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四合院:京门地下世界 > 第1章 秋阳斜照四合院,陈默守书侍病奶

1982年的北京,秋日头暖洋洋地照在帽儿胡同里的这片四合院区,陈默端着煎好的药走进东厢房,浓郁的药味立刻在屋里弥漫开来。

“奶奶,该喝药了。”

炕上半躺着的老太太艰难地睁开眼,蜡黄的脸上挤出一丝笑:“默啊,又到时辰了?”

陈默小心翼翼扶起奶奶,一勺一勺地喂药。老太太每咽一口都要喘好几下,枯瘦的手紧紧攥着孙子的衣角。

“这药...太贵了...”老太太突然别开头,不肯再喝,“昨儿个三大爷来说,你把他那本《金石录》给卖了?那是你爹留下的...”

陈默手一顿,药汁洒在褥子上,他连忙用袖子去擦:“奶奶,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您的病不能再拖了,得换副贵点的药。”

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我这把老骨头不值当...你爹妈走得早,就留下这些书,那是他们的命啊...”

“您的命才是命。”陈默语气坚决,把最后几勺药喂完,“我再去抓几副药,您好好歇着。”

收拾好药碗,陈默走到外间。满屋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古籍,有些已经泛黄发脆。这些都是他父母——那对痴迷考古的学者留下的全部家当,听聋老太太说,他俩是搞考古的,去西北挖什么遗址,走了就再没回来。

他轻轻抚过书架,指尖沾了一层薄灰。三个月前,奶奶突然病重,医药费像无底洞,把他那点微薄的积蓄都掏空了。卖书是不得已,可每卖一本,都像在剜他的心头肉。

“不能再卖爹妈的心血了...”陈默喃喃自语,目光落在墙角一个上了锁的木箱上。那里装着父母生前最珍视的几本手稿,他曾发誓绝不轻易动它们。

可现实逼人。今天必须再去琉璃厂碰碰运气。

这四合院不大,拢共二十来口人,却比胡同口的菜市场还热闹。前院三大爷是小学教数学的,算盘珠子打得比谁都精,一分钱能在手里攥出火星子;后院许大茂是电影放映员,仗着能弄着紧俏电影票,见天儿跟傻柱掐架,俩人凑一块儿就跟乌眼鸡似的,不啄出点血不罢休;傻柱是后厨的厨子,人不坏就是嘴碎,嗓门大得能掀了房檐,可心热,见我家难,总偷偷给我塞块肉骨头。

我平时不爱掺和院里的事,不是装清高,是真没那精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生煤炉,先给奶奶熬药,再去胡同口买豆浆油条,回来伺候奶奶洗漱吃饭,剩下的时间就蹲屋里翻那些旧书。爹妈留下的书装了整整两个樟木箱,线装的、平装的,还有些写满批注的手稿,我打小翻到大,里头的字认全了,可有些画着符号的页子,至今没琢磨透是什么意思。

这天早上,我刚把煤炉捅旺,火苗子“噌”地窜起来,映得炉边的铁皮水壶泛着光。就听见前院三大爷的声音飘过来,尖溜溜的跟掐着嗓子似的:“陈默啊,在家没?你那煤票还有富余不?我家小子这月贪嘴,多烧了两回开水,煤就不够了。”

我掀开门帘出去,三大爷正站在我家门槛外,手里攥着个空煤铲,蓝布褂子的袖口磨得发亮,眼镜片擦得能照见人,可那眼神却一个劲儿往我屋里瞟——他准是又惦记我家那些书了。前儿我还听见他跟二大妈嘀咕,说我爹妈搞考古的,保不齐书里夹着什么值钱玩意儿,想借两本“看看”,我没应。

“三大爷,我家煤也够戗,这月还得省着烧呢。”我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煤渣子“噼啪”响,“您要是实在急,要不问问傻柱?他单位发的煤票多。”

三大爷咂了咂嘴,没再提煤票的事,话头一转就往奶奶身上绕:“你奶奶今儿怎么样?我昨儿听傻柱说,夜里又咳嗽了半宿?要不要我给你找个偏方?我那远房侄女是中医,治咳嗽挺灵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傻柱就是嘴碎,这点事全院都得知道。我勉强笑了笑:“谢谢您惦记,吃了药好多了。”

