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侦探事务所的台灯光线斜斜切过桌面,将两起密室命案的资料铺成一片细碎的光影。苏锦汐指尖捏着红笔,在张宏远案的红木盒子照片旁画了个圈,又在赵伟案的星语咖啡杯照片上划了道线,两条红线在桌面中央交汇,形成一个刺眼的叉 —— 这是她盯着资料的第三个小时,眼底布满红血丝,却仍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咔嗒” 一声轻响,事务所的玻璃门被夜风推得微开,陆瑾珩提着保温袋走进来,脚步放得极轻。他看着苏锦汐趴在桌上的模样,台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发梢垂在资料上,偶尔被呼吸吹动,轻轻扫过照片里的血迹。
“还在跟线索较劲?” 他将保温袋放在桌角,拉开拉链时溢出温热的甜香,“路过巷口的粥铺,买了你爱吃的红豆粥,再不吃就凉了。”
苏锦汐猛地抬头,才发现窗外的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十一点。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眶,接过保温袋时指尖触到温热的陶瓷碗,心里却泛起一丝委屈:“你白天怎么不接电话?我还以为……”
“抱歉。” 陆瑾珩在她对面坐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 屏幕裂着一道斜纹,像道未愈合的伤口,“去给孙明迁坟,手机不小心摔进坟坑,刚修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他父母走得早,这些年只有我记得他的忌日。”
苏锦汐看着那道裂痕,突然想起孙明纪念碑前的白色菊花,心里的委屈瞬间被愧疚取代:“对不起,我不该瞎想。”
“没事。” 陆瑾珩笑了笑,指尖划过桌上的照片,停在孙瑶笔记本的复印件上,“看你这红笔标注的痕迹,是发现什么不对劲了?”
提到案情,苏锦汐立刻坐直身体,将两张现场照片推到他面前:“你看,孙瑶在国外学的是毒物学,调配毒药没问题,但密室手法需要精准控制插销的力度和细线的韧度,这得懂机械原理才行。而且她一个人要查张宏远的作息、赵伟的咖啡习惯,还要准备工具,时间根本不够用 —— 我总觉得,她背后有人。”
陆瑾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思维导图,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声:“这就是推理的核心 ——行为与能力的匹配度。孙瑶的技能只能覆盖‘下毒’,却无法完成‘密室’,这中间的空白,要么是有同伙,要么是有指导者。但在没有证据前,任何推测都只是猜想。”
他指着张宏远书房门的照片,指尖点在门框的划痕上:“你再看这里,鉴定报告说有两道划痕,新的是孙瑶留的,旧的是十年前的 —— 材质、角度、力度完全一致。十年前孙明还在,能接触到张宏远书房,又懂机械的人,会是谁?”
苏锦汐凑近照片,指尖抚过打印纸上的细微纹路,突然反应过来:“是孙明的朋友?当年想帮他报仇没成,现在帮孙瑶完成计划?”
“合理,但缺证据。” 陆瑾珩从公文包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启航科技的老员工名单,技术总监李伟,和我、孙明是大学室友。孙明自杀后,他就消失了,却在张宏远、赵伟的公司各留了个匿名股东身份 —— 你看这海外账户的开户记录,虽然被篡改过,但残留的身份证尾号,和李伟当年的完全一致。”
苏锦汐快速翻着文件,指尖在 “李伟” 的名字上顿住,心跳骤然加快:“他不仅帮孙瑶设计密室,还利用股东身份查信息?那他们肯定见过面!”
“所以我们要找的,就是‘见面证据’。” 陆瑾珩的笔在 “浪花民宿” 四个字上圈了圈,“孙瑶的笔记本里,有没有提到‘见面’‘工具’之类的词?”
苏锦汐立刻抓起笔记本复印件,逐页翻看。之前她只盯着毒药配方,此刻才注意到最后一页的铅笔印 —— 被反复涂抹过,却仍能看清 “10.14 老地方 带工具” 的字样。
“10 月 14 日!张宏远遇害前一天!” 她猛地抬头,眼底亮得惊人,“‘老地方’就是浪花民宿,‘工具’是密室用的铁丝、螺丝刀!他们肯定在那天见了面!”
陆瑾珩看着她兴奋的模样,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别急,先学另一个技巧 ——犯罪心理侧写。从手法反推人的特征:懂机械、能隐藏十年、有复仇动机…… 你试试给李伟画个像。”
他拿出白纸,苏锦汐握着笔,慢慢写下:“男性,35-45 岁,理工科背景,做过技术或设计,性格内向,心思细,因为愧疚或仇恨坚持复仇……” 写着写着,她突然明白,“这样调查范围就缩小了!不用再盲目找线索!”
“就是这个道理。” 陆瑾珩揉了揉她的头发,“推理不是靠直觉,是靠对细节的拆解和对人性的理解。”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炸响,屏幕上 “王警官” 三个字让空气瞬间紧绷。苏锦汐接起电话,王警官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苏小姐!孙瑶翻供了!说密室是‘李哥’教的,‘李哥’就是李伟!我们在查他的下落,你们有线索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