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枪定山河 > 第38章 庆功

一枪定山河 第38章 庆功

作者:狐狸小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7:56

庆功宴设在乐河府衙正堂,往日威严的公案被挪到角落,腾出的空地摆开八张粗木长案,案上没铺绸缎,只垫着厚实的麻布。堂顶悬着二十盏粗瓷油灯,灯芯挑得极旺,将四壁照得透亮 —— 原本挂着的 “明镜高悬” 匾额早被取下,换上了三面“周”字战旗,旗杆上还留着黑风岭大战时的箭痕。

长案上的菜肴透着十足的军旅气,却分量惊人。每案中央都摆着一只陶盆,里面炖着整只鹿腿,汤汁浓稠泛着油光,撒在上面的葱段还冒着热气;陶盆旁是木托盘,码着切好的酱肘子、烤羊腿,油汁顺着木纹往下淌,连骨头缝里都浸得入味。没有精致的碟盏,粗瓷大碗里盛着米饭,陶罐里腌着芥菜、萝卜干,都是能填肚子的硬菜,与刘文武府中那些雕花冷盘截然不同。

最惹眼的是案角的酒坛,十余个土陶酒坛并排而立,封泥已被拍开,“女儿红” 的醇香混着灶房飘来的肉香漫过门槛,勾得堂外站岗的亲兵直咽口水。几名伙夫扛着木桶穿梭其间,不时给案上的酒碗添酒,木桶碰撞地面的声响,与堂外传来的士兵欢呼声遥相呼应。

众将陆续入席,个个带着战场的风尘却神采飞扬。王猛扛大步流星进来,直接将兵器靠在案边,棍底磕得青砖 “咚” 一声响;赵虎擦着宝剑上的血渍,腰间还别着刚缴获的弯刀,坐下时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脆响;李岩怀里揣着火铳零件,落座后便掏出布巾细细擦拭,指尖沾着的火药灰还没洗去;吴远刚卸下银甲,肩甲上的划痕清晰可见,却笑着接过伙夫递来的酒碗。

郝龙郝虎兄弟俩来得最晚,手里各拎着一串烤得焦香的野兔腿。林文轩摇着折扇缓步而入,虽一身文士打扮,却也不拘小节,径直在周羽下手坐了,目光扫过满桌菜肴,笑着打趣:“比当年的麦饼,可丰盛多了。”

周羽端起酒碗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风尘仆仆却满是豪情的脸,朗声道:“今日庆功,不醉不归!”

王猛啃完半块鹿肉,抹了把油嘴,粗声粗气地冲吴远道:“吴小子,自打分手后你就没了音讯,老子还以为你投了秦贼那厮,没想到竟藏在这儿给主公办大事!快说说,这些时日在官堆里混得舒坦?”

吴远刚夹起一筷子青菜,闻言自嘲地笑出声,将筷子往案上一放,端起酒碗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淌下也不擦:“舒坦?王大哥你是没见过如今的官场,那地方比黑风岭的沼泽还脏,踩进去能把骨头缝都腌臭了!”

他这话一出,正嚼着酱肉的赵虎顿时停了嘴,咂摸道:“哈!难不成比刘文武克扣军饷还黑?”

“刘文武那点勾当,在京里连提鞋都不配!” 吴远冷笑一声,指尖在案上重重一叩,“如今朝堂上下,早成了明码标价的铺子 —— 候补知县五千两,实缺知府三万两,要是想进六部当个主事,没十万两白银连门都摸不着。前阵子我在扬州府,亲眼见着个粮商花十五万两买了个按察使,那蠢货连‘诉讼’二字都认不全,上任第一天就把原告被告全打了板子!”

李岩正低头擦拭刚缴获的火铳零件,闻言抬头皱眉:“十五万两?够我造百门床弩、千枚霹雳炮了!这些人拿银子买官,上任后还不得变本加厉地刮百姓?”

“可不是嘛!” 吴远一拍大腿,声音陡然拔高,“那粮商到任后,先把府衙里的库房翻了个底朝天,连驿站的马料都要抽三成税。有个老驿卒实在活不下去,拦轿告状,直接被他的家丁打断了腿。你猜后来怎么着?他给秦相送了两箱夜明珠,这事竟不了了之,反倒升了江南盐道!”

王猛听得怒目圆睁,攥着狼牙棒的手青筋暴起:“他娘的!这哪是当官,分明是强盗合法化!当年咱们守城,弟兄们啃着掺沙子的糙米打仗,这帮蛀虫却拿着民脂民膏买官鬻爵,早晚老子一棍子敲碎他们的狗头!”