“那得好好养着,”三大爷搓了搓手,往前凑了两步,声音压得低了些,“你也别太熬着,实在不行,那些书……要不你挑几本不常用的,我帮你看看?说不定能换俩钱给你奶奶买点营养品。”

这话听着是关心,可我心里门儿清——他就是想占便宜。我正琢磨着怎么回绝,屋里忽然传来奶奶的咳嗽声,哑得像破锣,一声接着一声,听得人心里发紧。我赶紧转身往里走:“三大爷,我先伺候奶奶了,您慢走。”

进了屋,奶奶正挣扎着想坐起来,胸口起伏得厉害。我赶紧扶着她,把枕头垫得高些,又给她顺了顺背。她抓着我的手,手凉得像冰,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默儿,别听你三大爷的,那些书是你爹妈留下的念想,不能动。”

“我知道,奶奶,您别操心这个。”我拿过桌边的搪瓷缸,倒了点温水给她润嗓子,“我这就去给您熬药,喝完药再睡会儿。”

熬药的时候,我盯着炉子里的火苗发呆。药罐里飘出的中药味,苦得钻鼻子,混着煤烟味,成了我每天最熟悉的味道。大夫说奶奶这风湿性心脏病得手术,可那手术费要三百多块——我攒了大半年,才攒了不到五十块,连药钱都快撑不住了。

正愣神呢,院门口忽然热闹起来,有人喊“赵主任来了”。我探头出去看,只见街道办的赵卫国带着俩穿干部服的人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个文件夹。赵卫国是街道办副主任,平时不怎么来院里,一来准没好事——前儿他还跟我提过,想让我把东厢房腾出来给他侄子住,说我这房“地段好,采光足”,我没同意。

他径直走到我家门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陈默,忙着呢?跟你说个事,院里要搞翻新,你这东厢房年头久了,墙皮都掉了,得修修。你看是不是先搬出去住段时间?”

我心里一紧——这东厢房是我家的根,搬出去我跟奶奶住哪儿?“赵主任,我家就这一间房,搬出去没地方去啊。”

“没地方去?”赵卫国撇了撇嘴,眼睛扫了扫我屋里,“你这屋也不大,要不先跟傻柱挤挤?他那屋宽敞,俩人住没问题。”

这话刚说完,后院傻柱的大嗓门就响了:“赵主任,您可别逗了!我那屋就一床,怎么挤?再说我跟许大茂不对付,陈默住我那儿,许大茂不得天天来拍我窗户?”

许大茂刚好从屋里出来,穿着件花衬衫,手里拿着个搪瓷缸,听见这话立刻接茬:“傻柱,你少往我身上泼脏水!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陈默这屋确实该修了,万一塌了砸着人,谁负责?”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跟唱大戏似的。我看着他们一唱一和,心里跟明镜似的——赵卫国就是想趁翻新把我赶出去,好把房给她侄子。我正想争辩,身后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苏青禾。

苏青禾比我小一岁,住后院西厢房,是老中医苏大夫的孙女。她平时话不多,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扎成个马尾,垂在脑后,手里总拿着个药匣子,走路轻得跟猫似的。她走到我身边,声音轻轻的,却透着股安稳劲儿:“你奶奶的药快熬干了,我刚才闻着药味不对。”

我这才想起灶上的药,赶紧跑回去关火,揭开药罐一看,果然只剩个底儿了,药渣都快糊了。我心里又急又乱,眼眶有点发热——连熬药这点事都做不好,我怎么照顾奶奶?

苏青禾跟进来,拿起药罐看了看,没说话,转身从她的药匣子里掏出几味药材,有当归、黄芪,还有些我不认识的叶子。“这是我奶奶配的止咳药,加在你原来的药里,再熬一刻钟,对老人家的咳嗽好。”她一边说,一边把药材放进药罐,动作麻利得很,手指纤细,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

我看着她低头忙活的样子,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她的发梢上,泛着淡淡的金光。我想说声谢谢,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平时跟她说话不多,总觉得她有点冷,可这会儿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你盯着火,别再熬糊了。”苏青禾把药罐放在煤炉上,又叮嘱了一句,才拿着药匣子走了。她走的时候,衣角轻轻扫过我的胳膊,软乎乎的,带着股淡淡的药香味。等药熬好,我端进屋给奶奶喝。奶奶喝了药,咳嗽轻了些,没多久就睡着了。我坐在床边,看着她苍白的脸,心里琢磨着钱的事——去哪儿能凑够手术费呢?

