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148章 一鲲鯓的发展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第148章 一鲲鯓的发展

作者:就凉茶吃荔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6:04:34

明万历二十年,二月底,一鲲鯓岛。

海船缓缓驶入泻湖内侧经过疏浚和加固的新建码头,吴桥站在船首,目光扫过这片他已规划许久的前进基地。

时节虽仍是早春,但地处热带的岛屿已是绿意盎然,与近几个月前他离开时相比,这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码头的规模扩大了不少,以硬木和本地石材砌筑的栈桥坚固延伸,足以停泊大吨位战船和商船。

码头区附近,仓库、工棚、修理船坞一应俱全,虽略显简陋,但功能齐全。

数百名雇工和护卫队员正在忙碌地装卸物资、维护船只,一派繁忙景象。

最为显眼的,是扼守港口入口两侧山丘上拔地而起的棱堡式炮台。

它们并非传统的东方城楼样式,而是采用了吴桥依据后世知识绘制的草图指导修建。

低矮、厚实、多边形的墙体,面向海陆方向形成致命的交叉火力射界,黑洞洞的炮口从射击孔中探出,森然俯视着航道。

这些炮台与港口外围挖掘的壕沟、设置的鹿砦相结合,构成了一套初具规模的防御体系,足以抵御海盗或大规模敌军的骚扰。

越过码头工事区,视线所及之处,是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拓殖地。

一座初具雏形的水泥石块结构城池坐落在背风缓坡上,城墙高大,关键处均设有铳眼和望楼。

城内街道规划整齐,分布着营房、衙署、工坊、市集以及移民们的居所。

街道规划井然有序。

而更让吴桥注目的,是城池周围那大片被开垦出来的土地。

时值二月末,许多田地里已是绿油油一片。

最大片的是水稻田,引溪流之水灌溉,禾苗长势喜人。

与之相邻的,是大片的甘蔗田,粗壮的茎秆在阳光下闪着青翠的光泽。

蔗糖是重要的贸易物资和经济来源,陵水制糖工坊正急需原料。

而在一些坡地、沙壤土上,则种植着三种在这个时代的大明还算新奇、却在吴桥大力推广下的作物:番薯(红薯)、玉蜀黍(玉米)和洋芋(土豆)。

作为穿越者如何不知这三种作物的巨大潜力。

高产、耐瘠薄、适应性强,是应对粮食短缺和拓展耕地的利器。

玉米最早是在嘉靖年间传入广西、而红薯土豆则是万历年间便已通过海路陆续传入闽粤,但并未能立刻大规模推广。

吴桥猜测,一是作物本身需要时间适应本地风土,筛选培育出适合的品种。

二是耕种技术需要摸索,如何施肥、如何轮作、如何防治病虫害。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人的谨慎。粮食关乎一家生死,缴纳皇粮国税更是天大的事。

种植陌生的“洋玩意”,万一减产甚至绝收,谁来承担后果?

有传统的水稻、小麦虽可能产量较低,但种植经验成熟,风险可控。

因此,除非遇到极端的灾荒或战乱,普通农户绝不敢轻易改种新作物。

当然,至于为何不推广,作为士绅地主最重要的利益来源。

你们这帮刁民都吃饱了,还有粮交上租了。

我的粮食卖谁去?你的地我还怎么变成我的地了?

当然,大明也不乏有识之士,徐光启就致力推广红薯的种植,只是,士绅文人的势力太大了,推广之效寥寥无几。

但在吴桥控制的陵水和一鲲鯓,情况则完全不同。

他拥有绝对的权威和资源,可以强行推广,并提供保障。

他下令划出专门土地,由招募来的流民进行规模化试种,并由他派出的“农技员”进行指导。

收获的粮食首先供应军队和拓殖点自身消耗,若有盈余再用于交易或作为种子进一步推广。

此刻,吴桥能看到,番薯的藤蔓匍匐在地,长势旺盛。

玉米苗已长到半人高,植株挺拔;土豆田里则是郁郁葱葱的枝叶,底下的块茎正在默默膨大。

这些作物的成功,将极大增强他麾下势力的粮食自给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意义不亚于又多了一支舰队。

“东主,您来了!”郑沧作为一鲲鯓的总督,在得到通报,快步从棱堡方向赶来迎接,脸上带着风霜之色,却也精神抖擞。

“嗯,”吴桥收回目光,点了点头,“老郑,辛苦你了,岛上的防务和屯垦,做得不错。”

“全赖东主规划有方,弟兄们也不敢怠慢。”郑沧拱手道,“舰队已准备就绪,只是倭寇那边……”

“倭寇主力尚未完全动员完毕,预计三月中旬方是大举入侵之时。”

吴桥一边向指挥所走去,一边说道。

“我们还有时间。带我去看看舰队,详细说说最近的哨探情况。另外,岛上的粮食储备,尤其是新作物的长势和预计收成,我要详细报告。”

他亲自赶来一鲲鯓,不仅要指挥即将开始的“猎鲨”行动,也要确保这个前沿基地本身足够稳固,能成为舰队最可靠的巢穴和补给点。

粮食、防御、士气,缺一不可。

对于介入倭寇侵朝之战,陵水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但吴桥并非单纯的冒险主义者,这场以海盗之名的有限介入,意义重大。

其一,是实战检验。陵水的新式战舰、训练已久的海陆军,究竟在面对真正的敌人时表现如何?理论操练千遍,不及实战一次。这支力量需要血的洗礼来成长。

其二,是战略牵制。哪怕只能击沉几艘运粮船,骚扰几次沿海村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倭寇的部署,消耗其资源,迫使它分兵防守漫长的海岸线,从而间接减轻朝鲜和大明未来援军的压力。

其三,是搜集情报。通过交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倭寇海军真实的战术、装备水平以及士气状态,为未来的可能冲突积累宝贵经验。

其四,则是……以战养战。海盗行动本身带来的掳获,可以部分弥补军费开支,甚至壮大自身。

更重要的是,作为穿越之人,对于打小日子这种事情,他恨不得亲自上场。

而这场行动的尺度把握也至关重要:既要打得狠,让倭寇感到剧痛,又不能过度刺激,引来其主力不顾一切的报复性围剿。

这其中微妙的平衡,他也需要亲自掌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