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魏长泽夫妇经常出门夜猎赚点报酬,他们经过努力,终于置办了一处属于自己的宅院。这处宅院虽然不大,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至少现在魏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流落街头,有了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地。
这座宅院离君府非常近,步行往来仅需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当初选择宅子的时候,魏长泽夫妇特意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觉得这样的距离既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方便与君府的亲朋好友往来走动,彼此串门也会更加便捷。
而淮璃与北堂墨染也时常来魏家做客。这日,两人又结伴来到魏家。五岁的小魏婴兴奋地跑出来迎接他们,拉着淮璃的手就往屋里拽,嘴里还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北堂墨染看着两人亲密的样子,心里竟莫名有些吃味。
进了屋子,众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魏长泽夫妇热情地招呼着他们,气氛十分融洽。忽然,魏婴提出要和淮璃、北堂墨染一起去后山上玩。淮璃欣然答应,北堂墨染虽然不太想去那种闹腾的地方,但为了能和淮璃待在一起,也只好点头同意。
到了后山,魏婴像个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淮璃跟在后面笑着追逐。北堂墨染看着他们,刚想开口让淮璃小心些,却不料自己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淮璃眼疾手快,连忙上前扶住他,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北堂墨染看着近在咫尺的淮璃,心跳陡然加快,竟一时忘了回答。淮璃看出北堂墨染看着自己出神,心里很是愉悦,看来几年时间里,墨染心里不是没有他的。“没事”北堂墨染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几年了,淮璃觉得应该找个合适的时机,郑重地邀请魏长泽夫妇去拜访君逸夫妇,并向他们提亲。然而,在这之前,他认为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北堂墨染的想法和意愿。毕竟这是他与墨染之间的事,他不想到时候惹得墨染不开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北堂墨染和淮璃都是男性,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嫁娶”概念可能并不适用。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或误解,或许可以使用“结契”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说法不仅更符合实际情况,也能体现出对墨染的尊重。
本来君逸夫妇的孩子——君禹,字清尘,三岁。也想跟着淮璃他们去魏府,只是这次淮璃他们有事,就没有带上君禹。
午饭时,饭桌上。淮璃说起了正事:“藏色前辈,听说姑苏蓝氏听学就要开始了,我和墨染都想去见识一番。还有姑苏蓝氏以三千五百条家规闻名,山门入口的崖壁上刻满家规,如“不可习歪门邪道”“不可私用暗器”等,这些都是真的吗?”
魏长泽夫妇对视一眼后,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样,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
藏色脸上洋溢着笑容,轻声说道:“是啊,想当年我们去听学的时候,那可是有两千多条家规呢!光看着就觉得头大啊。”她摇了摇头,似乎对那些繁琐的家规记忆犹新。
接着,藏色继续解释道:“不过呢,听学对于仙门来说,可是培养子弟、促进交流的重要方式哦。蓝氏一直以雅正为训,他们的课程不仅包括文化学习,还有武艺训练呢。这样的安排既能提升子弟的修养,又有助于家族声望的提升。因此,众多仙门世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家的儿子送往姑苏蓝氏,让他们能够在这里聆听教诲。姑苏蓝氏的先生会教授诸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讲解仙门百家的历史,以及分享先辈们夜间狩猎的经验。由于所传授的内容对于弟子的学识和阅历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各家送来的弟子通常都不会低于十五岁。
想当年,我和长泽也都曾在姑苏蓝氏求学,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段时光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有趣的。尤其是蓝启仁,他虽然年纪并不大,但留起胡子后却显得十分古板,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要动手帮他把那把胡子给剃掉。”
淮璃与墨染相视一看,确定了眼神。淮璃道:“既然如此,藏色前辈可以为我和墨染讲一讲姑苏蓝氏吗?”藏色点了点头:“姑苏蓝氏家族的仙府坐落在姑苏城外的一座深山之中,名为云深不知处,也是听学的地方。这座仙府清晨时分,云雾缭绕,仙府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仙府中,有着错落有致的水榭园林,山岚笼罩着延绵的白墙黛瓦,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与世隔绝。这种景象,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诗:“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姑苏蓝氏,仙门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的存在充满了正义与正直,培养出的弟子们皆谦逊温良,以雅正为训,严守家规和规矩,深受众人尊敬。先祖蓝安出身庙宇,后为遇一人而入红尘,还俗为乐师。
蓝氏族人的标志性装饰——抹额,意思是“约束自我”,这是蓝家先祖的祖训,也是他们代代相传的信念。只有在命定之人面前,他们才会取下抹额。 蓝氏抹额,高洁庄重。在所有仙家门派中,蓝氏的存在宛如一股清流,洗涤着世间的尘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庄严与美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