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168章 收支与改革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第168章 收支与改革

作者:就凉茶吃荔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4:34

大员方向的“猎鲨”舰队派回的运输船,接二连三地驶入陵水秘密军港。

每一次靠岸,都意味着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倾倒。

码头上,早已得到指令的陵水总督孙孟霖亲自坐镇,指挥着大批书记官、库管和护卫军士兵,日夜不停地清点、登记、搬运、入库。

整个港口区域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金银与物资的漩涡中心。

统计工作繁重而细致。

除了堆积如山的稻米、杂粮、干鱼、腌菜等粮食。

还有大量硫磺、硝石、铜料、生铁等战略物资。

以及无数缴获的日本刀、具足、弓矢等军械,这些虽不如陵水自产,但回炉重铸或用于武装辅助部队也是极好的。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沉甸甸的箱笼,里面装满了从萨摩藩府库、武士宅邸及富商家中搜刮来的金银锭、各式金银器、珍珠、玛瑙、珊瑚等财宝。

书记官们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记录册飞快地翻页。

除了物资,更棘手的则是人的安置。

那一千余名从萨摩藩掳来的年轻东瀛女子,被暂时集中安置在港口附近临时设立的、有女兵看守的营区内。

她们大多惊惶不安,语言不通,对未来充满恐惧。

如何处置她们,成了一个需要谨慎解决的问题。

经过数日的紧张统计,一份初步的《萨摩征掠收获汇总及处置预案》被呈送到了吴桥的案头。

同时送来的,还有孙孟霖关于近期陵水自身财政收支的报告。

书房内,吴桥仔细翻阅着这两份报告,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

萨摩之战的收获确实惊人,初步折算,金银及贵重物品价值竟高达一千五百余万两白银!

这几乎相当于大明朝廷鼎盛时期一年的岁入!

吴桥心中不由感慨:“果然是杀人放火金腰带……这零元购的买卖,来钱是真快。”

这笔横财,极大地缓解了他心中的财政焦虑。

而关于战利品的分配,吴桥提笔作出批示。

即刻从此次收获中,拨出二百万两,用于对参与萨摩之战的所有海盗舰队官兵进行奖赏。

功劳大小,由余宏、赵三、李横核定,务必公允,尽快发放,以激励士气。

另拨出五十万两,作为战死及重伤致残人员的抚恤金。

对其家眷,予以优厚抚恤,子女由陵水抚养至成年并安排出路,父母由陵水赡养终老。

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拨出三十万两,专门奖赏澳洲探索舰队全体成员。

王海、李闯及有功人员另行重赏。

他们的功绩,丝毫不亚于战场厮杀。

至于那一千多东瀛年轻女子。

允许此次参与萨摩作战的官兵及澳洲探索归来的船员,但限未婚或妻子死于此前灾乱者,依军功和贡献,优先申请婚配,需双方情愿,不得用强,由民政部门统一登记办理。

再抽调二百名女子,随贸易运输船队发往河口堡。

抽调三百名女子发往坤甸。

此两地男多女少问题最为突出,此举可缓解性别失衡,稳定人心,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剩余女子,暂留陵水,妥善安置,可从事纺织、园艺等轻体力劳动,日后逐步配与有功将士或移民中的良善者。

处理完战利品分配,吴桥的思绪转向了更深层的问题。

随着地盘扩大、军队增多、作战形式复杂化,原有的那套简单模仿明军卫所制与家丁制混合的军队体系,已显得臃肿且效率低下。

他需要一套更现代、更高效、更能保证忠诚和战斗力的军事体系。

他铺开一张白纸,开始勾勒军衔与编制改革。

以目前陵水控制的海陆两军总兵力,最高编制暂定为旅。

设旅长作为军事主官,负责作战指挥、旅督察官主管思想、纪律、人事、后勤保障,对吴桥直接负责,有一定制衡权。

旅下辖若干团,团设团长、团督察官;团下辖营,营设营长、营指导员,负责基层思想工作和士兵训练作风。

营下辖连,设连长、连指导员;连下辖排,排下辖班。

形成清晰的指挥链和政工体系。

另在旅、团营三级设立参谋部,吸纳有文化、懂军事的青年军官,负责情报分析、作战计划、后勤筹划、训练考核等,使指挥决策专业化、科学化。

吴桥打算引用后世军衔制,但目前规模所限,最高设至中校对应旅长。

以下设少校对应副旅、团长、上尉对应团长、副团长、营长、中尉对应副营、连长、少尉对应副连、排长。

士官设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军衔与职务相对应,但并非完全绑定,可有一定的浮动空间,作为荣誉和资历的体现。

这套体系,融合了指挥、政工、参谋三条线,旨在保证军队的绝对忠诚、高昂士气和专业高效的作战能力。

吴桥深知,思想工作和组织建设,有时比武器装备更重要。

他刚放下笔,孙孟霖便带着财政主管沈文清,以及被特意从东争港召回来的主管梁才文,一同求见。

他们是来正式汇报陵水自身上半年财政情况的。

当沈文清将厚厚一叠账册呈上并简要汇报后,除了早已知情的孙孟霖,吴桥和梁才文都微微吸了口凉气。

收入方面,确实蔚为可观,高达两千九百八十余万两白银。

陵水目前的几发收入有玻璃工坊,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镜子、望远镜片乃独家暴利,远销大明、日朝、南洋乃至通过葡萄牙人销往印度,收入七百余万两。

还有糖厂,陵水及琼州南部甘蔗种植园产出优质白糖、冰糖,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行销大明和日朝南洋等地,收入四百余万两。

陵水的纺织厂,采用新式纺织机织出的棉布,由于质地优良,价格适中,不仅在南洋、日朝大受欢迎,在大明市场也逐步打开局面,收入更是高达五百五十余万两。

至于吴林两家的传统南洋贸易,南洋粮食贸易,从暹罗、占城等地购粮,部分供应自身,大部分销往缺粮的大明东南沿海,对于大明一直以来的粮荒,这买卖一直都是利润丰厚,收入有六百万两。

还有南洋香料贸易,销往大明、日朝,收入二百余万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