“王大哥息怒,更荒唐的还在后头。” 吴远又给自己满上酒,眼底满是讥讽,“我这次冒充新统领进城前,在京城外围的‘同春捐局’旁蹲了三天,那地方比庙会还热闹。有五个泼皮凑钱买了个知县缺,一人当县令,一人管刑狱,三人管钱粮,分工明确得像开铺子,上任三个月就刮了二十万两,把全县的良田都兼并了一半!”

林文轩轻摇折扇,闻言长叹一声:“此等景象,古已有之。汉灵帝设西园卖官,唐肃宗鬻爵补饷,到如今竟成了半公开的规矩。潜规则成了明规矩,清廉者反倒无立足之地,这天下如何不乱?”

“军师说得在理!” 吴远连连点头,语气里添了几分愤懑,“我手头不是没银子,这些年分得的赏银,加上这之前走南闯北做买卖攒下的,凑个知府缺绰绰有余。可你让我拿着弟兄们的血汗钱,去给那些阉宦奸臣磕头送礼?去和那粮商泼皮称兄道弟?我吴远丢不起这人!”

赵虎猛地将酒碗往案上一墩,酒液溅得满桌都是:“做得对!咱们义师弟兄凭的是刀枪吃饭,靠的是良心做事,哪屑于玩那些龌龊门道!”

“我也遇见过。” 李岩放下火铳,语气沉重,“我在淮南采买硝石,撞见个工部的主事,借着督造军械的名头,把上好的精铁换成废铁,把提纯的硝石掺了沙土,从中克扣了三万两。结果前线士兵用他造的火铳,炸膛炸死的比战死的还多 —— 这种败类,简直该凌迟处死!”

吴远端着酒碗的手微微发抖,眼底泛起红血丝:“你们知道我这两百弟兄是怎么活下来的吗?去年冬天在淮北,大雪封山,粮草断绝,我把自己的棉袍拆了给冻伤的弟兄裹脚,把仅存的半袋糙米煮成稀粥,弟兄们轮着喝,一人一口。有个十六岁的小子,冻得只剩一口气,还攥着我的衣角说‘统领,咱不投秦贼’!”

他声音哽咽,顿了顿才续道:“我那点银子,要给弟兄们买棉衣,要给伤号抓药,要囤过冬的粮草,哪一分不是救命钱?那些贪官污吏一顿饭能吃十两银子,可我的弟兄们,去年冬天连块像样的腊肉都没吃上!他们跟着我出生入死,不是为了让我买个破官当,是为了能有一天,不用再看贪官的脸色,不用再饿肚子打仗!”

郝龙郝虎兄弟俩听得眼圈发红,郝虎抹了把脸,粗声粗气道:“吴兄弟,你够汉子!咱们这次清点金银,光刘文武藏的就有五十万两,回头主公肯定给你弟兄们添棉衣、买粮草,管够!”

周羽一直沉默着听众人说话,此刻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吴远说得对,咱们义师与那些腐官最大的不同,就是咱们守的是道义,护的是百姓。那些靠钱买来的乌纱帽,戴在头上只会压垮脊梁;那些靠送礼换来的官阶,只会玷污了刀枪上的荣光。”

他站起身,举起酒碗,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乐河府的战利品,一半分给百姓,一半留作军资。吴远的弟兄,按标准配给甲胄兵器,粮草衣物加倍供给;李岩要的精铁硝石,立刻派人去江南采买,务必保证军械精良。咱们要让天下人看看,不靠买官鬻爵,不靠贪污**,靠弟兄们的刀枪,靠百姓的支持,照样能还天下一个清明!”

“主公说得好!” 众人齐声应和,纷纷举起酒碗,十几只粗瓷大碗在空中重重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吴远望着周羽坚毅的面容,望着身边这群热血沸腾的弟兄,眼眶彻底红了。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暖得心头发烫。林文轩轻摇折扇,笑着补充:“当年田承嗣养牙兵,靠的是搜刮百姓;安禄山蓄私兵,靠的是背叛朝廷。可咱们的弟兄,靠的是同生共死的情义,靠的是拨乱反正的信念 —— 这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根基。”

王猛一把揽过吴远的肩膀,力道大得差点把他按进怀里:“好小子,以后跟着主公,再也不用受那些鸟气!下次打秦贼,你在前头骗开城门,老子在后头一棍子一个,把那些买官的蛀虫全敲死!”

