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长舒一口气,对着镜头,心有余悸又充满兴奋:“兄弟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
这些兵马俑在灵气和地府规则的双重影响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陶俑,它们仿佛被赋予了某种古老的战争规则和集体意识。
会对闯入者自动做出防御甚至攻击反应,刚才如果不是应对及时,或者是一个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指挥官通过频道提醒:“各小组注意,初步接触证实,俑坑内存在高度灵能活性和自主防御机制。
所有人员不得脱离队伍,不得靠近任何能量异常区域。
修真组、阵法组,加快在坑内布设小型稳定节点,压制整体活性,为我们后续推进创造条件!”
随着命令,修真部的修士和阵法大师们开始在一号坑内关键位置布设小型的阵旗和能量稳定器。
一道道柔和的光芒在坑内亮起,如同星辰点缀,与外围的大型“九宫乾坤镇灵大阵”相呼应,进一步平复着坑内躁动的灵能。
有了第一次接触的经验,联合小组的推进变得更加谨慎和有序。
他们不再试图快速穿越,而是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队伍以探查组为核心,安保组护卫两翼,修真组随时准备应对能量异动,回收组跟进处理,缓慢而坚定地向一号坑深处推进。
沿途,不断有零星的兵马俑被激活。
有时是一个持弓的跪射俑突然抬起手臂,一道由土行灵能凝聚的箭矢虚影射来,被安保人员的符文盾牌挡下;
有时是三个盾牌兵俑组成防御阵型,散发出坚固的能量壁垒,需要修真组用法术破解其能量核心。
每一次遭遇,都像是一场小规模的、与古代战争规则的对话。
联合小组的应对也愈发纯熟。
修真部的修士们开始根据兵马俑的不同兵种和阵型特点,使用相克的法术进行干扰和瓦解。
金克木破坏其结构稳定性、水克火熄灭其能量核心、土克水凝固其行动……
五行生克的原理被灵活运用于实战。
回收组的“禁灵网”和各种封印容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每一个被制服的活化俑都能被及时、安全地回收,避免其再次被环境灵能激活,或者能量失控造成破坏。
张扬全程紧跟记录,他注意到,越是往坑穴深处,兵马俑的“活性”似乎越强,出现的阵型也越发复杂。
从最初的三五成群,到后来出现了十人左右的小型军阵,甚至有一次,一个由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组成的微型方阵被激活。
爆发出的冲击力和煞气让整个联合小组都严阵以待,不是打不过,而是怕一下打散了,最终由三位修真部修士联手布下“三才困灵阵”,才将其成功压制并分拆回收。
“看来,这里的灵能分布是不均匀的,”一位负责能量探测的专家分析道,“核心区域,或者靠近某些关键节点的俑像,受到的影响更大,保留的‘战争规则’也更完整。”
与此同时,阵法组的进展也在同步进行。
他们在清理出的安全区域内,布下了一个个临时性的小型稳定法阵。
这些法阵如同钉子,牢牢钉入俑坑的能量场中,不断输出稳定的波动,中和着躁动的灵能,为队伍开辟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这个过程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当联合小组终于推进到一号坑的尽头,能够清晰地看到通往更深层,推测是连接其他俑坑或主墓室方向的甬道入口时,已经是进入俑坑的数小时之后。
站在甬道入口前,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从这里开始,灵能的浓度和“质量”似乎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甬道内部漆黑一片,即使是强光手电照进去,光线也仿佛被某种粘稠的物质吞噬了大半,只能看到近处粗糙的岩壁。
一股更加古老、更加深沉、带着一丝阴冷与威严的气息,从甬道深处弥漫出来。
“能量读数急剧升高,前方甬道内灵能活性是坑内的三倍以上。且检测到多重能量复合反应,包括强烈的土行灵能、金属性能量,以及……一种未曾记录的、带有阴属性的灵魂波动!”
监测员的报告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阴属性灵魂波动?”指挥官眉头紧锁,“是殉葬者的残魂?还是地府规则影响下的自然衍生物?或者……是陵墓本身的守护灵?”
云鹤道长凝神感知片刻,缓缓道:“此气息混杂,似有军魂煞气,亦有幽冥之意,更有一丝……煌煌帝威夹杂其中。前方恐非善地,需更加小心。”
总指挥的声音从后方指挥部传来:“探查一组,暂停前进。在甬道入口处建立前哨阵地,布设最强力度的稳定与隔绝阵法。
修真部、回收部、考古部专家联合会商,分析前方能量构成及潜在风险。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方案,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探索。重复,暂停前进,建立前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