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营地内,张献忠的突袭计划已经开始。
然而,这一消息却如长了翅膀般迅速泄露。秦良玉安插在大西军内部的探子,像一只敏锐的猎鹰,捕捉到了这一关键情报。
探子趁着夜色,避开大西军的巡逻岗哨,一路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出。
与此同时,大西军在行军途中,纪律的松散让他们未能躲过当地土司的眼线。
土司深知此事重大,不敢耽搁,立刻派出最得力的信使,抄近道飞奔至秦良玉处。
秦良玉得知消息后,神色凝重,当即派人火速找来李二苟。
不多时,李二苟匆匆赶来,二人在都督府的书房内,就着摇曳的烛光,开始商讨应对之策。
李二苟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说道:“这对训练中的白杆军而言,是难得的实战机会。不如咱们以忠勇军第二团和一个炮连为主力,白杆军辅助,如此定能给张献忠来个迎头痛击。”
秦良玉微微点头,认可了这一策略。
李二苟迅速做出部署,任命忠勇军第二团团长张冬林为主将,秦翼明为副将,率领部队火速增援泸州。
他特别强调:“张冬林勇猛果敢,秦翼明熟悉地形,二人搭配,必能发挥奇效。”
张冬林和秦翼明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迅速集结队伍。
忠勇军营地中,军令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快速整理装备,检查武器。
火炮连将新式火炮拆解为部件,由两匹马车装载,可以提升行军速度。
一声令下,大军开拔。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着泸州方向快速进发。
尽管距离泸州已不算远,但由于忠勇军带着火炮,行军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张冬林心中焦急,不断催促着队伍加快脚步。据他估算,他们要比大西军晚到半日。
张冬林深知,哪怕晚到一刻,泸州的局势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泸州城头上,风猎猎作响,吹得旗帜呼呼飘扬。
守将杨展眉头紧锁,望着远方。
就在不久前,探子快马加鞭带来消息:大西军前锋一万大军正气势汹汹地朝泸州杀来。
杨展深知,泸州城此刻已如狂风中的孤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杨展迅速回到都督府,召集众将。
厅内气氛凝重,杨展环视众人后,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大西军来势汹汹,但泸州乃我大明重镇,我们绝不能退缩!如今城内仅有五千守军,必须合理调配,方能御敌。”
“两千兄弟上城墙守城,”杨展高声下令,“城墙上就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把滚木礌石都准备好,弓弩手随时待命,密切注意城外动静,一旦大西军靠近,就给我狠狠打!”
两千士兵迅速领命,奔赴城墙各要害之处,
接着,杨展又派出城内仅有的五百名骑兵。
杨展对骑兵将领说道:“你们五十骑为一队,隐蔽在城内各处要道,像钟鼓楼、报恩塔附近。
等大西军攻城之时,瞅准时机突袭,务必打乱他们的攻城节奏!”
骑兵们纷纷抱拳,神色冷峻。
随后,杨展看向一千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说道:“你们趁夜从东门处出城,绕到敌后。带上大量火把、锣鼓,等大西军攻城时,在他们后方点火敲锣,制造大军来袭的假象,扰乱敌军军心!”
这一千人领命后,趁着夜色,悄然出城,消失在黑暗之中。
最后,杨展安排剩下的一千五百人在城内收集各类物资,“粮食、兵器、箭矢,一样都不能少,准备好应对持久战。同时,加强城内巡逻,稳定民心,防止奸细捣乱!”
这一千五百人立刻行动起来,城内各处开始忙碌有序地运转。
泸州城外,大西军先锋刘文秀率一万精兵悄然抵达泸州城外,迅速找好隐蔽之处埋伏起来,并制作登城器械。
一天后,孙可望带着八千中军赶到泸州城下。
半日后,刘文秀的一万先锋军对泸州北门展开攻击,孙可望对泸州南门展开攻击。
攻城开始后,大西军呐喊着冲向城墙,云梯一架架竖起,士兵们顺着云梯往上攀爬。
城墙上顿时箭如雨下,滚木礌石纷纷砸落,大西军不断有人惨叫着跌落。
此时,城内的五百骑兵瞅准时机,从各处要道杀出。
马蹄声如雷,骑兵们挥舞着长刀,直冲入大西军攻城队伍中。
大西军阵脚大乱,原本有序的攻城节奏被彻底打乱。
与此同时,大西军后方突然火光冲天,锣鼓声震耳欲聋。
那一千名绕后的士兵成功点火敲锣,制造出大军来袭的假象。大西军士兵们惊恐地回头,以为被前后夹击,一时间军心大乱。
城上的杨展见此情景,大声喊道:“兄弟们,大西军乱了,给我狠狠地打!”城墙上的守军士气大振,更加奋力地攻击攻城的大西军。
孙可望和刘秀文急忙鸣金收兵,大西军对泸州城的第一次进攻宣告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