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7章 开炉造镜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第7章 开炉造镜

作者:就凉茶吃荔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4:34

吴家追捕吴敬水的风暴,如同投入汪洋的石子,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后,终究归于徒劳的沉寂。

“镇海”、“平波”两艘快船沿着海岸线昼夜搜寻,盘查了往来所有本家与王家的船只,却依然没有吴敬水的踪影。

期间,更是连广东、福建两地的水师都被惊动了。

飞鸽传书如雪片般飞向福州、月港、泉州,甚至更远的琼州、雷州,各处分号、船行、相熟的海商都被惊动,一张无形的大网撒向东南沿海。

十万两白银的悬赏令足以让任何亡命之徒疯狂,可吴敬水仿佛人间蒸发,带着那笔足以动摇吴家根基的八十万两巨款,消失在了茫茫大海深处。

日子在焦灼与不甘中一天天滑过,吴家大宅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仆役们噤若寒蝉,连走路都踮着脚尖。

吴敬山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鬓角添了许多霜色,眼神深处是化不开的疲惫与阴郁。

亲弟的背叛和巨额损失带来的双重打击,如同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

而作为本次事件的直接受害人之一的吴桥,却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关注此事。

他知道,想在茫茫大海找人,以现在这个年代的手段,跟捞根绣花针没分别。所以他也就没过多关注。

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时间就是金钱啊。

航海贸易,肯定是离不开准确的定位工具。

虽然现有的罗盘,欧洲人的象限仪等,并不是特别准确,偏差很大,大都依赖老船工凭经验判断。

海上的事情,判断失误,往往得花几十天乃至几个月来纠正。运气差点,就搁浅撞礁,船毁人亡。

所以,吴桥盘算着,试着造一个六分仪出来,再把现有海图,用后世曾经手搓地图那点记忆,对比改良出一幅精准的航海图。

作为一名后世穿越小说狂热粉,穿越技能必备书总是用心研究过的。

至于手搓地图,那确实有点难,但对于吴桥来说,还真不是问题。

只因后世某位学生哥引出了一位神级导师的事情,为此当时的吴桥还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去尝试。

还别说,还真让他手搓出来了,虽然不是特别精准,但比起这个时代的地图,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至于六分仪,他让下人给他搜罗来了几名技艺精湛的铜匠和琉璃匠。构造图纸他都画好了,铜匠也准时完成了,但琉璃匠却麻爪了。

因为这个时代,透明玻璃的制造工艺还在威尼斯人的手里捂着呢,法国人也都还没偷出来。

得,又得自己手搓透明玻璃。当然这对于吴桥来说,也不算难事。

有着上帝视角的他,配方和制作工艺是有的,难的是添加剂的配比,还有流程,只能多试验,多试几次总能做出来。

城郊吴家某处田庄后宅,最偏僻角落一处临时清理出来的小院落里,火红的炉火、坩埚叮当响,十几名匠人在忙忙碌碌。

吴桥脱去了锦缎,只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靛青粗布短打,脸上、手上都沾满了煤灰和不知名的矿物粉末。

他正全神贯注地蹲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土窑前,窑内烈火熊熊,映照着他眼中跳动的光芒。

旁边围着几个同样灰头土脸、眼神却充满期待和困惑的匠人。

他们是吴桥重金搜罗来的琉璃匠,原本只擅长烧制些色彩斑斓的珠子、瓶罐和窗户上的“明瓦”。

“少爷,这……这都第七炉了!”一个年长的老匠人看着窑火,声音带着肉痛。

“上好的石英砂、纯碱、石灰石,还有您让加的那些‘白霜’(氧化锰粉末)……这烧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那水玉(水晶)磨镜片虽然金贵,可……可也比这么糟践强啊!”

吴桥抹了把额头的汗,目光紧盯着炉内隐约可见的熔融状态:“王伯,莫急。水玉难得,磨制费工费时,且难以得大块平板。若琉璃能得纯净透明,其用之大,非水晶可比!”

透明平板玻璃,这是制造反射六分仪核心部件——地平镜和指标镜的必需品!

大明除了极少数由佛郎机人带来的望远镜,几乎见不到纯净透明的平板玻璃。

水晶虽能磨制透镜,但价格昂贵,质地脆硬,制作大块平面镜更是难上加难。

前六次的失败要么杂质太多,玻璃浑浊发绿发黄。

要么温度控制不均,产生大量气泡甚至炸裂;还有就是退火不当,应力不均自行碎裂……

每一次开窑,都伴随着匠人们压抑的叹息和碎银子的哗啦声。

“时辰到了!熄火!小心退火!”吴桥合上手中怀表,沉声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匠人们熟练地封住窑口,开始缓慢降温。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窑温降至可以开启。吴桥亲自上前,用长铁钩小心翼翼地将坩埚钳出。

坩埚内,不再是之前浑浊的液体或布满气泡的疙瘩,而是一块半凝固的、散发着柔和橙红色光芒的粘稠物!颜色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浅,近乎淡黄!

“快!浇注!”吴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匠人们合力将坩埚倾斜,滚烫粘稠的玻璃液缓缓流入一个特制的、表面打磨得极其光滑平整的生铁模具中。

玻璃液在模具中摊开、流淌,渐渐平静下来,表面反射着跳跃的火光。

接下来是更为关键的退火过程,装有玻璃液的模具被移入旁边一个温度阶梯下降的缓冷窑中。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整整一天一夜,稍有不慎,整块玻璃就会因内部应力不均而化为碎片。

吴桥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缓冷窑旁,眼睛熬得通红。

匠人们轮班值守,看着自家少爷那近乎魔怔的专注,心中的疑虑渐渐被一种莫名的期待取代。

第二天黄昏,缓冷窑彻底凉透。当沉重的窑门被缓缓拉开时,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模具中央,静静地躺着一块约莫一尺见方、厚约半寸的平板玻璃!

它不再是浑浊的绿色或黄色,而是一种极其浅淡的、如同最纯净山泉般的淡青色!

虽然远非后世那般完全无色透明,但已经能清晰地透过它看到对面匠人的轮廓。

“成了!成了!”一个年轻匠人忍不住惊呼出声。

“老天爷!真……真透亮啊!”老匠人王伯颤抖着手,想去摸又不敢摸,浑浊的老眼瞪得溜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