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坐在中军大帐内,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当他看到东门的战报,得知明军骑兵杀穿防线与方安国部汇合,吴三桂和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的消息时,双眼瞬间瞪大,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愤怒。
手中的战报“唰”地一下被攥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吴三桂这个废物!”多尔衮咬牙切齿地怒骂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怒火。
他猛地站起身,一脚踢翻了身前的案几,各种文书、令箭散落一地。
遏必隆正与明军骑兵激战的消息,更是让他心中的焦虑如野草般疯长。
他来回急促地踱步,脑海中疯狂思索着应对之策。
李默在背后断他退路,宛如一把高悬的利刃,时刻威胁着他的后背;博洛从山西绕道而来,却突然音信全无,生死未卜,让他心生不安;图赖从山东绕道,却被挡在归德府,无法前来支援。
自己精心策划的战术,此刻竟全盘皆输,局势对他而言,已如同一团乱麻,且越缠越紧。
“难道我多尔衮真的要败在此处?”
多尔衮低声自语,脸上写满了不甘。
但他毕竟久经沙场,很快强压下内心的慌乱,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试图在这绝境中寻找到一线生机。
此刻他若乱了阵脚,清军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来人!传我军令……”尽管声音依旧沉稳,但那微微颤抖的尾音,还是泄露了他此刻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报——”传令兵一路疾驰,冲入中军大帐,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启禀摄政王,明军向我中军营帐攻来!”
多尔衮刚要张口下令,话语便被这突如其来的急报生生打断。
他眉头紧锁,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迅速陷入沉思,开始在脑海中分析明军的意图。
方安国才和城内杀出的骑兵汇合,却不急着协助崇祯突围,反而径直向自己的中军杀来。
多尔衮心中一转,瞬间明白,开封城内的崇祯并未突围逃脱,必定还在城内。
而李默率领忠勇军切断他的后路,肯定会向开封城杀来,因为崇祯在此。
多尔衮心思电转,很快想通了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明白了方安国的真正意图。
他暗自思忖,方安国看似攻向中军大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标大概率是自己的炮兵阵地!
念及至此,多尔衮神色一凛,急切地向传令兵问道:“对方可有骑兵跟随?”
传令兵赶忙回答:“奴才并未看见明军有骑兵。”
多尔衮当机立断,大声下令:“马上派出探马,务必探查明军骑兵动向!另外,火速传令下去,再加强炮兵阵地的防御,防止明军骑兵偷袭!”
传令兵领命后,立刻起身,飞一般地奔出大帐,执行命令去了。
多尔衮则站在原地,目光如炬地盯着前面残破的开封城,“崇祯,只要你还在这城内,我就有翻盘的机会!”
在方安国与清军酣战正烈之时,徐涛率领着骑兵,在侦察兵的引领下,潜行至清军炮兵阵地附近。
徐涛勒住缰绳,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四周地形,心中迅速谋划着战术。
旋即,他压低声音,向身旁的将领们果断下令:“御林军听令,下马!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攀登炮兵阵地的高地。”
将士们领命后,迅速传达指令,御林军骑兵们默契地开始行动,如鬼魅般分成四股队伍,借着地形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高地攀爬。
与此同时,方安国部的骑兵也依照计划,分成两队。
他们从两个方向,向炮兵阵地冲锋。
马蹄扬起尘土,他们故意制造出较大动静,吸引炮兵阵地上清军守卫的注意力。
一队骑兵一边奔驰,一边大声呼喊,手中挥舞着武器,气势汹汹。
清军守卫听到动静,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队骑兵,紧张地握紧手中兵器,准备迎敌。
而就在此时,另一队骑兵从另一侧发起冲击,呐喊声震天,进一步扰乱了清军的防御部署。
这两队骑兵就像诱饵,成功吸引了清军的注意力,为徐涛率领的御林军攀登高地创造了绝佳机会。
御林军的四队骑兵则趁着清军分心之际,加快了攀登的速度,朝着高地顶端稳步推进。
清军炮兵阵地前,尘土飞扬中,明军骑兵如狂飙般杀来。
此前多尔衮加强防御的决策,此刻发挥了作用。阵地上的正白旗士兵们,在苏克萨哈的统领下,并未慌乱。
苏克萨哈站在高处,目光冷峻地看着来势汹汹的明军骑兵,高声下令:“弓箭手准备,听我指挥放箭!火器营准备火铳,等他们靠近再开火!”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迅速传遍整个阵地。
正白旗的弓箭手们迅速张弓搭箭,箭尖对准疾驰而来的明军骑兵,弓弦被拉得如满月一般,只待苏克萨哈一声令下。
火器营的士兵们则手持火铳,神情专注,手指紧扣扳机,眼神中透着紧张与警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