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默宣布比试即将开始,皇宫前的空地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喀尔喀蒙古的 300 骑兵迅速列阵,他们身着传统的蒙古骑装,脚蹬皮靴,腰佩弯刀,手中紧握着套马杆,胯下的战马膘肥体壮,不时打着响鼻,刨动着蹄子,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气息。
骑兵们摆出了典型的蒙古骑兵战阵,呈扇形散开,两翼前突,中间略后缩,这样的战阵利于快速包抄和冲击,他们眼神中透着自信与野性,似乎笃定能在这场比试中获胜。
而对面的忠勇军 300 步兵同样严阵以待,他们整齐地排列成三段击的军阵,每个人都神情专注,手中紧握着汉阳造步枪,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军阵后方,迫击炮手们已将迫击炮安置妥当,炮弹也整齐排列在一旁,随时准备发射;手榴弹携带者则将手榴弹握在手中,拉环紧扣,蓄势待发。
随着崇祯一声令下:“比试开始!”
喀尔喀蒙古骑兵率先发动攻击,他们齐声呐喊,催动战马如旋风般朝着忠勇军冲来。
马蹄声如雷,大地都为之震颤,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忠勇军阵中,指挥官冷静地观察着骑兵的动向,当蒙古骑兵进入汉阳造步枪 300 米有效射程时,果断下令:“第一段,射击!”
前排的士兵整齐地举起步枪,瞄准、扣动扳机,“砰砰砰”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起,前排的蒙古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数匹战马嘶鸣着倒下,骑手们也被甩落地面。
但蒙古骑兵毫不畏惧,依旧策马狂奔而来,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
紧接着,指挥官喊道:“第二段,射击!”中间一排的士兵迅速接替射击,密集的子弹再次射向冲近的骑兵。
又有不少骑兵中枪,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继续向前冲锋,距离忠勇军越来越近。
就在此时,“准备手榴弹!”
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拔掉手榴弹拉环,朝着即将冲到近前的骑兵扔去。
“轰!轰!轰…”
手榴弹在骑兵群中炸开,火光四溅,浓烟滚滚,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声和骑手的惨叫声,骑兵的冲锋势头被暂时遏制。
与此同时,后方的迫击炮手也开始发威,他们调整好角度,将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射向蒙古骑兵的侧翼。
500 米外的骑兵群中不断腾起巨大的烟柱,强大的爆炸冲击力让不少骑兵连人带马被掀翻。
蒙古骑兵虽然遭受重创,但依旧试图突破忠勇军防线。
他们重新集结,向着忠勇军的一侧发起更为猛烈的冲击,试图撕开一个口子。
忠勇军见状,迅速调整战术。
指挥官大声呼喊,士兵们默契配合,一边继续用步枪射击,一边灵活地移动位置,保持着军阵的完整性。
在枪林弹雨和手榴弹的爆炸中,蒙古骑兵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
此时,喀尔喀蒙古的三位首领衮布、硕垒和素巴第看着己方骑兵伤亡不断增加,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们原本以为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能够轻易战胜忠勇军步兵,却没想到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
而忠勇军这边,士兵们士气高昂,在指挥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应对着蒙古骑兵的攻击。
三段击的战术运用得恰到好处,步枪、手榴弹和迫击炮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蒙古骑兵的攻势逐渐减弱,他们的伤亡越来越大,阵脚也开始有些慌乱。
忠勇军抓住时机,指挥官高呼:“反击!”
前排的士兵上好刺刀,在步枪的掩护下,冲向蒙古骑兵,展开近身搏斗。
衮布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再这样下去,三百骑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他咬了咬牙,无奈地举起了白旗。
看到白旗,其他骑兵也纷纷停下了攻击,这场激烈的比试就此结束。
忠勇军士兵们欢呼起来,他们用自己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这场比试。
崇祯皇帝在城楼上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忠勇军的表现赞赏有加。
围观的百姓们也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声,为忠勇军的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喀尔喀蒙古的三位首领则满脸沮丧,他们不得不承认,大明忠勇军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比试结束,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皇宫前的空地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忠勇军士兵们整齐地站成方阵,脸上洋溢着胜利的自豪。他们手中的汉阳造步枪还残留着丝丝硝烟,仿佛在诉说着刚才战斗的激烈。
忠勇军指挥官一声令下,“敬礼!”
300 名士兵齐刷刷地向崇祯皇帝所在的城楼方向敬礼,动作刚劲有力,彰显着严明的纪律和高昂的士气。
崇祯皇帝站在城楼上,满意地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向忠勇军士兵们挥手致意,高声称赞:“忠勇军,好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