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238章 眼镜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第238章 眼镜

作者:就凉茶吃荔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4:34

朝鲜和北边的事稳定后,吴桥将主要的精力,重新投注到了他的根基之地——陵水。 这里是他一切宏图霸业的起点和心脏,必须保持强劲的跳动和持续的活力。

回到陵水总督府,吴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内政。

没有稳固的后方,前线的胜利如同沙滩城堡。

他召集了孙孟霖等一众文官,下令进行新一轮全面的人口统计和资源盘点。

户籍房的书吏们被撒了出去,到陵水、定北以及周边控制下的村寨,还有坤甸等海外领地,挨家挨户登记造册。

不仅要统计总人口,还要细分壮丁、妇孺、工匠、兵员、奴工(倭寇及土着)等类别,以便更精确地调配人力,征收赋税(目前主要以实物和劳役为主),以及规划未来的移民和征兵。

同时,财政部门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开始核算近一年来陵水体系的各项收入。

来自坤甸、马辰等南洋据点的香料、檀木、金银收益。

来自与日本(通过德川家康等渠道)、朝鲜、琉球乃至大明沿海走私贸易的利润。 以及最重要的,陵水本地几个工坊的产出,都被逐一厘清,汇成一本越来越厚的总账。

吴桥需要知道,他这台日益庞大的机器,每个月能“吸金”多少,又能支撑多大规模的开销。

在所有的技术开发项目中,最让吴桥牵挂又感到无奈的,莫过于“陵水一号”蒸汽机的改进。

他将自己脑海中那点关于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甚至早期瓦特蒸汽机的模糊原理——气缸、活塞、连杆、平衡梁、冷凝器——尽可能详细地讲解给了集中起来的最好的一批铁匠、木匠和钟表匠。

工匠们凭借着惊人的手艺和不断的试错,确实造出了能动的原型机,那巨大的平衡梁起伏间发出的轰鸣,曾让所有见证者震撼。

但问题层出不穷。

气缸铸造总有砂眼,密封性差,漏气严重,效率低得令人发指;冷凝过程不稳定,时好时坏;庞大的机体笨重无比,输出的动力却十分有限,目前最多只能勉强带动一个小型的水泵或者鼓风机,远达不到吴桥期望的“为工业提供强大心脏”的目标。

吴桥看着工坊里那台吭哧吭哧、冒着大量白汽却干不了多少活的大家伙,也只能摇头苦笑。

他知道原理,但具体的工艺、材料、精密度,需要的是整个工业体系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能做的,就是不断投入资源,鼓励工匠们大胆尝试,记录每一次失败的数据,慢慢摸索。

进展缓慢,如同龟爬,但这毕竟是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急不得。

相比之下,陵水玻璃厂的进展则可谓突飞猛进,成为了目前陵水体系最稳定的“现金牛”。

玻璃厂的窑炉几乎日夜不息。

最初生产的彩色玻璃珠、玻璃饰品、用于窗户的玻璃片、以及背面镀银的玻璃镜,已经为陵水带来了持续且丰厚的收入。

大明的达官贵人、豪商巨贾对这类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新奇玩意儿几乎没有抵抗力,尤其是清晰度远超传统铜镜的玻璃镜,更是风靡一时,一面巴掌大的梳妆镜往往能卖出数十两银子的高价。

而近期,玻璃厂更是推出了新的拳头产品——透明无色的玻璃杯、玻璃碗、玻璃酒具等餐具器皿!

这些器皿透明度高,造型优美,一上市就引起了新一轮的抢购风潮。

无论是用来品茶、饮酒还是单纯作为摆设,都极受富庶阶层的欢迎,销量节节攀升,利润滚滚而来。

吴桥站在玻璃厂的成品展示间里,看着那些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玻璃制品,心中稍感安慰。

至少,在蒸汽机憋大招的这段时间里,玻璃产业能为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其他各项事业的开销。

这只是开始,玻璃的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

玻璃产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陵水上下的士气,也让吴桥有更多资本投入到更精深的技术领域。

他特意从日益壮大的玻璃厂中,分离出了一个独立的部门,称之为“光学坊”。

这个部门的任务非常专一:研究和生产各种凹凸透镜,并以此为基础,制造光学仪器。

光学坊的首批产品,除了已经装备军队和舰队的单筒望远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吴桥寄予厚望的——眼镜!

在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眼镜。

实际上,大明早已有用水晶、透明石英或者宝石打磨而成的放大镜和眼镜。

但问题在于,这些天然材料价格极其昂贵,打磨困难,制成的镜片普遍较小,透光率也参差不齐。

更重要的是,镜架的设计非常原始且不便利,大多需要用绳子系挂在耳朵上或者直接夹在鼻梁上,沉重且不舒服。

这就导致眼镜几乎成了达官显贵和极少数富商的专属奢侈品,一副质量尚可的水晶眼镜,便宜点的也要十两银子,做工精良、材料上乘的甚至高达百两!

普通读书人、账房先生、工匠等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根本无力承担。

而吴桥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垄断,用廉价的玻璃和更人性化的设计,让眼镜“飞入寻常百姓家”。

光学坊的工匠们,在吴桥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用熔化的玻璃液制作光学玻璃坯,然后进行精细的研磨和抛光。

他们需要磨制出适合不同视力问题,主要是老花和近视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这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度,初期废品率很高,但在吴桥“不惜工本”的投入和不断的经验积累下,合格率逐渐提升。

与此同时,木工坊和金属坊也在配合。 吴桥直接画出了几种来自后世的经典眼镜框设计草图——主要是那种带有两个镜腿,可以轻松挂在耳朵上的样式。

工匠们选用轻便且不易变形的铜材,精心打造这些镜框,力求美观与舒适并存。

当第一批试制的眼镜走下生产线时,连参与制作的工匠们都感到惊讶。

镜片是用纯净的玻璃磨制,尺寸比常见的水晶镜片大了一圈,透光性极佳。

铜质的镜框线条流畅,佩戴起来远比需要用绳子固定的老式眼镜舒服和牢固。

吴桥亲自定价:普通铜框眼镜,定价三两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