吴远笑着点头,眼角的泪珠终于滚落,却在烛光下闪着明亮的光。正堂里的笑声、喊声与酒碗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透过敞开的门窗,飘向乐河府的夜空。街上的百姓早已睡下,却不知这一夜的欢腾里,藏着足以颠覆乱世的力量 —— 那是一群不愿同流合污的好汉,在用刀枪与良心,为天下开辟一条新的生路。

庆功宴的喧嚣渐散,月上中天时,周羽携吴远穿过府衙西侧的月亮门。青石小径旁的腊梅正开得热闹,冷香沁人心脾,廊下挂着的羊角灯摇曳出暖黄光晕,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内宅简陋,不比军营自在,却胜在清静。” 周羽拍了拍吴远的肩,语气里带着卸去防备的熟稔,“当年在朱仙镇的破庙里,咱们挤着睡草堆,可比这寒酸多了。”

吴远望着廊柱上尚未抹去的箭痕 —— 那是刘文武旧部顽抗时留下的,笑着应道:“主公在哪,哪就是安稳地界。当年背嵬军被金军围在牛头山,您靠着那半袋炒面,硬是分了我大半,自己啃树皮充饥,那时候可比现在苦多了。”

说话间已至内院正屋,门帘被小翠掀开,暖融融的气息混着熏香扑面而来。苏婉儿正坐在窗边绣着披风,银线在素色绸缎上勾勒出飞虎纹样,见周羽进来,立刻起身敛衽行礼,鬓边的珍珠步摇轻轻晃动。小翠和双喜端着茶盘立在一旁,前者手里还攥着半根未编完的络子,后者鬓角别着朵新鲜的红梅,都是一脸好奇地望着吴远。

“婉儿,看看谁来了。” 周羽拉过吴远,眼底泛起怀念的笑意,“这是吴远,当年岳家军背嵬军里,与我同生共死的弟兄。朱仙镇大战时,金兀术的‘铁浮图’冲破阵脚,是他抱着断箭扑上去砍断敌将马腿,替我挡了致命一击,后背至今留着碗口大的伤疤。”

他指尖点了点自己的左肩:“还有郾城那回,我中了流矢昏过去,是他背着我在乱军中突围,自己腿肚子被长矛刺穿,愣是咬牙跑了三里地,把我护进了伤兵营。那时候军医说他伤重难愈,他却攥着我的手说‘周大哥,我吴远就不能死’—— 这等情义,比亲兄弟还亲。”

吴远连忙摆手,眼眶却微微发热:“主公这话折煞我了。当年若不是您把唯一的伤药给了我,又亲自守在床边喂水喂药,我早成了金军帐下的孤魂。您忘了?咱们在岳飞大帅帐前立誓,要‘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这份心思,我可从没忘过。”

苏婉儿闻言,眼中满是敬意,上前福身道:“久闻吴将军大名,夫君时常提起您在岳家军的壮举,说您智计过人,是难得的栋梁。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吴远连忙躬身行礼,动作标准却不失亲切:“夫人言重了。吴远不过是为主公效命的末将,哪当得起‘栋梁’二字。倒是早听说夫人贤良淑德,主公征战,后方全靠夫人调度,弟兄们都说主公能安心打仗,是娶了位女诸葛呢。” 这番话说得恳切,既捧了苏婉儿,又暗赞周羽识人,听得苏婉儿脸颊微红。

他目光转向一旁的小翠和双喜,见两人眉眼灵动,正偷偷打量自己,便笑着拱手,语气带了几分打趣:“这两位姑娘定是小翠和双喜妹妹吧?主公常说府里有两位伶俐丫头,把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只是不知,两位妹妹伺候主公如此尽心,咱们主公可有福气,与二位圆房了?”

这话一出,小翠手里的络子 “啪嗒” 掉在地上,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慌忙弯腰去捡,却半天摸不着。双喜倒是胆大些,抿着唇笑道:“吴将军说笑了,奴婢们只是伺候主公和夫人的,哪敢有别的心思。”

苏婉儿轻咳一声解围,眼底却含着笑意:“这丫头就是嘴贫,快别逗她们了。小翠,快去把前日百姓送的蜜饯端来,吴将军一路辛苦,该尝尝鲜。”

周羽看着眼前热闹景象,朗声大笑:“远儿还是这般能说会道,当年在江州劝降游寇李成,也是凭这张嘴,说得对方拱手归降。今日能让我这内宅热闹起来,倒是你的功劳。”

吴远直起身,笑容里满是轻松:“能博夫人和妹妹们一笑,是吴远的荣幸。不过说真的,主公如今大业初成,身边有夫人主持内宅,又有两位妹妹悉心照料,咱们这些老弟兄,才算真正放了心。”

暖黄的灯光下,蜜饯的甜香混着腊梅的冷香弥漫开来。吴远望着周羽与苏婉儿相视而笑的模样,想起当年岳家军帐下的峥嵘岁月,只觉得心头滚烫 —— 那些在战火中许下的誓言,那些同生共死的情谊,终究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了新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