漆大门高逾两丈,门板上的黄铜铆钉排列成船锚形状,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大门两侧的青石立柱上,水波纹雕刻栩栩如生,顶端的 “漕神” 石兽俯瞰着往来船只,透着几分威严。

周羽勒住马缰,乌骓马打了个响鼻,停下脚步。他抬眼望向大门,目光落在门楣上的 “运河砥柱” 横匾上,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翁同山能将漕帮经营至今,倒也有些手段。”

林文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折扇轻摇:“大人,这漕帮总堂的布局,暗合‘依河守险’之策,大门正对运河主航道,既能监视往来商船,又能借助码头的船坞快速调动帮众,可见翁同山是个懂布局的人。”

王猛早已按捺不住,抬手拍了拍狼牙棒,粗声粗气道:“管他懂不懂布局!只要他肯认错,俺就不跟他计较;要是敢耍花样,俺这狼牙棒可不认人!”

赵虎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大门左侧的老槐树下,仔细观察着墙头上的守卫,回来时低声道:“墙头上有十二名弓箭手,分守四个垛口,大门两侧各有四名守卫,皆配短刀与铜哨,动作干练,应是翁同山的亲信。”

周羽点点头,翻身下马,乌骓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臂。他抬手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马夫,又对三人道:“走吧,咱们去会会这位翁帮主。” 说罢,率先迈步走向大门,藏青官袍的衣摆在风中轻轻飘动,没有丝毫怯意。

林文轩、王猛、赵虎紧随其后。王猛将狼牙棒从肩上取下,握在手里,棒身的铜钉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引得大门两侧的守卫纷纷侧目,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的短刀上。赵虎则走在最后,目光始终扫视着四周,后背的硬弓虽未拉开,却已蓄势待发。

走到大门前的青石台阶下,周羽停下脚步。一名年长的守卫上前一步,左眉上的刀疤格外显眼,他打量着周羽四人,语气带着几分警惕:“来者可是乐河府周大人?”

周羽颔首,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正是。烦请通报翁帮主,就说周羽前来,想与他商议运河商路之事。”

那守卫见周羽身边只有三人,且未带一兵一卒,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拱手道:“周大人稍候,小人这就去通报。” 说罢,转身推开侧门,快步走了进去。

王猛握着狼牙棒,凑到周羽身边,小声道:“大人,这漕帮的人要是敢动手,俺第一时间护着你!”

周羽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放心,翁同山若真要动武,也不会等到现在。咱们今日来,是为了打通商路,不是为了厮杀。”

林文轩也附和道:“大人说得是。翁同山想为漕帮谋合法身份,这便是咱们交涉的突破口。只要晓以利害,他未必会与咱们硬拼。”

赵虎则依旧警惕地盯着大门,低声道:“以防万一,我已让暗卫在总堂外围隐蔽,若有异动,定能赶到。”

周羽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两扇朱漆大门。门上的黄铜铆钉在阳光下泛着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漕帮百年的底蕴。而大门两侧的对联 ——“通南北漕运连九省商路,守江湖道义护千艘舟楫”,在风中轻轻晃动,不知这 “江湖道义”,翁同山究竟还能守得住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