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罗云起也强行压下个人情绪,一步踏至地图前:
“首辅所言不差!绝不能让太渊在青云府站稳脚跟!必须将其拦在青云府境内,甚至赶回铁门关以西!”
他猛地转身,单膝跪地:
“陛下!老臣请旨!愿亲赴前线,总督青云府一切军政要务!点数员上将,百员战将,起京畿大营五十万精锐!必在青云府境内,筑起铜墙铁壁,叫太渊匹夫有来无回!”
皇帝杨天翔看着跪地的老帅,眼中神色变幻,最终化为决绝:
“准!朕即刻下旨,加封太师罗云起为征讨大元帅,总督青云府诸军事,京畿大营五十万兵马随你调遣!另,可持朕虎符,调动青云府及周边各府兵马!朕要你,将太渊狼子,死死钉在青云府!”
“老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罗云起重重叩首。
此时,赵秉钧却再次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深意:
“陛下,太师亲征,大局可定。然,影龙大人新丧,影武者群龙无首,于情报探查、敌后干扰等诸多事宜大为不利。亦需早日定下掌舵之人。”
罗云起立刻接口:
“陛下,鬼影能力出众,资历深厚,于总部事务熟悉,正是接任第一指挥使的最佳人选!”
赵秉钧却微微摇头:
“陛下,老臣以为,血影更为合适。其修为精深,且于追踪、复仇之事更为执着急切。影龙之死,仇深似海,由血影执掌影武者,方能凝聚人心,全力针对太渊报复。”
罗云起立刻反驳:
“复仇岂能凌驾于大局之上?此刻影武者需要的是稳定和效率,而非被个人仇恨左右!”
“正因大仇当前,才需最锐利的刀!”
两人再次争执起来。
皇帝杨天翔被吵得头痛欲裂,猛地一挥手:
“够了!”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沉声道:
“影武者第一指挥使之职…暂且由血影与鬼影共同执掌,相互制衡,各司其职。待南线战事稍有缓和,再论功过,定归属!”
“臣等遵旨。”
赵秉钧和罗云起只得躬身领命。
“太师即刻去准备出征事宜。首辅统筹后勤粮草,安抚朝野。都退下吧。”
杨天翔挥挥手,显得异常疲惫。
“臣等告退。”
赵秉钧与罗云起各怀心思,退出了御书房。
空荡的御书房内,只剩下皇帝杨天翔一人。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摩挲着冰冷的扶手,看着地上那摊尚未干涸的血迹,眼神变幻莫测。
良久,他缓缓站起身,独自一人,走向皇宫最深处的禁地方向。
那里,是大胤皇朝历代皇帝的安眠之所——皇陵。但更深处,据说有着杨氏皇族数位早已不理世事的涅盘境老祖宗。
……
第二日,太渊皇朝,上京城。
紫宸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庄重。龙椅之上,太渊皇帝李凌云身着玄黑龙袍,面容俊朗。
朝会正进行时,殿外忽传来一声急促的传报:
“报——!!!
西线八百里加急军报!澹台大人、风云侯、白衣侯联名奏报!”
一名信使风尘仆仆,高举军报疾步入殿,跪地呈上。
御前大总管赵慎言连忙接过,快步送至御前。
李凌云展开军报,目光迅速扫过,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弧度,随即化为畅快的大笑:
“好!好!好!”
李凌云将军报递给身旁赵慎言:
“念!让众卿都听听我太渊健儿的威风!”
赵慎言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臣澹台明夷、箭穿云、徐飞谨奏:托陛下洪福,赖将士用命,已于昨日寅时,兵不血刃,智取大胤铁门关!守将熊大林率部归顺,负隅顽抗者皆已伏诛。镇国公韩飞虎顽抗,已授首。铁门关及附属军镇,尽入我手!西线门户已开,恭请陛下圣裁下一步方略!”
整个紫宸殿瞬间哗然!
“拿下了?铁门关拿下了?!”
“兵不血刃?澹台先生真乃神人也!”
“韩飞虎死了?!大胤一柱已折!”
狂喜和震惊交织在每一位大臣脸上。
铁门关乃大胤南疆第一雄关,多少太渊儿郎梦寐以求想要叩开的门户,竟就这般轻易落入手中!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百官纷纷躬身道贺,声浪震天。
李凌云抬手,压下众人的欢呼,脸上笑意未减,目光却已投向悬挂的巨幅地图:
“众卿,铁门关已下,我太渊兵锋所指,该向何方?是见好就收,消化战果,还是…趁他病,要他命?”
户部尚书柳文清率先出列:
“陛下!铁门关虽下,然大战耗费甚巨,粮草辎重转运艰难。臣以为,当暂缓兵锋,巩固关防,安抚新附之民,休养生息,待粮草充足,根基稳固,再图进取不迟。”
他身后,兵部尚书高文达与礼部尚书沈清源亦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柳尚书此言差矣!”
一声洪亮的反驳响起,镇岳侯申屠破空踏出武官队列,他身形修长,但声如洪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