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90:我爹是煤老板 > 第6章 求个心安

重回1990:我爹是煤老板 第6章 求个心安

作者:陈太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0 11:38:57

6月底的老龙村,被绿色包围着。

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皮肤黝黑的农民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弯着腰,手里拿着锄头,一下接一下的割掉地里青草的生命。

虽然是上午,阳光还远称不上炙热,但农民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汗珠,时不时就得用毛巾擦一下脸。

乡村特有的沙土路,坑坑洼洼的,车子颠簸的厉害。

道路一侧是一排排的土坯的泥瓦房,偶有几个红砖房,就算是村子里的富户。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开到山顶的老龙矿矿区大院里。

副矿长兼总工程师刘学文,正在院子里和三个人说话,看见车进了院子,便朝三个人摆摆手,快步走了过来。

陈旭东率先下车,帮陈建国打开车门。

陈建国一脸诧异的看着他。

“爸,我这助理当的还行吧?是不挺有眼力见的?”陈旭东调侃道。

“嗯,养儿子就是比养狗强!”

说完,陈建国就向刘学文走去,留陈旭东一人在风中凌乱。

郁闷了两秒,快步跟上去,十分客气的打了声招呼,“刘叔,好!”

刘学文笑着点点头,“旭东这是放假了?你是今年毕业吧,去矿务局工作?”

“嗯,放假了!”陈旭东也没多说。

“老刘,张大蛤蟆那个矿是怎么回事?”说着,陈建国从兜里掏出一包阿诗玛,递给刘学文一根。

刘学文从兜里掏出打火机,先给陈建国点上,再给自己点上,抽了口烟,说道:“张大蛤蟆挖过界了,他现在挖的那地方,属于咱们矿区的范围。”

陈建国低头抽了口烟,没说话。

刘学文接着说道:“我去他矿上找过两次,都没见到张大蛤蟆面。矿上的其他人,都说不清楚是咋回事。”

“他挖过界多少米?”

“我下井听了下,他的采煤巷道距离我们的巷道已经很近了,应该至少有100米了。”刘学文回道。

站在一旁的陈旭东眉头紧皱,心想:这事不简单啊。

如果说挖过10米、20米,还能说是挖煤工人疏忽。可现在已经挖过100多米,这分明就是故意的。

可是,他张大蛤蟆怎么敢的?究竟是谁给他的勇气呢?

就凭他护矿队那30多人,7、8条破枪,在陈建国的护矿队面前,都走不上一个回合。

莫非是他背后的金主,看上老龙矿了,想用张大蛤蟆试试陈建国的斤两?

他在脑子里努力回忆,上一世陈建国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时间过得太久,脑子里只有零星的记忆。

他只记得在1990年7月初,大哥赵鹏举肩膀上挨了一枪,在医院里躺了半个多月,周振海胳膊上也被扫上一枪,胳膊上缠着绷带,非常的显眼。

其他的,就完全没印象了。

其实,这也不怪陈旭东想不起来,那时候他在市里上班,根本不在平安矿。

陈建国本身就不想让他掺和这些事,也就没把矿上的事告诉他。

如果赵鹏举和周振海的受伤和这件事有关,那就说明陈建国和张大蛤蟆发生了一次火拼。

火拼过后,张大蛤蟆的矿还能继续开,这就意味着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那张大蛤蟆又是从哪找的人呢?

能和50来人的护矿队打个平手,对方肯定不是玩唬哈吓的社会人。要么是社会上有名的刀枪炮,要么是其他煤矿的护矿队。

就在陈旭东思考对策时,陈建国开口说话了。

“老刘,这事你不用管了!两家的巷道要是挖穿了,就给工人放假,工资按照他们上个月工资的一半发。”

说完,就朝着煤矿的更衣室走去。

刘学文点点头,“我知道了,老板。”

这些年,只要有时间,每天下井巡查一遍,已经成了陈建国的习惯。

大的矿井,走一圈就要1个小时,小一点的矿井,也至少要半个多小时,井下30多度的高温,随便走几分钟,浑身上下就得湿透。

玉田矿、老龙矿加起来一共五个矿井,全部走完至少5个小时,这运动量不亚于跑个半马。

走进更衣室,陈建国和周振海打开小衣柜,就开始脱衣服。

“爸,你也给我找一套工作服吧,我和你俩一起下矿井,我还没下过井呢!”陈旭东笑着说道。

周振海转过头,对陈旭东笑了笑,没有说话。

陈建国也不看他,自顾自的说着:“我这辈子拼死拼活,就是为了让我的儿子、孙子不下井。咱们老陈家,有我一个人遭罪就够了。”

换完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和头灯,穿上胶皮靴子,陈建国已经和普通的煤矿工人没什么两样。

“老实在上面待着。”

说完,陈建国和周振海推开门,朝着井口走去。

在开门的刹那,室外的阳光照在俩人的身上,就好像给他们镀了一层金光。

看着俩人的背影,陈旭东心里感慨万千。

老一辈的人好像都是这样,宁愿自己这辈子多吃点苦,也要让自己的儿孙就能少点苦,他们总想把最好的留给下一代、下下一代。

就像后世《长津湖》电影里那句经典台词:“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这是一种传承,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

无所事事的陈旭东,就在矿区里四处闲逛。

走到煤渣山脚下,看见五六个8、9岁埋了吧汰的孩子拎着小筐,手在煤矸石里扒拉着,偶尔找到一块发亮的大煤块,都会献宝似的和同伴显摆。

在这群孩子旁边,七八个农村妇女头上围着纱巾,一手拿着小洋镐,一手拎着土篮子,在全是乌黑的煤矸石里,找寻发亮的煤块。

像他们这样在煤渣山脚下挖煤,十分不安全。

矿车从井下将煤矸石运出来,到地方就翻斗,日积月累形成了煤渣山。

经过阳光的暴晒和雨水的冲击,让一些煤矸石非常酥脆,这就导致煤渣山的结构非常不稳定。

经常有煤矸石从上面滚落下来,稍有不注意就会被砸伤。

他们当然知道有危险,可是没办法,实在太穷了。如果有别的赚钱道儿,谁会愿意为了这点煤,受这份累,担这份风险。

陈建国也劝过他们,可是没有用。

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只能立个“注意安全”的牌子,求个心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