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88章 陵水的现状2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第88章 陵水的现状2

作者:就凉茶吃荔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4:34

陵水港附近的陵水河口,由于陵水目前大部分工业的动力来源于水力,还有农田的灌溉也离不开陵水河,所以这条陵水河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摆脱水力动力,吴桥表示目前无能为力。

至于风力…有了水力还费那劲去弄风力,没必要。

蒸汽动力,穿越前他就一个文科生,原理他能给你说的明明白白的,但是详细怎么造?鬼知道…

图纸…他前世还真没记住,现在就只能依靠工匠自己摸索了。

而且…这时候的王徵才20岁…正忙着考举人呢,奇器图说还几十年才面世。扯远了……

发源于黎母山脉的陵水河,如同一条玉带,在陵水港西侧注入大海。

这条河,是陵水城的生命线,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河畔分布着糖厂、玻璃厂、新建的云锦纺织工坊以及众多生活工坊。

然而,水道便利也意味着潜在的威胁。若有不轨之徒乘船溯流而上,便可直插陵水城的腹心,威胁工坊、仓库乃至居民区,后果不堪设想。

吴桥让人在陵水河入海口两岸相对而出的岬角上,建起了两座坚固炮台。

这两座河口炮台被命名为“朱雀炮台”(南岸)与“玄武炮台”(北岸)。

与守卫陵水内港的“青龙炮台”、“白虎炮台”二台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陵水海防的“四象锁钥”。

炮台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吴桥超越时代的军事知识和本地工匠的实践经验。

主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石混合陵水自产的水泥砌筑而成,呈独特的五角星芒状,大大减少了炮击死角。

面向河口和海洋的墙壁厚达一丈有余,并有一定倾斜角度以增强抗炮击能力。

炮台内部结构复杂,设有弹药库、兵营、蓄水池和隐蔽的交通壕。

每座炮台的核心火力,是六门从自家“铸炮坊”精心铸造的重型岸防炮——清一色的二十四磅长管加农炮!还有几门近防的六磅炮。

这些黝黑的钢铁巨兽被稳固地安放在带有转盘的重型炮架上,炮口森然指向河口狭窄的水道和外侧的海面。

它们的射程足以覆盖整个河口附近海域,交叉火力下,任何试图强行驶入河道的船只,都将被撕成碎片。

此外,炮台还配备了多门用于近程防御的轻型佛郎机炮和大量火铳射击孔。

炮台由精锐护卫队轮番驻守,日夜警戒。

高高的了望塔上,配备了由玻璃工厂生产的优质单筒望远镜,监视着海天一线。

河口处,还设置了可升降的粗大铁索拦江障碍,平时沉于水下不影响通航,战时升起便能有效阻滞敌船。

有了这“朱雀”、“玄武”二台扼守咽喉,陵水河这条生命线才算是真正安全。

河畔的工坊得以安心生产,更不必担心来自水上的突袭。

支撑起陵水这座新兴工业小城快速建设的秘密武器,除了水力机械,便是那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水泥。

水泥厂的位置,吴桥经过深思熟虑,选在了远离城区和核心港口、背靠资源产地的黎母山北麓。

这里关键优势在靠近山上的石灰石矿。

黎母山富含烧制水泥所需的石灰岩和粘土,可就地开采,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同时,炼铁厂产生的部分煤渣也被尝试掺入作为辅助燃料或混合材。

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大,煅烧窑高温且有爆炸风险,将其安置在山区,有效避免了污染城区和威胁居民安全。

相对于港口和城区,山区地形更易于封锁和保密。

水泥配方和烧制工艺,还有火器等诸多技术是陵水的重要技术秘密。

水泥厂规模不小,数座高大的立窑日夜不停地喷吐着烟火。

水泥的应用无处不在,炮台地基、厂房墙体、坚固的围墙、火药库的防爆隔墙等等…

水泥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陵水的建设速度,提升了建筑的坚固度和耐久性,尤其是在防御工事和水利设施上,效果显着。

它如同骨骼和筋腱,将陵水这座由流民聚集地蜕变而来的工业新城,牢牢地粘结、加固,奠定了其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石。

在强大的工业驱动、严密的海陆防御的支撑下,陵水庄早已超越了“庄”的概念,成为琼州府南部一颗迅速崛起的明珠,一座功能完备、生机勃勃的“县城级”城市。

而陵水城城区规划也是吴桥利用后世记忆一手规划的。

位于相对中心的高地,建有吴桥的“总管府”(兼具办公与居住)、护卫队营房、议事厅及简单的“市舶所”(管理港口贸易)。

沿着主街和港口区分布,店铺林立,不仅有销售本地产品的盐铺、糖铺、布庄、铁器铺,还有来自大明内陆、南洋乃至更远地方的杂货铺、粮店、药铺等,初步形成了市集。

这是陵水的商业街。

陵水居民的居住区按规划分为不同的“坊”,早期流民的窝棚区已被逐步改造为成排的砖瓦或夯土抹灰的规整民居,设有公共厕所和垃圾集中点。

工匠、护卫队家属、商人等居住条件相对更好。

至于重工业工厂区主要集中陵水内湾的西岸。

随着港口区设施不断完善,除了拥有多个深浅不一的泊位、装卸货物的栈桥,和利用滑轮和畜力拉动的吊装货物的吊台。

码头附近还建立起了仓库区以及修船的小型船坞。

而农业区在城郊河流冲积平原和开垦的坡地上,除了基本的种植着水稻、蔬菜以及新引进的番薯、玉米(从南洋引种试验),还有大量甘蔗田。

更难得的是,吴桥引入了一些超越时代的管理理念:

城区的卫生防疫强制要求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理。

挖掘深坑式公共厕所,在城内挖掘数口深井保障饮水,定期组织清理沟渠。

就连消防设施都完善了起来,在主要街区和工坊区设置大型储水陶缸(太平缸),成立专门的“水龙队”,配备简易的杠杆式压水水龙。

护卫队除驻守炮台和要地,也暂时负责城内日常巡逻,维持秩序。

吴桥打算让余宏挑选人员成立专门的治安队。

站在新建成的总督府望楼上俯瞰,陵水城如同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

港口帆樯林立,工坊烟囱轻烟袅袅,街道行人车马穿梭,河畔水车缓缓转动,远处的新开发的晒盐盐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而更远处,河口与海峡入口处,那四座沉默的棱堡炮台,如同四头匍匐的巨兽,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繁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