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虞朝的故事 > 放勋一一文的德行(四)

虞朝的故事 放勋一一文的德行(四)

作者:李向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1:14:22

陶寺书简

春雪陶寺,思绪起端

汾水南岸的陶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被一场春雪温柔地包裹在朦胧之中。雪花纷纷扬扬,给整个陶寺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放勋静静地伫立在观象台的石阶上,目光越过那银装素裹的世界,望向远处田埂上农人披着蓑衣缓缓走动的身影。他们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仿佛是大地书写的诗篇。就在这时,身后传来竹简翻动的轻响,那声音如同雪花飘落般轻柔,却又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格外清晰。

“先生又在看那片龟甲?”羲和迈着轻盈的步伐,捧着陶罐走来。陶罐碰撞发出的脆响,与新酿米酒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给这清冷的雪天增添了几分温暖。放勋微微转过头,指尖依旧抚过甲骨上那龟裂的纹路,那些由烧灼形成的裂纹,在雪光的映照下,竟像极了浩瀚天空中的星图,神秘而深邃。

“去年冬月,”放勋的目光依旧望向远方,缓缓开口说道,“我在历山见到猎人们分食猎物,老弱之人所获的那份,总比壮丁的多出半块。”羲和将温热的米酒递到他手中,陶罐那粗粝的边缘轻轻蹭着他的掌心,带来一丝别样的触感。“他们说,这是舜在时定下的规矩。”方勋的声音低沉而平和,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温暖的故事。

观象台的夯土台阶上,积雪正一点点融化成水,顺着台阶缓缓流淌,仿佛是时间的长河在静静流逝。放勋不禁想起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束发少年,怀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跟着祖父在黄河边丈量水位。祖父用芦苇杆在泥地上认真地画出刻度,那专注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祖父说,“治”字就是水流过的痕迹里,藏着让人活下去的法子。那时的放勋,虽年少懵懂,却从祖父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

日常点滴,智慧闪烁

“昨日收的粟米里,”羲和忽然指向台下,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有个孩童数出了七粒不同颜色的谷种。”放勋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稚童正蹲在陶瓮旁,小手指点着谷物叽叽喳喳,那纯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的欢声笑语在雪后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是春天的第一声鸟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放勋的思绪被这一幕瞬间拉回到丹朱的书屋里,在那里,他曾见过那些被孩童们摩挲得发亮的骨片,上面刻着的“禾”“麦”“黍”等字,都是孩子们跟着田夫在田间劳作时学来的。这些简单的文字,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生活与文化的交融。

暮色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缓缓漫上观象台。放勋抱着竹简,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窑厂。窑厂内,陶工们正忙碌地烧制新的量器。黏土在轮盘上飞速旋转,逐渐成型为规整的圆筒,仿佛在诉说着陶工们的技艺与专注。“先生还记得吗?”老陶工用湿布擦着额头的汗水,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三年前您让俺们改量器,说‘匀’字就是每个人手里的陶碗,都该盛得一样满。”方勋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他深知,公平与公正,是治理的基石,也是对百姓生活的尊重。

窑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方勋的脸庞。他轻轻翻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部落的收成。去年,洪水无情地冲毁了平阳的粮仓,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放勋亲自带着人逐户登记损失,深入了解百姓的困境。在最偏远的部落里,他发现竟有老人用陶罐储存雨水浇灌菜苗,那坚韧与智慧让他深感敬佩。“把这个记下来,”他对身后的书吏说道,语气坚定而温和,“写‘疏水以为利,障水以为害’。”这不仅仅是对治水经验的总结,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探索求知,集思广益

深夜,静谧的议事帐内,烛火在青铜鼎的兽纹上欢快地跳动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方勋摊开的竹简上,“敬顺昊天”四个字被墨笔描了又描,那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天地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崇。皋陶推门而入,带着一身霜气,仿佛将外面的寒冷也一同带了进来。他手里紧紧攥着从三危山带回的草木标本,那些干枯的草药承载着远方的信息与智慧。“那边的羌人说,”皋陶将干枯的草药轻轻摆在案上,“他们的历法是看牦牛脱毛的厚薄来定播种的日子。”

方勋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思索。他忽然起身,走到帐壁的兽皮地图前,拿起炭笔,在上面圈出十几个小点。“明日派人去这些地方,”他指着标注的位置,神情严肃而专注,“问问他们什么时候种稷,什么时候收稻。”皋陶望着那些分布在山川间的圆点,心中豁然开朗,忽然明白为何方勋总说,最好的历书不在观象台的龟甲上,而在每个农夫的记忆里。因为真正的智慧,源于生活,源于百姓对自然的观察与实践。

开春后,大地渐渐苏醒,万物复苏。放勋带着书吏们踏上了走遍冀州田野的征程。在太岳山脚下,他们遇见一位瞎眼的老妪,正用手仔细地摩挲着田埂上的土块。“俺虽看不见,”老妪的指尖轻轻捻着湿润的泥土,脸上带着自信与从容,“却能摸出哪块地该种豆,哪块地该种麻。”书吏在竹简上认真地记下“土性有别,农宜异法”,此时的放勋,正蹲在田里,专注地看着蚯蚓在翻松的泥土里钻动。这看似平凡的一幕,却让他深深体会到百姓在长期劳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是农业生产的宝贵财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