忽然,我想起樟木箱里还有几本线装书,是爹当年从一个老教授那儿淘来的,封面都泛黄了,上面写着些古字。我打开樟木箱,一股淡淡的霉味和纸香味飘出来,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书,还有个用红布包着的小盒子。我把那几本线装书找出来,翻了翻,其中一本封面上写着“山经考注”,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些奇怪的图案,像是地图,还有些看不懂的符号。

我心里一动——三大爷说这些书能换钱,要不我去琉璃厂问问?虽说舍不得,可奶奶的病不能等。

正琢磨着,院门口又传来动静,是傻柱的声音:“陈默,快出来!给你带好东西了!”

我出去一看,傻柱手里拿着个铝制饭盒,脸上笑开了花:“我今儿跟后厨师傅学了炖排骨,给你奶奶补补。你赶紧趁热给她端进去,凉了就不好吃了。”

饭盒还冒着热气,肉香味飘得老远,引得前院三大爷家的小子直往这边瞅。我接过饭盒,心里暖暖的:“谢谢柱哥,又让你破费了。”

“谢啥!都是一个院儿的,互相照应是应该的。”傻柱拍了拍我的肩膀,嗓门又大了起来,“赵卫国那孙子要是再找你麻烦,你跟哥说,哥去跟他理论!”

正说着,后院苏青禾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递给我:“这里面是我奶奶晒的干枣,给你奶奶泡水喝,能补气血。”

我接过布包,里面的干枣闻着甜甜的。我看着苏青禾,她的脸有点红,避开我的眼神,转身就走:“我先回去了,有事喊我。”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有点发甜——平时觉得院里人都各有各的算计,可关键时刻,还是有人愿意帮我。

等傻柱走了,我把干枣放进屋里,又回到樟木箱边,拿起那本《山经考注》翻了翻。书里的字是竖排的,还有些手绘的插图,像是山川河流。我想起爹以前跟我说过,这本书记载了很多古代的山川地理,还有些民间传说,当时我没当回事,现在却觉得这书说不定真有点用。

就在这时,奶奶忽然醒了,轻声说:“默儿,别卖书,那些书是你爹的命根子。”

我赶紧走到床边,握住她的手:“奶奶,我知道,我就是看看,不卖。”

奶奶点了点头,又闭上眼睛睡着了。我坐在床边,看着手里的书,心里矛盾得很——不卖书,奶奶的手术费怎么办?卖了书,又对不起爹妈。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把煤炉封好,又给奶奶盖了盖被子,才回到桌边坐下,就着台灯的光翻那本《山经考注》。台灯是爹留下的,铁皮外壳都生锈了,灯光昏黄,却能照亮书页上的每一个字。

翻到中间一页,我忽然发现有几行字被人用红笔圈了起来,写的是“燕山之阴,有古冢焉,藏于黑石之下,得之者可解百厄”。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批注,像是爹的字迹:“此冢疑与西周有关,需细查。”

我心里纳闷——燕山离北京不远,难道这书里记载的是一座古墓?爹当年是不是就是为了这座古墓才去西北的?还有书里夹着的那张地图,是不是就是这座古墓的位置? 正琢磨着,窗外忽然传来“咚”的一声,像是有人掉在地上了。我赶紧走到窗边,撩开窗帘往外看,只见月光下,一个黑影从后院的墙上跳了下来,手里还拿着个东西,像是个布包,然后快速地往前院走去,脚步轻得像猫。

我心里一紧——这是谁?深更半夜的翻墙进来干什么?难道是小偷?我正想喊,忽然想起奶奶还在睡觉,怕吵醒她,只好忍住。

等那黑影走远了,我才敢喘口气。我回到桌边,看着手里的书,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不安——这四合院,好像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三大爷的算计,赵卫国的贪心,还有刚才的黑影,再加上我家那些神秘的书,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